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 由 中國作家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16
簡介如果你好奇自己的未來,你的後代,和後代的後代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準備的:書名 |《未來人不存在》版次 | 2019 年 5 月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作者 |加里·韋斯特福爾、帕特·卡迪根、保羅·麥考利、凱莉·羅布森、艾利亞特·德·波達、伊恩

斯瑪特卡哪裡可以收卡

權威文學資訊,深度作品解讀。

正在為您播放的是“不存在”系列

第2本科幻選集

《未來人不存在》

假如

每人插個晶片

是不是就不用考試升學了?

生育壓力和催婚,

克隆

可以解決嗎?

永生

能否一勞永逸地解決

疾病、衰老、貧富分化?

所有生而為人的艱難,在100年、1000年後

會不會隨著

人類的進化

而煙消雲散?

如果你好奇自己的未來,你的後代,和後代的後代

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準備的: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書名 |《未來人不存在》

版次 | 2019 年 5 月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作者 | 加里·韋斯特福爾、帕特·卡迪根、保羅·麥考利、凱莉·羅布森、艾利亞特·德·波達、伊恩·麥克唐納、蕾蒂·普雷爾、特里·比森、特德·科斯瑪特卡、陳楸帆、永珍峰年、趙壘、唐騁、韓松、郭嘉靈、晝溫、劉洋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幾乎所有的人類作品都在探討這個問題:

究竟何以為人?

大量的科幻作品形成了所謂“三種人”的不同說法:

機器人、外星人、克隆人或者外星人、人造人(包括機器和生物的)、超人。

這些對人之可能性的想象,體現的是科幻對人之本質的關注。這種關注產生了令人難以忘記的成果,在成為人類文化一部分的同時,體現出科幻啟發讀者思考的獨特魅力。

不過,對人的探討是一個太大的話題。無數經典,無數大師,無數傳世之作早已給出了一系列“標準答案”——《2001:太空漫遊》想象了星孩,《攻殼機動隊》想象了腦後插管,《人猿星球》想象了全面退化,《EVA》想象了人機同步……

除了典著,各個領域題材都在不斷探討、深化這個問題:

遊戲

《尼爾:機械紀元》《底特律:變人》

動漫

《少女終末旅行》《來自新世界》

熱門劇集

《愛、死亡和機器人》《黑鏡》

……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 電影《2001:太空漫遊》《攻殼機動隊》

還有闡釋的空間嗎?有必要再次解讀嗎?

當然。

不管是進化,進化,直到超越“人”的概念,成為新物種;還是停滯,倒退,被其他東西取代;

加里·韋斯特福爾說得對:

人註定要改變。

因此,對人之未來的探討,永遠多多益善,永遠不會過時,只怕無法預料每一種可能性。

當我們難以預言演化程序,學術理論又過於艱澀,一本科幻小說合集就提供了理解這個問題的全面方法

—— 在融合遠古和未來、獸性和理性、個體和宇宙的視角中,萬花筒般、窮舉式地展現對同一事物的想象。

同時,當我們想要做一本關於“人”的科幻選集時,這個難題就轉移到了我們身上:要有足夠經典的作者和篇目,也要是從未中文出版的新鮮故事。要有小說,也要有議論文和訪談。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最終,

我們選出了你將要看到的

2篇趣想,3篇漫談

9篇國外名家名作

6篇國內名家新作

在這些故事中:

人類融入集體智慧,殖民環境惡劣的行星,獲取或者被別人獲取記憶,和巨大的星艦融合,變成末世超能力者,死而復生或永不超生,製造別人或成為別人的造物……

我們以無數種形態,迎接未來的無數可能。

偷走人生的少女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節選)

文 | 晝溫

那場同傳很成功,但凝視深淵的恐懼一直無法消散。

我很後怕,如果我同步了那位教授的潛意識,會發生什麼呢?

大腦的結構和神經的聯結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的意識又是如此容易相互影響。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說過,“落地伊始,社群的習俗便開始塑造他的經驗和行為。到咿呀學語時,他已經是所屬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長大成人並能參加文化的活動時,社群的習慣便已經是他的習慣,社群的信仰便已經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已是他的戒律。出生於他那個群體的兒童都將與他共享這個群體的習俗。”

思維的和諧共振就是一方文化,思維的最大相似點成就了一種民族。在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夠避免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

最近讀過的書會影響寫作的風格,一碗包裝得當的心靈雞湯能激起短暫的鬥志;模仿結巴容易成為結巴,東北口音極易在熟人間傳播。

就像初中時的一道化學試題:將一堆煤塊放在雪白的牆角,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會彼此滲透,甚至在牆壁的深處也能找到煤炭的蹤跡。

我做了什麼呢?把煤炭和石灰全部打成粉末又攪拌在一起,再把它們砌成牆的樣子。我,還是原來那堵牆嗎?

