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 由 漁人文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2-10-31
簡介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李嗣源任命其婿石敬瑭為汴州節度使,兼任六軍諸衛副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從而使親信控制京畿,並將唐朝以來的禁衛六軍系統,與五代時期由河東藩鎮兵演變而來的侍衛親軍逐漸合為一體

收兵權是什麼意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取代後周,五代結束。在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的統治時期,宋朝實現了由武人政治到重文抑武的轉變。這一轉變使宋朝免於陷入政治混亂,成為又一個穩定的朝代。只可惜趙光義矯枉過正,從而積貧積弱。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那麼,趙匡胤能收兵權,為何五代時期就做不到呢?至於杯酒釋兵權,這麼簡單就解決了武將問題,為何此前五個政權都未實現?五代時期的皇帝大都是經過摸爬滾打上位的,難道沒有一個比得上趙氏兄弟?

事實上,趙匡胤能成功解決武將與藩鎮,並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功勞。趙匡胤固然有本事,但他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因此,本文講述五代君王為趙匡胤中央集權所做的鋪墊。出於篇幅和便於敘述、理解的需要,本文選擇較為重要的朱溫、李嗣源、柴榮加以分析。

一、後梁朱溫的秩序重建

武人政治的混亂局面,起源於玄宗以來地方武將勢力的坐大,正式開始於安史之亂,而在黃巢起義後唐朝中央統治力量嚴重削弱,藩鎮割據達到了混亂的頂點。由上百個藩鎮到五代十國十幾個政權,是唐末混亂分散的

地方勢力重整

的過程。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及其嚴重

朱溫在建立後梁的過程中,雖然導致各地割據勢力直接稱王建國,但他也

整合了中原的統治力量

。朱溫的成功,本質上是基於

對中原各藩鎮的控制

。在一系列兼併之戰後,朱溫由宣武軍節度使,升為天平、宣義、護國、宣武四鎮節度使。

稱帝前後的朱溫,與同期的晉王李克用、李存勖一樣,不斷地

兼併其他藩鎮

,使許多藩鎮的節度使不是出自世襲或牙兵擁戴,而是源於帝王的任命。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唐末混亂的兼併戰爭整合了藩鎮力量

另外,朱溫還削弱了周邊的魏博、鳳翔等節度使,奠定了中原統一,周邊割據的局勢。因此,雖然從梁至周的五代沒有統一全國,但多數割據政權是向中原稱臣的。

在登基稱帝后,朱溫著手

整頓宿將的驕橫之氣

,對寇彥卿的處理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寇彥卿是朱溫的老部下,任左金吾大將軍,戰功赫赫。一次入朝,途中有位老者沒有避道,結果被寇彥卿的隨從扔下橋摔死。

寇彥卿位高權重,於是只給了一點小錢給死者家屬了事,但大臣崔沂堅持按律處罰。朱溫把寇彥卿叫來,讓他自己說該當何罪,寇彥卿自以勞苦功高,只是說“不意誤死”,推卸責任。最終,朱溫還是聽從崔沂的意見,按律將寇彥卿貶官。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後梁太祖朱溫畫像

朱溫此舉,使初建的後梁朝廷有了

較為良好的法治環境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功臣宿將驕橫跋扈的混亂。

二、後唐李嗣源建立禁軍

後唐攻滅桀燕、取代後梁,又吞併岐國,出兵滅蜀,使統一程序進一步推進。但可惜莊宗李存勖打擊功臣的

步伐過急,行為失當

,反而激起鄴都兵變,落得中箭而亡的悲慘結局。

關於李存勖的歷史,請移步:

李存勖結局悲慘的原因,不只寵信伶人那麼簡單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後唐莊宗李存勖畫像

取而代之的明宗李嗣源,則採取了

以退為進、迂迴行事

的策略。即位之初,他廢除了李存勖恢復的

宦官監軍制度

,又廢除了

租庸使

,把財權歸還於藩鎮。對於藩鎮與將領,採取拉攏而非排擠的政策。

但另一邊,李嗣源建立了強大的

禁軍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李嗣源任命其婿石敬瑭為汴州節度使,兼任六軍諸衛副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從而使親信控制京畿,並將唐朝以來的禁衛六軍系統,與五代時期由河東藩鎮兵演變而來的侍衛親軍逐漸合為一體。

後來,李嗣源又於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將神捷、神威、雄武、廣捷等軍改編為左右羽林軍。李嗣源的策略,是將舊有軍隊打亂編制,重新組織,再將禁軍家屬集中遷到汴州,設

判六軍諸衛事

作為統領。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動漫中的李嗣源形象(其沒有畫像傳世)

自此,中央相對於地方藩鎮具有絕對的優勢,此後

中央與藩鎮的矛盾轉化為皇帝與禁軍將領的矛盾。

另外,著名的“不倒翁”宰相,長樂老馮道,就是在李嗣源在位時開始任相。李嗣源雖不識字,但能優禮士人,使

文臣集團的地位得以提高

。此舉為後晉石敬瑭任用文臣進樞密院(五代時轉為掌軍事的機構)奠定了基礎。

三、後周柴榮削弱宿將

有了後唐以來奠定的基礎,後周太祖郭威又改變了樞密使直接掌兵權的舊制。樞密使是樞密院的長官,樞密院設立於唐朝,最初是處理中央文書的機構,五代時轉為處理軍務。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就是利用樞密使的職權,從而調動軍隊滅了後漢。因此,郭威稱帝后

任用文官為樞密使,並且不許樞密使直接統軍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後周太祖郭威畫像

於是,周世宗柴榮登基後,便有了大興改革的底氣。即位伊始,柴榮就

整頓禁軍

。954年,後周與北漢、遼國聯軍爆發高平之戰,此戰後周勝利,但也暴露了軍中的問題。

柴榮借戰後論功追責的機會,斬殺了臨陣脫逃又囂張跋扈的何徽臨、樊愛能等人,又提拔表現出色的趙匡胤等人(趙匡胤在柴榮生前還是有極大貢獻的,柴榮死後的事另談),初步整頓禁軍,打擊了驕兵悍將。

之後,柴榮在原有禁軍的基礎上,組建

殿前軍

,使禁軍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二者相互牽制。不論是護衛宮廷,還是出外征戰,侍衛司和殿前司總是共同行動。

宋朝收兵權為何能成功?從五代皇帝打下的基礎分析

後周世宗柴榮畫像

最後,柴榮

頻繁調動將領

,使之不能培植私人勢力。平時,禁軍或藩鎮將領負責防衛與練兵、後勤等,戰時臨時任命將領出徵。這一策略後來被宋朝繼承並改造,即趙普建議宋太祖制定的

更戍法

結語

從唐末黃巢起義開始,唐朝中後期的秩序走向瓦解,各地陷入分裂與戰亂之中。然而,不破則不立,唐末亂世打破了舊有秩序,而戰亂中崛起的新力量承擔起了建立新秩序的歷史重任。

到了柴榮死時,中央集權與秩序重建已基本完成,但天不假年,使柴榮扔下孤兒寡母英年早逝,由此讓趙匡胤完成了這個歷史過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