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由 在長安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03
簡介▴ 圖片來源:網路 “龍鱗餅”、 “龍鬚麵”二月二當天還有烙“龍鱗餅”(用麥粉做製成類似龍鱗的餅子)、吃“龍鬚麵”(用麥粉擀制又細又長的面)的風俗

假人推石磨多少錢一個

過去的中國,北方人過年有許多禁忌,正月裡不剪頭就是其中之一。為什麼不剪頭髮?為什麼“二月二”要吃棋子豆, “二月二龍抬頭”龍怎麼抬頭?100年前,關中人“二月二”還有哪些老傳統?現在的人大多說不清,不過我們也可以說說看。

首先要說的是,二月二是龍王的生日,具體有哪些依據不知,總的來說老輩人就是這麼傳下來的。既然龍王休眠了一個冬天,而今再次振作——像蛇一樣冬眠,驚蟄甦醒。對於靠天吃飯的農耕民族來說,當然這一天就是狂歡節,貓冬的民眾也要打起精神來,鬧騰鬧騰,迎接新的一年。

一、龍怎麼抬頭

在古代,我國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執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執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4象),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抬頭。

民間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二月二”,一般正當陽曆三月中,處於“驚蟄”前後。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草木開始發牙。“春雷響,百草興。”大自然初現生機盎然。在唐以前這天沒有多少活動,唐以後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時稱“挑菜節”、“迎富日”。

宋末元初,在北方才和“驚蟄”聯絡起來,逐漸演變成為以驅蟲害和祈豐收為主旨的傳統節日。明、清以後,關中風俗更加豐富,包括“棋子豆”、“爆米花”、“打圍牆”、“圍倉囤”、“引錢龍”等。

二、這些祈福民俗,你知道嗎

打圍牆

實際上就是過去中國農村的民間衛生防疫措施。用草木灰撒在屋子裡的周圍,謂之“打圍牆”。意為消毒,防止蟲蛇叮咬。

據說蜈蚣、蛇等都害怕草木灰,看見黑線一類的東西都會躲開,不敢壓它——印第安人野外睡覺都會在帳篷外拉一圈繩子,功能大概相同。

做法是大清早,端一簸箕草木灰,用擀杖敲門,圍繞屋子周圍撒一圈,邊撒邊說:“二月二,灰簸箕,蟲蟲螞蟻飛過去。”據說這樣做,可以避躲蛇蠍毒蟲不進屋。也有人以爐灰圍宅舍,以避邪、蟲入戶。

圍倉囤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為祈求來年豐收,用草木灰在院子裡撒成若干倉囤狀的圖案,名為“圍倉囤”。此俗在唐宋時代就有,陸游詩云:“處處遙聞打囤聲。”

早晨,當家主人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木棒輕敲,使灰徐徐落下,邊走邊圍,圍成一個倉形或囤形,中間放少許五穀雜糧。有的地方還在灰倉囤外沿,用灰撒成梯子,意為倉囤高蓄糧滿,五穀豐登。所謂“二月二,龍抬頭,大囤尖,小囤流。”

有的地方還在“倉囤”的中間,挖個小坑,把五穀、糧食放在坑內,再在坑上蓋一塊瓦片。幾天後看什麼種子先扭嘴發芽,就說明今年什麼豐收。

引錢龍

關中有“夢見水、定發財”的說法。清早主人用簸箕盛草木灰,從水井旁,一路撒灰,拉出一條龍,一直到水缸旁邊,稱“引錢龍”,意為龍能給人們帶來財運。

敬龍王

俗話說,龍能治水。二月二後龍抬頭,開始上天行雲布雨。北方廣大農村,普遍進入春耕氣節。所以敬奉龍王,也是巴結神仙祈福之意。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村上有龍王廟的,二月二這天,各家各戶,或集體去燒香,頂拜。有井的人家,都要在自己井樁前設神堂,燒香,獻供品;家有石磨、石碾的,兩旁要貼紅紙,擺香案,獻供品,燒香。據說,“磨是白虎”,“碾是青龍”,青龍白虎決定碾坊與磨坊的興衰。

三、這一天,關中人吃什麼

棋子豆(蹄趾蛋)

二月二這天,廣大農村都有炒棋子豆(蹄趾蛋)、炒包穀豆、炒黃豆的傳統。棋子豆用面油和成,切成條條,再切成小塊,像牲口的蹄趾,一般都叫“棋子豆”——“蹄趾蛋”或許更符合農耕民族對六畜興旺的祈福心理。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這些既是節日祭品,也是時令食品。過去二月二,一大早全村家家爆米花、炒包穀豆、棋子豆,焦香味道四處瀰漫。有的還留下一些,捎給至親,如女婿、外孫、在外地的家人,表示祈福、祝賀。

咬蟲

“咬蟲”也叫“咬蠍子”、“吃蠍子尾巴”。華陰一帶,每年二月二,要把供神的獻糕——像蠍子、蠍子尾巴的花饃,切成碎塊,在鍋中烘乾,讓娃吃。意為神靈保佑毒蟲不咬,一年可以免遭蠍蟄。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龍鱗餅”、 “龍鬚麵”

二月二當天還有烙“龍鱗餅”(用麥粉做製成類似龍鱗的餅子)、吃“龍鬚麵”(用麥粉擀制又細又長的面)的風俗。俗話說,吃了 “龍鱗餅”,全年不受凍;吃了“龍鬚麵”,全年身強健。陝北農村,還有把上年臘月留下來的豬頭,洗淨煮熟,在這天吃,以表示慶賀“龍”的來臨。

