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 由 青山讀文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2-10-26
簡介中國古代酒文化、釀酒技術的發展以及古人酒量大的原因1. 酒的起源以及中國的酒文化在中華五千年的發展史中,從未有一種食物能如酒一般,上至國家大典,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歷經幾千年發展卻經久不衰,並且發展得更加有韻味

酒量好怎麼形容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酒可以說是伴隨人類社會,特別是中國社會發展起來的特殊飲品。

古人在酒中尋知己,後人在酒中解憂愁。許多愛酒之人,無論條件有多差,每天都必須 “來一兩盅”。

晉竹林七賢中劉伶自己就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酲”。更有愛酒詩人李白斗酒詩百篇創作出絕世佳作。再看《水滸傳》中武松,從孟州牢城營出發到快活林的途中,每經過一家酒店,都得喝三碗。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而在如今,我們也經常能見到醉酒之人或是發脾氣,或是借酒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們常常見到古詩文中關於古人飲酒動輒“能飲一石”的描寫,似乎古人都特別能喝酒,那麼古人與現代的酒量相比誰更大呢?

中國古代酒文化、釀酒技術的發展以及古人酒量大的原因

1. 酒的起源以及中國的酒文化

在中華五千年的發展史中,從未有一種食物能如酒一般,上至國家大典,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歷經幾千年發展卻經久不衰,並且發展

更加有韻味。

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在中國的發展等背景知識,有利於促進我們對於古代酒以及古人飲酒的認識,

對於本文研究選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作為世界上最早出現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早在夏朝之前酒就已經出現了。

1979年,考古學家在山東大汶口出土的一組成套的釀酒器具,向我們說明了至少在4800年前,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方法。

至於酒何時起源,由誰發明?古籍中記載,

古人多認為儀狄和杜康是酒的發明者。

《戰國策·魏策二》中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亡國者。’” 晉代《陶淵明集》卷三《述酒》舊注云:“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大概意思就是說帝女儀狄在大禹當政時期,發明了酒,之後杜康又改進了造酒的工藝。

還有另一種說法,稱釀酒起源與黃帝,

在漢人編纂的醫典《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中記載:“帝曰:‘上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日:‘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爾。’”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無論造酒起源於誰,都不可否定酒早就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腳印。而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酒逐漸與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結合,發展出了中華酒文化。

古人以喝酒明志。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可謂是貫穿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同樣古人們透過將愛國主義與酒有機結合起來,以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心,並形成了一種渾厚真誠、激揚豪放的酒文化。

《涼州詞》中寫:“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表達出將軍保家衛國、上戰場視死如歸的雄心壯志。

而在白居易《輕肥》中寫:“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寫的是那些為皇帝所寵的宦官,去軍隊赴宴,他們飲酒、食山珍,意氣風發、得意洋洋。而遭遇旱災的衢州,卻出現人吃人的慘劇。白居易藉助這種鮮明的對比,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古人藉助酒抒發自己對親人和愛情的思念與嚮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借《水調歌頭》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將自己對於愛人的思念以及悔恨之情在《釵頭鳳》中表達

淋漓盡致。

這種種濃烈的情感,除了藉助酒恐怕再難找到寄託,可以說,沒有了酒,這許許多多的情緒、心境就都缺少了靈魂。

除此之外,酒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中醫中有使用酒作為藥引的例子。

《本草綱目》中有言:“酒能引諸經與附子相同,導引它藥,可以通行一身之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用酒來治“鼓脹病”的事情。

可見,

酒參與在古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千百年的發展之中形成了獨屬中國的“酒文化”。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2. 古代酒的釀造

瞭解了中國酒文化的背景之後,

我們不妨再來關注一下古代酒是如何釀造的,與現代酒的釀造又有何區別?

《淮南子·說林訓》中記載:“清醯之美,始於耒耜。”也就是說

古代酒,始於農業生產,是透過穀物釀造的。

而《尚書·說命下》說:“若作酒醴,爾惟麴櫱。”意思是若要釀酒,就需要酒麴,古代的酒麴叫作曲櫱,麴櫱含有能夠糖化澱粉的黴菌和具有酒化作用的酵母,可使穀物在釀造中完成糖化和酒化的過程。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黃帝內經·靈樞》說:“酒者……熟谷之液也。”意思是說釀酒的穀物原料需要經過蒸煮,熟了之後才能作為原料。由此可見古代釀酒的主要材料包括兩大部分,酒麴和釀酒原料。

而對於酒的製作過程在宋代有所記載,

他們使用餿掉或者略微變質的穢飯與穀物攪拌在一起作為酒麴,形成酒醪。在醪液中,分九次

投入熟米飯,最後澄清取酒,

釀酒的工藝就完成了。

在中國古代,

使用上述方法釀造的酒統稱為“黃酒”或“米酒”

