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 由 故事分享匯 發表于 棋牌
  • 2022-12-31
簡介早在電影開拍前,甚至連劇本都尚未成型的時候,懷特就根據原著小說和劇本草稿,邀請義大利配樂家達里奧·馬裡安奈利(DarioMarianelli)先寫一些音樂出來

電影贖罪表達了什麼

2006年,英國導演喬·懷特(JoeWright)準備拍攝《贖罪》(Atonement),這部電影與同時期的《色·戒》一樣,也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故事背景同樣發生在二戰期間。

影片講述了一則關於寬恕與懺悔的故事:充滿幻想的畢歐尼誤以為姐姐與僕人兒子羅比有染,而她的誤會竟然導致了一場無謂的牢獄之災,釀成的後果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糾纏著她們。

早在電影開拍前,甚至連劇本都尚未成型的時候,懷特就根據原著小說和劇本草稿,邀請義大利配樂家達里奧·馬裡安奈利(DarioMarianelli)先寫一些音樂出來。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懷特用大衛·裡恩的《相見恨晚》(BriefEncounter)給馬裡安奈利作為參考,因為這部老電影與《贖罪》裡的愛情故事有些相似,包括男女主角含蓄的演出,與愛人相處的片段只存在於想像之中,甚至沒有碰觸到彼此。

(《相見恨晚》講的是中年外遇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偶遇,彼此傾心,卻礙於禮俗無法廝守終身,最後在道德的掙扎下終於分手,迴歸正常的生活,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但這位義大利作曲家發現,《相見恨晚》的配樂軸心是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是典型的四十年代配樂中常見的浪漫樂章型別,一聽就令人想起愛的故事。可這種浪漫的激情在電影裡並沒有體現出來。於是,他與懷特就電影主題進行了更詳細溝通,而後開始製作音樂小樣,再與懷特討論這些音樂該放在電影裡的哪個地方。

電影開拍後,懷特在片場播放這些音樂,用以製造出一種氣氛,讓演員儘可能地在音樂的引領下融入其中。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由於馬裡安奈利在電影開拍前已經做了不少音樂,當他真正開始著手創作時,有一半的音樂已經完成。拿到樣片後,馬裡安奈利試著用音樂帶出故事中的元素,呈現片中的道德觀以及角色的各種傾向。用他的話來說:“那些影片中隱而不顯的部份,無法言說的情感,正是我必須用音樂去強調的。”

他的創作並未受到拉赫瑪尼諾夫的影響,事實上,馬裡安奈利對許多作曲家十分在意的音樂風格有著不同的理解。當他開始創作時,總是想象電影裡的角色在和他說話,最初的樂思來自於其內心的直覺和靈感,之後的管絃樂編曲,則是和導演討論、和角色對話後的漸進式結果。當《贖罪》的配樂誕生時,他早已忘記《相見恨晚》和拉赫瑪尼諾夫。

這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從頭到尾都離不開那臺老式打字機。許多人對《贖罪》配樂最大的印象就是噠噠作響的打字機音效。馬裡安奈利在充分研究劇本之後,決定把打字機元素加入到音樂當中。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從電影開場,小畢歐尼把剛寫好的劇本從打字機上扯下來開始,不斷加快的打字機節奏搭配著清冷的鋼琴,再加上隨後進入的管絃樂,共同營造出步步緊逼的懸疑氣氛。打字機的響聲像在催促著什麼,讓電影環環相扣,形成一種緊密且富有彈性的結構。

打字機音效來自三十年代的Corona牌打字機,馬裡安奈利以這種音效為基礎,寫了六首打字機獨奏曲,並以電腦取樣,將打字機的聲音放進電腦合成器裡,此時,合成器中已取樣了木管、絃樂、打擊樂與打字機音效,需要什麼樣的樂器出現,就可以將正確的配器演奏出來。

進錄音室後,馬裡安奈利將合成器部份拿掉,改由音樂家真實演出,但打字機音效仍然保留,最後綜合在一起。就這樣,結合打字機音效與音樂家演奏的樂曲便誕生了。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贖罪》裡有些聲響是由角色發出來的,但這些聲響也進入到配樂裡。比如,角色在畫面中敲擊打字機時發出的聲響,亦自然演變為背景音樂中的素材。以打字機音效入樂,戲裡戲外的界限也因此變得模糊不清(因為電影配樂只有觀眾聽得到,電影裡的角色是聽不到的)。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樂段都刻意打破了觀眾與電影角色的聲音界限,打字機便是其中一例。

事實上,這是典型的歐洲電影配樂技法。此前,波蘭配樂家普瑞斯納曾經在《藍色情挑》與《雙面維羅妮卡》中成功實踐過這一理念(由於歐洲電影常年保持相對自由的創作氛圍,使得作曲家可以大膽創新音樂的表達方式)。但對於身處好萊塢的馬裡安奈利來說,能夠無拘無束地嘗試,仍令他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馬裡安奈利為《贖罪》寫下了三個簡單主題,首先是最為有名的畢歐尼主題。這個小女孩在電影開始的時候,正用打字機寫她的戲劇作品,此時,觀眾並不知道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創作這首主題曲時,馬裡安奈利將重點放在了對畢歐尼內在性格的詮釋上,他在接受電影音樂網站MovieFromTheMovies採訪時曾經說道:“畢歐尼的行為完全是被她扭曲的幻想所驅動,她無法停止想像,忍不住要拿想像的世界來取代現實。她的行為造成了悲劇,但她就是沒辦法停下來。”

有了這一理解,馬裡安奈利也找到了音樂的創作基調。雖然畢歐尼的內心世界看不見摸不著,但他必須透過音樂來做一個劇情上的連線:“那是一種停不下來的音樂,即使明白會鑄成大錯,還是停不下來,這段充滿打字機急促聲效的音樂表現了畢歐尼的內在韻律。”

在構思這段主題時,馬裡安奈利給它取了一個“剎車失靈的女孩”的標題,意指畢歐尼停不下來的想像就像持續超速行駛的汽車一般,音樂需呈現出一種連綿不絕的速度感。

作曲家究竟如何為電影創作音樂?高分電影《贖罪》背後的秘密

畢歐尼主題是整部配樂中三個主題裡最複雜和最多層次的,馬裡安奈利設計了數條旋律同時進行,或在大調與小調間遊走。音樂裡的不同元素,輪流成為進一步變奏的起點,造成一種緊迫感。當故事變得更黑暗時,就會多一層旋律加入。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當畢歐尼謊稱歹徒是羅比時,觀眾聽到的是不同旋律線條以不同的速度同時奏出,帶來一種近乎爆裂的錯位感。在這裡,馬裡安奈利想要製造一種沉重、緊張的感覺,有別於電影一開始的匆忙和愉悅。

《贖罪》體現了馬裡安奈利獨特的創作思維,他對作曲過程的理解是,應該由內而外,從意念到聲音。在《贖罪》的創作過程中,他與懷特從來沒有討論過音樂的風格問題,而是致力於共同尋找影片所需要的精神內涵。

如今,這部作品已經成為了21世紀頭十年裡,最值得品味的好萊塢電影配樂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