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 由 哦克娜塔莎 發表于 棋牌
  • 2022-12-03
簡介如果一個人陷入焦慮情緒, 內心就會被煩躁、 恐慌等各種負面體驗所吞噬

無所謂的逞強是什麼意思

早上6點起床,7點吃早餐,8點出發,9點開始上班,上午一陣忙碌,中午一頓簡餐, 下午繼續幹活, 晚上還要加班。。。·這是很多職場工作者一天的縮影。 平時忙也就罷了, 有時候為了提升自己, 週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總之,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之中。心理專家認為, 快節奏的生活不僅會讓人產生心理上的不適, 還會讓人產生各種生理上的不適。 當然, 這種生理上的不適並不一定是什麼嚴重的器質性疾病, 而是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使中樞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從而產生一系列焦慮症狀。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如果一個人陷入焦慮情緒, 內心就會被煩躁、 恐慌等各種負面體驗所吞噬。 如果長時期焦慮過度, 就會導致情緒失控、 精神失常、 疾病纏身。 可以這樣講, 焦慮會引起各種疾病, 甚至危害個體的健康。 比如有調查就顯示,冠心病患者伴發情緒障礙的比例高達30%; 1/3的頭痛, 頭暈症狀其實和情緒有關。 另外,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心理研究中心透過一項專題研究發現, 受到焦慮情緒困擾的兒童生長髮育失常, 長大後明顯比開朗 , 樂觀的同齡人要“矮上一截”。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既然焦慮會產生如此多的負面反應, 那麼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 古人就為我們弄好了 “藥方“。 這個 “藥方” 大家並不陌生, 就是我們常聽, 常提的中庸之道。雖然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遺產, 但是老子曾經在 《道德經》 中對這種思想有過相似的闡述。 老子曾說:“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必須遵循地的規律特性, 地的原則是服從於天, 天以道作為執行的依據, 而道就是自然而然, 不加造作。“ 中庸即自然, 自然便中庸。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2004年,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 詹姆 斯在 《消滅負面陰影》一文中明確提到:“無為和不爭的思想, 有助於讓個體保 持心靈的清淨和頭腦的冷靜, 從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已經知道, 焦慮情緒對人的危害很大。 與此同時, 焦慮還會伴有緊張、 注意力不集中等負面影響。 在人生歷程中, 幾乎沒有人不產生焦慮情緒。 當然, 有些人自控力強, 短暫的焦慮之後能夠很快恢復。 有些人因為觀念的盲從, 人際關係的複雜, 競爭的激烈等, 導致心靈變得越來越孤單, 最後麻木地接受了負面情緒的摧殘。 為此, 威廉詹姆斯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 保持平庸, 消除焦慮。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老子云:“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絕學無憂。當你顯示出質樸純真的本性, 減少私心雜欲之後, 就會發現原本沒有什麼可以值得憂慮的事情。 我們想要獲得幸福, 不得不總是奔波忙碌。 不過,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經常會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慮。 於是, 除了疲、不甘和莫名的恐慌之外, 我們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中庸之道並非是要我們採取一種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 也不是教我們逃避現實。 相反, 它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 保持平和的心態和中立的態度,不為尚未到來的事情擔憂, 也不為生活中的瑣碎煩惱, 此時, 你的生活將會變得簡單、 輕鬆, 而你的焦慮也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消失。

中庸之道,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當然, 中庸只是我們消除焦慮的一種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 引起焦慮的原因各異, 我們在遵守中庸這一原則的同時, 也應該結合具體情境採取一些相應的輔助措施。 如果太累了, 就忙裡偷閒, 給自己放個小假; 如果感覺寂寞了, 就給朋友打個電話敘敘舊; 如果想家了, 就給父母打個電話, 嘮叨幾句。 不管我們工作中的狀態怎樣, 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怎樣, 在朋友眼裡,你就應該是個朋友的樣子, 在家人 眼裡, 你就應該是個孩子的樣子。 中庸之道就是不在該示弱的時候逞強, 也不在該逞強的時候示弱; 中庸之道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各種角色的同時也能夠做真實的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