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 由 康養生活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17
簡介張全善讓張行孝走過來,潘志忠仔細觀瞧,這才發現,張行孝真的是尋找多年的寶兒

瀕死之際什麼意思

宋朝年間,淮南路楚州府有弟兄二人,哥哥潘志忠,是個商人,已經成家立業;弟弟潘志義,十歲,還是個讀書郎,父母去世後,便一直和兄嫂住在一起,和睦相處,感情頗為深厚。潘志忠與妻子孫氏只有一個兒子,小名寶兒,剛過四歲,正是淘氣又可愛的年齡,全家人都十分寵愛他。

一家人原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元宵節,潘志忠帶著寶兒去看花燈,不想中途寶兒被人搶走。潘志忠找了一夜,急得滿頭大汗。後來聽別人說,有個壯漢子抱著一個哭泣的孩子,向南走去。

潘志忠心想壞了,孩子肯定是被人拐走了。他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天明後他趕緊報官;另一方面,他發動家中所有的親朋好友,一起尋找孩子的下落。連著找了兩個月,絲毫沒有孩子的訊息。妻子孫氏日日啼哭,思念寶兒。

潘志忠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用積蓄購買了布匹,要去往南邊販賣,藉此尋找兒子寶兒的下落。潘志忠交代弟弟潘志義用功讀書,並照顧好嫂子,便啟程往南。一年後,潘志忠回來了,妻子孫氏看到丈夫隻身一人,十分失望。可是潘志忠並沒有放棄,第二年又去往南方,一邊做生意,一邊尋找兒子。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六年過去了,潘志忠做布匹生意賺了一些錢,可是依然沒有找到兒子。第七年,潘志忠繼續往南,一路走到了杭州府,發貨之後,卻恰好遇上災荒年,購買他布匹的許多店鋪拿不出錢來,只得暫時賒欠,這一拖又是兩年。

潘志忠沒賺到錢,又找不到兒子,心中不免煩悶,幸好身邊還有些銀兩,他有時也會去青樓消遣。俗話說“勢敗奴欺主,時衰鬼弄人”,潘志忠在青樓裡待了一段時間,結果染上了風流病,大概是對他沒有潔身自好的一點懲罰吧。

這下潘志忠更沒臉回家了,他找郎中拿了藥,天天躺在客棧裡養病。誰知潘志忠得的病,要比常人更加難治,眼看著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甚至到了瀕死之際,潘志忠絕望了。這天,潘志忠好不容易感覺自己有所恢復,看著外面大好春光,想著自己可能時日無多,於是勉強爬起來,想再去享受一下最後的時光。

潘志忠在街上緩慢地走著,一陣春風吹過,花朵紛紛落下,如同下了花雨。潘志忠回想自己的遭遇,傷感落淚。走到一處茅廁時,潘志忠感覺有了便意,於是走了進去。茅廁裡面無人,潘志忠方便完,起身的時候,發現牆上掛著一個藍色的包袱。他心中好奇,取下包袱一看,發現裡面竟然是白銀,估計得有三百多兩。包袱皮上有小花,還繡著一個“張”字。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潘志忠苦笑一下,心想:“我一個將死之人,要這麼多銀兩幹什麼。倒不如等著失主前來,在我臨死之時也做件善事,保佑我投胎的時候去個好人家。”潘志忠也沒有想到,正是因為他一念之善,卻救了全家人。潘志忠把包袱塞到懷裡,走出茅廁,遠遠地坐在一塊石頭上,等著失主前來。

到了中午,有個小夥計滿頭大汗地跑進了廁所,一會只聽見裡面傳來號啕大哭的聲音。潘志忠走過去,把小夥計叫了出來,問他怎麼了。小夥計說他叫張行孝,是張記藥鋪的夥計。今天,張記藥鋪的掌櫃張全善交給張行孝三百兩銀子,讓他去城東收購藥材。張全善與對方都已經談好了,張行孝只需要把銀兩交給對方就行了。

等到張行孝跑去城東,準備掏錢買藥材的時候,才發現銀子不見了。張行孝這才想起來,半路去茅廁的時候,見到牆上不知道是誰掛了一個長釘,於是把裝銀子的包袱掛在了上面。可是走的時候竟然忘記了拿。如果找不到包袱,他也就只好自尋短見了,因此才號啕大哭。

