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世說新語》故事(一)

  • 由 老莊說故事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01
簡介這裡鍾會說到“矯然”,那就是犯了陳騫的父親陳矯的名諱,“懿實”則犯了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的名諱,後面“同群”兩個字則犯了陳泰的父親陳群的名諱

矯然懿實 何必同群

《世說新語·排調篇》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比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群?帝復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翻譯一下:晉文帝和陳騫、陳泰兩個人一起坐車出去玩,經過鍾會家門口的時候,叫鍾會一起上車走,結果剛叫完鍾會,他們就駕著車走了,等到鍾會出門的時候,車早就跑遠了。鍾會只好一個人落在後面,去追他們。等鍾會追上他們,到達目的地以後,晉文帝就跟鍾會開玩笑說:你說好了跟人一起走的,怎麼會那麼晚才到呢?我們看你啊,是遙遙不來啊。鍾會就回答說:我這個人,就像矯然高舉的美好果實一樣,何必和你們這些人同群呢?晉文帝又問他:皋繇是個什麼樣的人啊?鍾會就回答說:上比不上堯舜,下比不上週公和孔子,但也算是當時的懿美之士了。

《世說新語》故事(一)

世說新語

解釋完以後,似乎跟沒有解釋差不多嘛。這有什麼意思呢?就是把那幾個人的說話記錄了下來而已。其實不是的,這裡包含了一個古代禮儀的問題。我們先對這裡的人物梳理一下。晉文帝是司馬昭,就是那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裡的司馬昭,司馬昭是司馬懿的二兒子,他的哥哥就是晉景帝司馬師,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司馬師死了以後,司馬昭當上了晉王,這裡說的晉文帝是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當了皇帝以後給他追封的,司馬昭在生前並沒有稱帝,雖然他已經在準備稱帝了。二陳,是指陳騫和陳泰,陳騫是當時曹魏的大臣陳矯的兒子,陳泰則是另一個曹魏大臣陳群的兒子,鍾會則是鍾繇的兒子。好了,這裡的人物基本上都交代清楚了。

《世說新語》故事(一)

電視劇《三國演義》司馬昭劇照

△△△稱字不稱名△△△

現在講講這裡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話。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在司馬昭、鍾會的那個年代,人們之間對於稱呼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在稱呼別人的時候稱呼他的字,以示尊重,也顯得自己比較有修養。這個到後來民國的時候基本上也是這樣,比如蔣介石稱呼陳誠為“辭修”,稱呼李宗仁為“德鄰”,稱呼張治中為“文白”,這些都是他們的字,蔣介石稱他們的字,而不是直呼他們的大名,就是表示尊重他們。在三國的時候這個風氣更甚,比如我們都知道,曹操因為馬超在西涼發動叛亂而把他留在許都的全家都殺了,包括馬超他爹馬騰,按理說馬超跟曹操是有殺父之仇的,稱呼曹操的時候用什麼惡毒的語言都是不過分的,但是馬超在給劉備寫信的時候,裡面提到了曹操,還是寫道: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這裡的孟德就是曹操的字,馬超為什麼這麼寫,就是因為當時稱呼別人的字不但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修養的一種體現。

《世說新語》故事(一)

電視劇《三國演義》馬超劇照

△△△避諱很重要△△△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避諱問題。避諱出現在什麼時候,已經不太可考了,大機率是在講究禮儀的周代,但是到了春秋時期應該就已經比較普遍了,比如晉國有個國君晉僖侯名字叫司徒,所以晉國是沒有司徒這個官職的,宋國有個國君宋武公名字叫司空,所以宋國就沒有司空這個官職,等等諸如此類的。到後來西漢的時候,司馬遷寫《史記》,全篇五十二萬多字,可是沒有一個“談”字,原因就在於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所以司馬遷要避他父親的諱。《晉書》也一樣,《晉書》是唐朝的時候官修的晉代斷代史,但是整本書裡面沒有“虎”字,沒有“昺”字,也沒有“淵”字,因為這三個字是唐太宗他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名字,所以官方必須要避諱,那麼碰到這樣的字了怎麼辦呢?一般是能叫別的就叫別的,比如後趙皇帝石虎,名字裡有個“虎”字,怎麼辦呢?石虎不是還有字嘛,他的字叫“季龍”,所以在晉書裡面就叫他“石季龍”,再比如匈奴人劉淵,也改稱他的字“劉元海”,“昺”這個字比較少見,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如果有的話,一般都改成了“景”。

《世說新語》故事(一)