電話裡,小雯說她也從未如此深入過。

“我之前都是請主辦方提供特殊裝置,讓我能夠待在演講者附近……對不起阿姐,我沒早點和你說清楚……我也不知道功率這麼大會發生什麼……”

我現在極其後悔答應她的請求,甚至懷疑當時她偷偷用μ波抑制儀放大了我的同情能力。

事已至此,怪誰也沒用了。

我在網上瘋狂搜索相關理論,但一無所獲,小雯當年搜到的論文也在網際網路上沒了蹤跡。

我開始仔細觀察鏡中的自己,想從顫抖的雙眼中窺視一個蒼老的靈魂;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走路姿態,害怕有一天會在不自覺中佝僂;我開始反覆閱讀之前寫的日記,細細揣摩思維方式有沒有改變……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我並沒有像小雯變成我一樣變成那位生物學教授。一絲一毫都沒有。不過,那些記憶和知識都還在,我會忍不住試著回溯它們,就像在一個浩瀚的精神寶庫中摸索。

在那些隨著歲月模糊的記憶裡,我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名字,一個和教授與我都有交集的人。我的心狂跳起來:μ波抑制技術並不簡單。

次日,我在實驗室攔下了自己的導師。

“楊老師,您的妹妹楊然是不是喬姆斯教授的學生?”

儒雅的老婦人一愣,掩上了房門。

“你是怎麼……?”

“我和喬姆斯先生有一面之緣,他講了一些事,我不太懂……”我簡要提了一下μ波抑制技術。

“小程,你知道赫布學習原則嗎?”

我點點頭。

給小雯查資料時,我接觸過這方面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基於神經元突出可塑性的基本原理,對相鄰神經元進行刺激,使神經元間的突觸強度增加。這個理論聽起來玄,但是早在2017年就已經有了利用經顱直接電流刺激技術提升外語閱讀的研究。

“20年前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如能暫時抑制μ波,映象神經元系統就會自動同步臨近人類的腦電波。同步時,微妙的電刺激能夠增強神經元突觸的一些聯結,甚至增加新的聯結。學過神經語言學的都知道,儘管思維十分精妙,但人類並不存在一個超脫於物理層面的‘心智’:大腦的電活動就是意識本身。

“就像恩格斯所說,我們的意識和思維,不論看起來是多麼超感覺,總是物質的、肉體的器官,即人腦的產物。

“所以,只要改變神經元突觸的聯結方式,就有可能在一個人的大腦裡復刻下另一個人的意識和記憶。”

“老師,那也就是說——”

楊教授搖了搖頭。

“不行。我們做過很多實驗。就是不行。”

“為什麼不行?理論上來說——”

“大腦不允許。自願參與實驗的人,尤其是進行了深度同步的人,大腦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損傷。除了短暫的意識混亂外,有的得了純詞聾,分辨得出自然界的聲音卻聽不懂話語,有的得了Wernick失語症,話語流利卻沒有意義,更多的人精神分裂,不再記得自己是誰。還有楊然……小然當時在讀博士,開心地發郵件給我,說自己參加了一個革命性的實驗,她……”

恐懼順著我的小腿向上爬,涼絲絲的。在喬姆斯先生殘存的記憶裡,我已經模糊看到了最可怕的結局。

“……她的大腦死了。”

植物人。

上一個試用這項技術的人,變成了植物人。

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這樣嗎?恐懼讓我幾乎喪失了判斷力,彷彿能聽到兩個意識在大腦裡撕扯。

“為了防止更多的人受到傷害,當時知情人士一致同意暫時封存這項研究,等人類對大腦的認識更加成熟以後再重啟。不過,這項技術既然是可行的,就難免有人獨立研究出來。複製他人思維和知識的誘惑太大了,一旦研究成果再次問世必定會帶來混亂……學界達成了一致,凡是有點名氣的期刊均會找理由拒絕類似的論文,網上的相關文章也會被儘快刪除。孩子,這是潘多拉的魔盒,凡人一旦開啟只能帶來災難——孩子,你沒有試過這個技術吧?”

“我,我當然沒有……”

離開實驗室時,我瞥見楊教授看向了腦電帽。

……

一支窺見人類未來的萬花鏡,你敢查收嗎?

京東、噹噹、天貓、淘寶

已全面上架

編輯 | 王雅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