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 由 米吶讀書寫作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14
簡介書中有一個測試,用來檢測孩子的大腦是開放式,還是防禦式:當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卻沒有人主動邀請他時,他可能會怎麼想

如何培養共情意識心得

如果有一個“孩子最令父母頭疼問題”的排行榜,那麼,“學習問題”恐(yi)怕(ding)會位居No。 1。

“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

“什麼時候孩子才能自覺又主動地學習?”

“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孩子願意學習?”

儘管父母們也知道,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也很重要,比如健康。

但是,可能只有“學習問題”,是困擾全天下父母時間最久、也是父母們最想解決的問題了。

最近我看了哈佛大學醫學博士

丹尼爾·西格爾

的書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

,發現了孩子愛或者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

大腦模式的不同,將影響孩子是否熱愛學習。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今天這篇文章比較“乾貨”,篇幅有限,例子很少,我將書中全部的重點內容羅列出來。

讀完也許你會發現,孩子愛或者不愛學習,與狹義的學習本身,並沒有多大關係。

以下,enjoy。

1、

不同的大腦、不同的人生

開放式大腦 VS 防禦式大腦

丹尼爾·西格爾

博士提出,那些熱愛學習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擁有

開放式的大腦。

與開放式大腦相對的,是防禦式大腦。

書裡這樣解釋二者的區別——

防禦式大腦的表現是:

反應性、恐懼、刻板、封閉、擔心犯錯。

只關注外在成就和目標,不重視內在嘗試和探索。

有可能獲得榮譽和外在成功,但嚴格遵守傳統,維持現狀,變得擅長取悅他人,損害了好奇心和樂趣。

開放式大腦的表現是:

靈活、好奇、堅忍,願意嘗試新事物,甚至願意犯錯。

對這個世界、對人際關係有開放的態度,這有助於我們的社會交往,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

培養內在指南針,走向真正的成功。因為內在指南針能讓孩子洞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發整個大腦,充分實現潛能。

其實我們身邊的人,就可以分作這兩種模式。

防禦式大腦是封閉的、缺乏靈活性的,它會阻止我們探索更好的可能。

而開放式大腦永遠是接納的、靈活的,它能讓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面對世界,成為生活的主動者。

書中有一個測試,用來檢測孩子的大腦是開放式,還是防禦式:

當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卻沒有人主動邀請他時,他可能會怎麼想?

A。根本沒有人喜歡我,我太可憐了

B。他們不來找我玩,我才不理他們呢

C。我也許可以去問問能不能和他們一起玩

D。他們居然都不邀請我,簡直太過分了

2。當孩子考試成績低於自己的預期時,他的表現如何?

A。傷心得大哭,覺得自己太差了

B。不在乎成績,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

C。有點兒意外,會去找同學或老師請教錯在哪兒

D。非常生氣,抱怨出題或評分不合理

3。朋友們邀請你的孩子去滑冰,但是他卻並不擅長,這時他會怎麼做?

A。找一個理由拒絕邀請

B。直接跟朋友們說自己不喜歡滑冰,換成玩別的才會去

C。勉強接受邀請,但自己不滑,只在一旁看朋友們滑

D。接受邀請,告訴朋友們自己不太會滑冰,請他們教自己

4。孩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時,比如比賽輸了,他是什麼表現? (多選)

A。傷心得哭一會兒,能自己恢復平靜

B。大哭,大喊大叫,甚至摔東西,完全不能自己恢復平靜

C。非常沮喪,不說話,不理任何人,甚至躲避別人的目光

D。會透過深呼吸或自我安慰等方法控制情緒

從選項也許你也能看出來,開放式大腦的孩子會選哪一個,而從你對自己孩子的瞭解你也應該能預料到,自己的孩子會選哪一個。

這種對號入座,可能會讓你有點不舒服,但這樣做不是為了給我們的孩子貼標籤,而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幫助。

好訊息是,我們的

神經具有可塑性,開放式大腦的特質是可習得的,而且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習得。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開放式大腦具有4個特質:平衡力、復原力、洞察力、共情力。

平衡力:掌控情緒和行為

管理情緒和行為的能力,讓孩子不容易失去理智。

平衡力是這4項能力的基礎。

它意味著

我們不會被負面情緒困擾或困擾太久,不會因負面情緒而產生不當的行為。

丹尼爾博士在書中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來代表三種因情緒而產生的狀態。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綠色區:

當神經系統的兩個分支達到平衡時,我們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這種狀態就是“綠色區”的狀態。它意味著我們處於開放式大腦狀態。即使在面對逆境或感受到沮喪、悲傷、恐懼、憤怒或焦慮等消極情緒時,孩子也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紅色區:

有時候我們會太“衝動”,這是我們的自主神經進入了過度喚醒狀態,激發了強烈的應激反應。此時的行為往往是大發脾氣,攻擊周圍的人,扔東西等等,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無法做出明智的選擇。

藍色區:

藍色區的孩子看上去會很安靜,但那是他們的防禦模式進入了“逃跑”的狀態,他們消極而沉默的應對一切,他們將自己封閉起來,拒人於千里之外。

所以,

平衡力,意味著孩子能夠做情緒的主人,能夠靈活、主動的思考自己的選擇,做出明智的決定。

書中針對開放式大腦的4種特質,一共給出了9條策略。

開放式大腦策略1:科學睡眠——提供足夠的睡眠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睡眠是一切的基礎,然而今天的很多孩子課業太多,睡眠已經嚴重不足了。

開放式大腦策略2:健康心智餐盤——平衡家庭日程表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它們是能改善大腦,讓大腦功能達到最佳,建立平衡併產生幸福感所需的“營養”。