“啖蠅頭”

早上吃龍眼窩窩,謂之“啖蠅頭”。有些地方按全年12個月,蒸12個窩窩,看哪個窩窩上水多,預兆哪個月雨水多。諺雲:“二月二,龍抬頭,屎㞎牛不抬頭,一腳踏到地裡頭。”

挑菜

自唐代就已形成。就像戲文中唱的“王寶釧,提個籃籃兒把菜剜”。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

二月二後,天氣轉暖,草木發芽。婦女、姑娘、小孩,手提竹籃,帶小鏟,到郊外田野裡,挖薺菜、麥瓶兒等。這時候一般正式青黃不接的時候,剩下不多的餘糧加上野菜,就可以度饑荒,熬到夏糧下來。

一般還會把薺菜、提苗的油菜枝葉等窩成酸菜,吃麵條時不調醋,而調漿水。

四、還有這些講究,別忘了

“黑驢揭鞍”

二月二當天,男子多理髮,叫做“抹龍殼”或“揭龍蓋”,剃頭、理髮最吉利,所謂男理髮、女拔黃毛。當天給男孩子把頭剃光,以使孩子像驢去掉鞍子一樣輕鬆生活,俗稱“黑驢揭鞍。”

抬懶婆娘

“二月二,龍抬頭”。此日起,大地復甦,萬物開始生長。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些地方村人會把大家公認的懶婆娘抬起來,鬨笑一場。提醒懶婆娘:年已經過完,該勤儉持家了。後來抬“懶婆娘”不是真人,而是用紙糊的假人而已。

“龍眼會”

據說二月二前一天,是蟄龍昇天之日,陝北人講究祭龍王廟,謂之“開廟門”。晚上辦“龍眼會”,每個村社民眾聚集在龍王廟前,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舉著上寫“東、西、南、北、中”的五方五色旗,上山(或舉火把,並湊夠七姓之人)。上山後,先點燃火塔塔,把五色旗插向五方,旗下各埋一顆雞蛋,然後焚香燒紙,宣讀祭文。祭畢,在中方畫個大圓圈,圈內刨一個土堆,插香把,所有人從香把裡拿一柱香,靜悄悄迅速回村。

領頭的準備一塊磨扇一個碾夾子,一個紙釘和一隻公雞。當雞啼第一聲,手持紙釘和碾夾子,向磨扇上的紙和紅布,猛擊一釘。在紙上紅布上留下深深的釘印,這就叫做“龍眼紙”和“龍眼肚兜”。傳說“龍眼紙”擦身可以醫疾病,小兒穿“龍眼肚兜”可以避邪。

▽ 禁忌:這些事不能做

太陽未出前不得擔水,恐怕擔回龍頭;

禁女工,怕傷了龍目。

五、鬧社火、鬧龍燈

二月二,傳說還為藥王生日,算卦的、行醫賣藥的都要祭祀藥王。民間一般以舞龍燈、耍社火以為戲。民國時報章記載: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圖為龍燈)

龍燈一般長至數丈,龍身分七節或九節,耍燈人一人擎一節。演出時,伴隨著鑼鼓點,屈曲蜒蜿,備極騰躍。跟龍頭相呼應,運用自如,宛轉有若活龍。

還有一種走馬龍燈,以厚紙殼製成馬形,小孩子穿上戲衣。馬分兩節,前節帶頭掛在兒童身前,後節綁在身後,遠遠望之,如真騎馬,實際腳下自己在跑。

還能扮戲曲、故事。如果演三國劉關張趙,“玄德必騎黃馬,雲長紅馬,翼德青馬,子龍白馬,各以其人穿袍褂鎧,開臉戴須,亦殊有可觀”。

花船亦非燈,不過船上掛有燈耳。船長几及丈,人立其中,足履地而以手扶船沿,使船不貼地,遙望之,如真乘船然。

此戲多演白蛇傳故事,童子裝飾白蛇,尚須敷粉包頭,燕豫等地花船,演者例須唱詞。西安花船,第往來遊騁而已。

是日又有演高蹺、高抬者。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圖為高抬))

高蹺,市民呼為柳木腿,腿長四五尺,較魯豫所演者為高。演人多為壯年男子,人數不等,熟練者能跳躍賓士,運用如自己腿。

100年前的“二月二”,陝西人怎麼過

▴ 圖片來源:網路(圖為柳木腿)

演時但作圓周繞,不唱詞,與東省異。

高抬俗呼社賀(社火),或謂實射虎也。

多系十齡上下之女童扮演,普通一抬兩層,上層女童,必立於下層女童所持器物之上。如扮借傘,下層為許仙。上層白蛇翹立許宣所持傘沿上,實則身子裡另有鐵桿屈曲主持,不幹兒童事也。然物質無情,總覺危險。下層多以男童裝扮,上層一定為女子。

是日又為龍王生日,民眾於井臺上焚祀之。

以上大部分民俗都已在百年變遷中,化為昨日煙雲,存留至今仍被現代人記著,甚至還遵守的好像只剩下“吃棋子豆”、“理髮”了。但二月二本身所蘊含的對春天的美好向往,對五穀豐登的祈願,對勤勞善良者的尊敬,以及對大自然對冥冥上蒼的敬畏,則永遠不會過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