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 由 羊城派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14
簡介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圖受訪博物館提供日前,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在鄭州開幕,由廣東省內20多家博物館組成的廣東館“粵博創意”,組團亮相:水下考古盲盒、“陳家祠”積木、“百變鴞小”手機支架

聚焦過勝是什麼意思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圖/受訪博物館提供

日前,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在鄭州開幕,由廣東省內20多家博物館組成的廣東館“粵博創意”,組團亮相:

水下考古盲盒、“陳家祠”積木、“百變鴞小”手機支架等一系列帶有嶺南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悉數登場,大放異彩。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廣東館“粵博創意”亮相博博會

近年來,博物館文創開發熱度飆升,產品備受關注,先有故宮博物院文創系列風靡全網,後有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分別推出“考古盲盒”。前不久,甘肅省博物館推出“馬踏飛燕”玩偶,“醜萌”出圈。

亮相此次博博會的廣東省博物館水下考古盲盒,自7月上市以來,線上線下銷售火爆,如今可謂“一盒難求”。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廣東省博物館推出的水下考古盲盒

這些文創產品獨具特色和創意,昔日“高冷”的博物館文化也藉助這些跨界文創不斷破圈,離觀眾更親近。

廣東博物館文創水平國內領先

打卡文化地標、購買博物館文創已經成為許多觀眾瞭解歷史文化的途徑。據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介紹,廣東省博物館水下考古盲盒的靈感來自“南海I號”古沉船的打撈與考古發掘。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考古盲盒可開出這些“寶貝”

盲盒以潛水員的第一視角出發,用紅色馬口鐵盒作為“沉箱”,讓體驗者以開箱“提拉”這一動作,復刻當時“南海I號”的打撈作業。由此,人們可親身體驗水下打撈和發掘文物的全過程。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黃海妍介紹,他們以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陳家祠為模型,設計了一套文創積木。積木將陳家祠建築復刻到拼圖上,將其首進屋舍細緻還原,再現傳統嶺南建築,讓人們在一疊一砌中瞭解嶺南建築文化。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陳家祠積木

陶塑脊飾更是陳家祠的一大亮點,這些蘊含吉祥寓意的陶塑“神獸”不再只停留在高高的屋脊,搖身一變,也成為了可以帶回家的特色文創。

“目前,廣東省的博物館文創水平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陳邵峰表示,這些個性化文創深挖地域文化內涵,為公眾搭建起進一步認識廣東、瞭解歷史的橋樑。

“例如,人們從考古盲盒中得到的一個小仿製件,可能就會想看看,真件到底長什麼樣,這就是吸引他們來博物館的一個方向。”

“鎮館之寶”和地域特色是靈感來源

陳邵峰指出,博物館文創IP的開發通常會從館藏珍品“鎮館之寶”、地域特色、配合展覽展出等方面綜合考慮。

珍貴的館藏藏品是博物館文創開發的強力基礎,也是創意靈感萌生的土壤。立足於本館資源,利用“鎮館之寶”、珍稀文物開發既具有實用性,又兼備審美性的創意IP產品,是博物館文創開發優先考慮的要素。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廣州市荔灣區廣鋼新城出土的漢代陶鴞形五聯罐

富有地域特色也是文創開發的重要因素。南漢二陵博物館展陳宣教部主任陳馨表示:“我們會優先考慮針對本地考古出土的文物進行創作,利用文物原型或紋飾元素。”

例如,南漢二陵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百變鴞小”手機支架,原型就是2020年在廣州市荔灣區廣鋼新城出土的漢代陶鴞形五聯罐,這件器物以獨特而生動的造型,成為文物“萌寵”,備受喜愛。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南漢二陵博物館推出的“百變鴞小”手機支架

在此次博博會上,非國有博物館展區也備受矚目。陳邵峰認為,非國有博物館已發展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廣東省的非國有博物館數量會持續增長,在文創方面它們將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他表示,非國有博物館背靠企業,有著多元、活躍、接地氣的優勢,例如廣州的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有古生物學科特色,也充滿技術創新,館內打造了大量高科技場景互動,讓小朋友可以沉浸式地感受科學家挖掘修復化石等工作。

“爆款”文創是玄學?

博物館文創琳琅滿目,但如何能成為“爆款”呢?陳邵峰笑稱自己對此也感到“糊塗”,經常判斷失誤。“我覺得這產品應該好賣,但實際賣得一般。”

但他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年輕人和孩子是博物館文創的主要消費群體,符合這群人的審美習慣和精神需求的產品普遍銷售較好。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陳家祠陶塑系列文創

黃海妍認為,一方面博物館需要充分理解既有的文化藏品資源,這是文創的“底色”,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時尚元素,研究年輕人的喜好,獲得更多觀眾資源,二者相結合就比較容易出現“爆款”。由此看來,將傳統文化進行時尚潮流的現代化表達,迎合人們的喜好,是打造“爆款”的必要條件。

爆款文創,難在創意。但陳邵峰說,創意有時就是換個角度看。“比如銅奔馬大家都很熟悉,平時都是從側面看它,豐滿又有力量,但換個角度,從正面看去,就會發現它的嘴是歪的,看著很‘尬’,這個角度就是創意。”

除了創意,爆款的出現與科技元素的加入也密切相關。博物館與生俱來的優勢是豐富的文化元素,但在科技方面還較為欠缺,這需要了解市場上的新材料、新工藝,將其與文化元素相結合。

“大文創”不僅僅是指產品

博物館文創創造著社會價值,它將博物館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沉浸感和互動性兼具,促進觀眾與博物館的“親密接觸”。不僅如此,文創產品的經濟價值也日益顯現。

據《廣東省2021年度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全省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2305款,實現文創產品收入3993。39萬元。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南漢二陵博物館推出的“美好四季”胸針及紋樣來源

文化產業若要持續繁榮,創新、創造就應無處不在。文創的概念當是存在於整個文化產業領域的“大文創”。陳邵峰說:“文創的概念是可以延伸的,大文創概念不侷限於一般的文創產品,包括收費特展、展覽的製作等,還可以做一些文物保護、文物鑑定等研學活動。”

他認為,博物館是重要的校外課堂,開展互動、研學活動有非常大的市場,適當收費可讓更多人獲益,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反哺博物館的業務工作。

陳馨提到,博物館最大的文創就是博物館本身,展覽也是最能體現實力的文創,對於“文創”概念的理解不宜太窄。“我們辦過一些抽獎、直播活動,讓更多人參與互動,關注博物館,還能獲得小禮物,這也是一種文創方式。”

藝文聚焦|廣東博物館文創熱:“鎮館之寶”怎樣變爆款?

責編 | 鄧 瓊

校對 | 餘燕紅 黃穎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