它包括7種日常心智活動的時間:

1、專注時間

當我們為實現目標而專心致志時,我們就是在努力構建大腦中的深層聯結。

2、玩耍時間

當我們隨性而富有創意,頑皮地感受新體驗時,我們是在構建大腦中的新聯結。

3、聯結時間

當我們和他人面對面交往時,當我們欣賞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聯絡時,我們在啟用和加強大腦中的關係迴路。

4、運動時間

當我們運動時,尤其是進行有氧運動時,大腦的很多方面會得到強化。

5、內省時間

當我們靜靜地內省,聚焦於自己的感覺、想法、情感時,大腦會得到更好的整合。

6、放鬆時間

當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思緒漫無目的地遊蕩,或者只是放鬆時,我們在幫助大腦充電。

7、睡眠時間

當大腦得到它所需的休息時,我們在鞏固白天學到的東西,讓大腦得到恢復。

復原力:熱愛挑戰、百折不撓

當生活中出現不可避免的問題和挑戰時,重新振作的能力。

復原力與重新回到綠色區有關,它代表

恢復的能力,從混亂或刻板的狀態恢復到開放式大腦的平衡狀態。

如果說平衡力是讓我們恢復到綠色區的能力,那麼復原力就是能讓我們的綠色區擴充套件的能力,二者都能讓我們從逆境中振作起來。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開放式大腦策略3: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到安全、被關注、被安慰、可靠。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但篇幅有限,這部分暫且略去。

開放式大腦策略4:培養第七感——告訴孩子如何改變他們的視角,使他們不會成為情緒和情境的“受害者”。

“第七感”是作者自創的概念,它是指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的感知和理解。它包含洞察、共情和整合三個方面。

洞察:聚焦於理解自己的內心,它是自我覺察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共情:是指理解他人的能力,我們可以從他人的視角去看、去聽;

整合:是獎不同的部分連線起來,使他們能一起發揮作用。

書中用了一個“擔憂雪山”的例子。

當你到達憂慮山頂,但沒有從原來的路滑到驚恐發作之地。你使用了你的工具,拿起雪橇,換了一條路往下滑。你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地方,你走了你之前從未走過的路,來到一片愉悅的新大陸。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雪山上的路就像大腦裡的神經聯結通路,他們變弱還是變強取決於我們對他們的關注程度和使用的頻繁程度。

培養“復原力”,我們就能夠讓孩子知道,

他們是他們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即使生活有時艱辛,他們不能總是如願以償,但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給予怎樣的反應,成為怎樣的人。

洞察力:瞭解自己、建立自信

能夠審視和了解自己,並基於自己的見解做出明智決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洞察力就是看透自己、理解自己的能力。我們運用這種能力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環境。

作者以“球員和觀眾”為例子,教給我們如何轉換視角看問題。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如果你能從球場外觀察作為球員的“你”,那會怎樣?作為球員的“你”在參加比賽,沒有洞察力;作為觀眾的你是觀察者,從看臺上看著一切。

這樣,我們就能夠既感知情緒,又觀察自己是如何感知這些情緒的。

開放式大腦策略5:重新定義困境——問孩子更傾向於哪種犧牲。

擁有洞察力,能讓我們變成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都知道,生活是一段努力和探索的旅程,無法輕而易舉地成功。但小孩子很容易在苦難面前退縮。我們培養孩子的洞察力,有助於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在面對困難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更願意選擇哪種犧牲?”

舉個栗子:

小麗希望在球隊有出色的表現,但是僅僅是一般的訓練不足以使她表現出色。所以想達成目標就要額外增加訓練時間。所以小麗的爸爸問她:

“額外增加訓練時間是一種犧牲,而如果你不額外增加時間,也是一種犧牲,犧牲你獲得改進和表現出色的機會。”

幫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動性,認識到她不是沒有任何選擇權受害者。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培養洞察力。

開放是大腦策略6:避免紅火山噴發——教孩子在情緒爆發前暫停。(類似於“正面管教”中的積極暫停,篇幅有限,此處略)

共情力:善於溝通,豐富人際交往

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關心他人,並在適當的時候採取行動,改善狀況。

共情力是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不只是“我”,還是相互聯結的“我們”的一部分。對這種聯結的全面認識有助於我們形成整合的自我,不僅會是我們能夠關懷他人,而且能讓我們擁有富有意義和聯結的生活。

共情力有五個圍度,我們可以稱為“五維共情力”。

換位思考:透過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情緒共鳴:感受他人的情緒

認知共情:從智識方面理解或瞭解他人的全面體驗

慈悲的共情:感受他人的痛苦,並希望減輕他人的痛苦

共情快樂:從他人的幸福、成就和快樂中感受到快樂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開放式大腦策略7:啟用共情雷達——啟用社會參與系統

開放式大腦策略8:豐富共情語言——提供表達關心的詞彙

開放式大腦策略9:擴大關心圈——讓孩子更多地注意到親密關係之外的人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哈佛腦科學家揭示孩子愛不愛學習的根本

西方的學術研究喜歡把所有事都按部就班的羅列出來,就像這本書一樣,有研究、有具體可按部執行的方法。

但與其說這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是一本父母自我促進的書籍,因為父母的大腦模式,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模式。

換言之,如果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首先請先要求自己先做到。

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父母尚且不是開放式大腦。但好在,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我們可以積極的改變。

共勉!

~end~

作者:曉米,一個幾乎每天都看書和練瑜伽的全職媽媽,10萬+爆文作者,理性地看待世界,感性地活出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