史記

我們再來說避諱的場合,一般來說有四種情形是需要避諱的。一種是帝王,對當朝皇帝和本朝歷代皇帝的名字要避諱,這叫“國諱”,全國人民都要注意的。比如東漢的時候,因為漢光武帝的名字叫“劉秀”,所以當時的“秀才”都改稱“茂才”了,再有就是有些皇后的名字也要避諱,比如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臣子們碰到“雉”這個字的時候,都要改稱“野雞”。第二種是長官,比如我們常說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是因為當地的長官名字叫田登,所以大家都要避諱“登”這個字,連同音的都要避諱。於是元宵節的時候,照理要放燈三天,下面的小吏只能寫成放火三天,老百姓家裡要點油燈,也不許說是燈了。這種情況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特別嚴重,一般來說新任長官來上任的時候,他的手下們會拿出一個本來,讓長官寫下需要避諱的字,以免自己以後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長官的諱而受到責罰。第三種是聖賢。這個在兩宋之後情況比較明顯,比如孔子是聖人,那麼他的名字“丘”都要讀成“某”,還要用紅筆在“丘”字上面圈上一圈,到了清代則更甚,連姓“丘”的都要改成“邱”,加了一個耳朵旁。現在我們看到有姓“邱”的,也有姓“丘”的,那是因為後來有改回來的,也有沒改回來的。第四種是長輩,要避父母的和祖父母的名字,這叫“家諱”,跟別人交往的時候,也要極力避免對方長輩的名諱,否則是極為失禮的。比如唐朝的時候有個非常著名的詩人李賀,由於他的父親叫“李晉”,所以李賀為了避諱,沒法去參加進士考試,我們之前說到的司馬遷的《史記》中沒有“談”字,也是這個意思。另外,如果你跟人說話的時候,正好不小心說到了別人父母的名字,而這個人的父母又正好已經去世了,那這個人會聽一次這個名字,哭一次的。比如東晉時候的權臣桓溫,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桓玄繼承了他的爵位。有一次有個叫王忱的人來看望桓玄,王忱正好剛吃完五石散,所以不能喝冷酒,就一個勁地叫僕人去“溫酒”,桓玄每聽一次“溫酒”,就放聲大哭,因為他的父親叫“桓溫”,王忱說到“溫酒”就犯了他的家諱了,結果把王忱弄得很沒趣,匆匆忙忙就走了。

《世說新語》故事(一)

桓溫

好了,說完背景問題。我們再來看這篇短文裡面,那些人都說了什麼。司馬昭和陳泰、陳騫是這麼跟鍾會說的:你看,你說好了跟我們一起出去玩,結果我們等你遙遙不至。這裡就是用了鍾會的父親鍾繇的名字的諧音,“遙”和“繇”是一個音。司馬昭他們這麼說是故意犯了鍾會的家諱。那麼鍾會怎麼回答的呢?鍾會說:我就像那矯然高舉的美好果實一樣,又何必和你們這些人同群呢?這裡鍾會說到“矯然”,那就是犯了陳騫的父親陳矯的名諱,“懿實”則犯了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的名諱,後面“同群”兩個字則犯了陳泰的父親陳群的名諱。鍾會分別用對方三人的父親的名諱說了這麼一段話,還很在點上,這說明鍾會是一個極聰明的人。司馬昭這時候還不死心,繼續提問:你覺得皋繇是個什麼樣的人啊?繼續用這個“繇”字做文章。那鍾會就回答“一時之懿士”,也繼續用“懿”來做文章,爭鋒相對,寸步不讓。一點虧都沒吃。

《世說新語》故事(一)

鍾會

這裡要介紹的一下是,由於司馬昭和陳泰、陳騫還有鍾會他們是發小,一起長大的,關係也特別好,特別親密那種,所以才會開這種玩笑。如果要是一個跟他們關係沒有那麼近的人這麼說的話,估計就會讓司馬昭當場給殺了,畢竟司馬昭殺起人來是毫不手軟的,連皇帝曹髦也被他給殺了。另外,像陸機和盧志有一次就因為這事給鬧翻了。當時盧志在大庭廣眾之下問陸機:陸遜、陸抗是你什麼人啊?這是一件非常失禮的事情,當著一個人的面直接說他的祖父和父親的名字。那陸機是怎麼回答的呢?陸機說:就像你跟盧毓、盧珽的關係一樣。盧毓、盧珽正好是盧志的祖父和父親。陸機的弟弟陸雲聽了以後,當時臉色就變了。出來以後還責怪他的哥哥,說你又何必這樣呢,或許對方不瞭解情況呢。但是陸機則很不以為然,說我祖父和父親天下聞名,很明顯這個盧志是故意這麼問的。後來到了八王之亂的時候,陸機在成都王的手下,作戰失敗,本來成都王還在猶豫是否要殺陸機,結果盧志力勸成都王把陸機和陸雲都殺了,這也未必不是盧志在公報私仇。

覺得有意思的話,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