潘志忠問清張行孝那個包袱的模樣、銀兩等細節,這才虛弱地掏出包袱,讓張行孝數一下。張行孝當即跪下,對潘志忠說:“大叔,不用數,您要是想拿走錢的話,就不必在這裡等我了。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說罷,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潘志忠想上前攙扶張行孝,卻感覺頭暈,差點摔倒。張行孝急忙爬起來扶住潘志忠,這才發現潘志忠臉上都是汗,方才知道潘志忠病了,再加上剛才潘志忠一直等著失主,病情更重了。張行孝二話沒說,背起潘志忠就往張記藥鋪跑。

等見到藥鋪的掌櫃張全善,張行孝老老實實地把自己如何丟失包袱、潘志忠如何撿到包袱、又如何把包袱還給自己,簡單地說了一遍。張全善只是叮囑了張行孝幾句話,還是讓他繼續把錢送到城東買藥,張行孝這次小心謹慎,去了城東。

再說張全善,為潘志忠把脈之後,當即開藥,讓藥鋪的夥計煎藥。潘志忠服下藥以後,感覺氣色好了許多,這才和張全善攀談起來。張全善一方面對潘志忠的善舉佩服不已,另一方面又稱自己可以治好潘志忠的病。原來張全善世代為醫,祖上還曾經當過御醫,因此可以治療潘志忠的病。潘志忠也對張全善表達了謝意。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兩個人閒聊起來,聽潘志忠不是當地口音,張全善問他為何來到此處。潘志忠把自己如何丟失兒子、如何邊做生意邊尋找兒子的經過說了,最後,潘志忠嘆了一口氣:“如今我也不再奢望能找到寶兒,只想著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少年男子,收為義子也是好的。”

張全善沉吟片刻,對潘志忠說道:“潘兄,您面對三百兩銀子而不動心,我十分敬重您的人品。我這裡有個小夥計,就是剛才您救下的張行孝,一直以來很踏實,人品也不錯,就是偶爾會馬虎。我想讓他拜您為義父如何?而且,我覺得您和這孩子有緣分,因為這個孩子的小名也叫寶兒。”

接著,張全善說了這個孩子的來歷。大約九年前,在他的藥鋪門口,有位衣衫襤褸的男子,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自稱逃亡至此,父親去世,無錢安葬,想賣兒葬父。張全善看著可憐,於是買下了孩子。後來,張全善在與孩子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小名叫寶兒,剛才那位男子並不是他的親生父親,張全善這才知道,寶兒很有可能是被拐賣的。

張全善雖然報了官,但是沒有抓住那名男子,而寶兒還小,說不清自己的家到底在哪裡。張全善相當於收養了這個孩子,並給他取名張行孝。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時候,便讓他留在店裡當小夥計。聽張全善說完後,潘志忠瞪大了眼睛。此時,張行孝已經完成任務,此刻回到藥鋪裡覆命。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張全善讓張行孝走過來,潘志忠仔細觀瞧,這才發現,張行孝真的是尋找多年的寶兒!原來,寶兒的耳朵後方有一顆痣,剛才在茅廁門口,潘志忠沒法仔細觀察,如今結合張全善的敘述和張行孝的特徵,潘志忠確定這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父子相認,抱頭痛哭,藥鋪的所有人都唏噓感慨。

如果在茅廁的時候,潘志忠哪怕有一絲的貪念,不僅會與自己的親生兒子失之交臂,而且很有可能會害死自己的兒子!張全善就留潘志忠在藥鋪裡,方便照顧他,張行孝也正式改名為潘行孝,但是依然認張全善為義父。

半個月後,潘志忠完全康復了。更幸運的是,如今年份好轉,許多當年欠錢的店鋪,陸續來找潘志忠還錢。因為時間久遠,大部分店鋪自動加上利息,讓潘志忠掙了不少錢。三個月後,潘志忠要帶著孩子回家,讓孩子拜見母親。張全善依依不捨,臨分別時,還拿出三十兩銀子,當作感謝潘志忠的錢,也是當作給潘行孝的路費。

潘志忠父子一再推辭,最後實在推辭不掉,便收下了。走到一半路程的時候,潘志忠看到遠方有一個寺廟,於是對兒子潘行孝說:“我們現在也不缺錢,你義父給的三十兩銀子,倒不如舍給寺廟,也算是一樁功德,你覺得如何?”潘行孝欣然同意,於是父子二人沿著河岸,去往寺廟。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兩個人正走著路,見到路旁一位老乞丐,潘行孝掏出幾個銅板,放到乞丐面前的破碗裡,還對老乞丐說道:“老人家,前面有一所寺廟,我們要到寺廟舍財。今後您要是餓肚子了,可以到寺廟求齋飯。”老乞丐微微一笑,卻勸阻他們去寺廟舍財。

正當潘志忠父子疑惑不解的時候,老乞丐突然發話了:“去寺廟舍財是做功德,可是如今在你們面前有一樁更大的功德,就看你們做不做了。”說著,老乞丐往身後一指,父子兩人看見不遠處有許多人圍在岸邊,老乞丐說:“快去救人!”