。因為古代的發酵、過濾技術並不發達,

所以古人多用“甘”或“濁”來形容酒的品質。

“甘”指因發酵不充分酒味甜,“濁”就是指因過濾不充分而使酒體渾濁。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雖然當時也有發酵時間較長、酒質比較清透的“清酒”,但由於技術所限,依舊會存在渾濁的情況。

而在現代,

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白酒”其實是蒸餾酒,其酒質清晰味辣。

最初蒸餾法釀酒的工藝是由蒙古人引入的,元代許有壬的詩有相關描寫:“西釀葡萄貴莫命,煉蒸成露更通靈。”

蒙古人起初是利用該技術釀造他們的奶酒,後來在中原人掌握技術後,就釀造出高度數的黃酒,也及我們所說的“白酒”。

《本草綱目》中記載在用蒸餾法釀酒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傳統釀酒工序中插入一道工序,及在發酵之後新增一道蒸餾取酒的工藝。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這種釀酒的方法自明清起開始成熟,也一直流傳了下來,最終發展成現代酒工藝。

由此可見,在明清之前古人們飲的酒多是發酵不充分的“濁酒”,而隨著釀酒技術的成熟,明清之後才

出現

了使用蒸餾法制作的現代“白酒”。

3.古人真的酒量比較好嗎?

依據上文所說,我國酒的發展可以由明清時期劃分開來,我們也能經常聽到或看到,明清之前文人墨客或者達官顯貴豪飲酒之後抒發壯志、表達情感的故事。

那麼明清之前的古人真的酒量那麼好嗎?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其實不是,之所以我們會這麼認為,還是由於古代與現代的差異化認知而造成的。

首先古今酒的度數有很大不同。

上文所說古人使用的釀酒方法發酵並不充分,這就使一部分穀物不能充分酒化,這不僅導致了酒的品質不好,酒體渾濁,表面飄有谷渣,還使得

古代酒精度數較低。

西漢王莽當政時期曾制定過詳細的釀酒原料配比:“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說明當時為了保證出酒率,酒麴的用量很大,這表示酒麴的糖化發酵力並不高。因此有學者推測,漢代美酒的酒精度至多可能達到4%左右。

而即使後來釀酒工藝有所改進,在唐代或宋代人們學會了在過濾酒之後進行加熱處理的操作,但

酒精的度數一般也未超過10%

現代人所喝的白酒,酒精度數很多都高至60%以上

。這樣高度數的酒須使用蒸餾法方可釀出。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所以酒精度數的不同,讓我們認為古代和現代人的酒量有很大的差別,並不是現代人酒量變差了而是現代酒度數變高了。

其次另外的原因是古今酒的計量單位不同。漢人飲酒以“石”以記

,《漢書·於定國傳》記載其能“食酒至 數石不亂”。漢代一石相當於十鬥,一斗十升,也就是說

漢代一升約合現在0.2升

古文記載古代的酒器有尊、鬥、爵、觥、觚、角等等,其中的角和鬥,既是酒器,又是量器。

宋朝《中山詩話》中記載一則故事:“真宗問近臣,‘唐酒價幾何?’莫能對。丁晉公獨曰‘鬥值三百。’上問‘何以知之?’曰‘臣觀杜甫詩,速須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由此可知,

唐宋時以鬥做量酒之具。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而清初人劉獻庭在《廣陽雜記》中引用朱昱《雜記》說:“淮以南,酒皆用升計,一升曰爵,二升曰瓢。那麼一爵就是一升,十爵是一斗,百爵為石。”由此可知從

“石”到“升”再到“鬥”,其計量單位所承受的酒量是不斷下降的。

事實上,漢代三鬥為唐代一斗,即唐人喝的酒量為漢人的三分之一;而宋代一升約合為一斤酒,及宋人三升約合唐人一斗

。這樣就導致隨著釀酒技術的發展,人們的酒量似乎下降了。

所以在宋代即使酒量大者也只能“以一斗為率”。

這樣看來按照古時候酒的度數以及當時的喝酒記法,有“飲酒一斗不亂”、“酒杯一舉必三升”這樣的描寫也毫不誇張了。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總結

作為世界上最早飲酒的國家,在中華文化形成之初,“酒”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大地上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

酒與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中華“酒文化”

,古人借酒明志、抒發自己對親人和愛情的思念與嚮往。在醫學領域,中醫們將酒作為藥引來對症下藥。

古時候酒的釀造,主要是靠著穀物發酵,

與現代“白酒”釀造過程不同,其少了蒸餾的過程,這使得明清之前的酒質渾濁,且味道偏甜。

古人的酒量為啥那麼好?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酒後能打虎

而事實上,古人的酒量也並未比現代人要好。

古時候的酒因釀造技術不成熟而度數較低,最多不過10度。而現代酒精度數少則30-40度,多則60度以上。再加上古代酒的計量單位與現在不同,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古人比較能喝的錯覺。

參考文獻

1。《古人酒量比今人大?》

2。《酒香五千年》

3。《有酒盈樽》

4。《淺談中國古代詩詞中的“酒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