潘志忠帶著兒子匆匆趕了過去,卻發現原來是有一艘船側翻,有不少人落水了。可是岸上的人和岸邊兩條小船上的人,卻趁機與水中的人談價錢,救上對方要多少錢,不願意付錢的人則不去救。潘志忠跌足嘆息,人心不古啊!於是,他衝了過去,舉起張全善送給他的銀子,對著眾人喊道:“我這裡有三十兩銀子。誰願意下水救人,我就把銀子給他!”

話音剛落,岸邊那幾個會游泳的人紛紛跳入水中,兩條小船也划向落水的人群。一會的功夫,剛才落水的人全部得救。潘志忠沒有食言,他把三十兩銀子交給一個年長的人,讓對方把銀子分給救人者。被救的人對著潘志忠磕頭,正在這時,下跪的人當中,有位小夥子對著潘志忠說道:“哥哥,是你嗎?”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潘志忠一看,發現竟然是親弟弟潘志義!這實在是太意外了,兄弟兩個人緊握雙手,潘志忠又讓兒子潘行孝過來,讓他拜見叔叔,然後又把自己如何在杭州與潘行孝相認一事講給潘志義。潘志義聽後,又是一番感慨。忽然,潘志義臉色一變,說道:“哥哥,我們得僱一條快船,趕緊回家救嫂嫂,要不然來不及了!”

剛才有位船家看潘志忠幾人仗義,當場表示願意帶他們回家。在路上,潘志義向哥哥潘志忠講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潘志忠在杭州府這幾年,孫氏一直在家苦等。中間,潘志忠有位朋友從杭州府回來,告訴孫氏潘志忠生了病,已經快不行了。當時,潘志忠的確是快不行了。

孫氏很擔心,卻沒有辦法。又等了很久,還是不見潘志忠回來,孫氏孃家人認為潘志忠已經去世了,於是強迫孫氏改嫁。可是孫氏並不甘心,於是準備了行囊,讓弟弟去杭州府打探哥哥的訊息,如果確實是去世了,她再改嫁。其實,孫氏並不想改嫁,她心裡已經打算好了,如果丈夫真去世了,孃家人再逼她,她就懸樑自縊。

潘志忠一再催促船家加快速度,很快就到了家,一進家門,發現妻子孫氏正在屋子裡系白綾。最近,孃家人又來逼孫氏了,孫氏無奈,正準備自盡,不想丈夫和小叔子一起回來了,而且還帶了一個少年男子。當潘志忠告訴妻子,這就是他們失散多年的孩子時,孫氏還不太相信,當她看到兒子耳朵後面的黑痣時,抱著兒子痛哭起來。

當天,一家人再度團聚。席間,潘志忠感慨地說:“我這一路上竟遇上好人了。當年如果不是我進茅廁,見到包袱,就不會見到兒子。如果在回來的路上,我們沒有被老乞丐阻止,也不會救下家人性命。古來仁義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間!”從那以後,潘家更加註重行善積德,家道日漸興隆。

本文根據《警世通言》相關內容改編。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和煦說

善惡臨終總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潘志忠並不是沒有犯過錯誤,而且還差點因此丟了性命。然而潘志忠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撿到銀子沒有佔為已有,無意間救了兒子一名,而且得以父子團聚,自己的病也得到了徹底治療。

後來,潘志忠聽從了老乞丐的話,並沒有因為落水者與自己無關就甩手而去,也沒有堅持要去寺廟舍財求得虛名,而是慷慨地拿出銀子去救下落水者,無意間又救下了弟弟和妻子的性命。

看起來無心,其實都是潘志忠有善心、結善緣的福報。當然,我們不一定要毫無原則地行善,而且有時候行善不一定都有回報,甚至也有行善反遭誣陷的極端例子。可是,做過了至少問心無愧,況且還有一句老話很有道理:世事翻騰似轉輪,眼前兇吉未為真;請看久久分明應,天道何曾負善人!

民間故事:商人患上風流病,瀕死之際去了趟茅房,因善念救了兒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