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封面評論|“打卡”任務氾濫,家校共育過猶不及

  •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13
簡介“打卡接龍”在各個微信群、校訊通和課程軟體上響個不停,各種任務包括跳繩、閱讀、算術卡、識字卡、改錯題、聽寫、手工、勞動等,五花八門,叫人應接不暇

耳字詞語接龍怎麼寫

封面評論|“打卡”任務氾濫,家校共育過猶不及

□蔣璟璟

如今,在很多小學乃至幼兒園中,“打卡”現象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寫字打卡、閱讀打卡、英語打卡、跳繩打卡、家務打卡……家長不及時在家長群“接龍”,老師還會專門提醒——“以下同學還沒提交打卡:@某某媽媽@某某爸爸……”有家長反映“疲於應付打卡”,也有家長表示“打卡”後有了很好的收穫。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參加勞動後,有了很好的成長。但“打卡”過頻過雜,也會影響家長和學生的生活。(廣州日報)

教育主管部門關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表態言猶在耳,僅僅一兩年過去了,現實中的情況,不僅故態復萌,反倒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如果說,以往“學校讓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引得怨聲載道,而今則是各式各樣的“打卡”“接龍”讓人叫苦不迭。

一個略顯弔詭的邏輯在於,打卡內容的劇增,被歸因為“雙減”政策落地。也即,由於“雙減”使得那種書面的學科作業少了,課外的學科類培訓少了,學生們的空閒時間多了“無事可做”,於是各式各樣的打卡任務,被用以來填補空缺。但問題在於,難道學科書面作業是負擔,非學科類的打卡任務就不是負擔了嗎?須知,就所投入的資金、時間、精力而言,“打卡接龍”的負擔可一點都不小。

打工人下班回家,原本就已身心俱疲。而此刻,其另一種身份角色“家長”的使命踐行才剛剛開始。“打卡接龍”在各個微信群、校訊通和課程軟體上響個不停,各種任務包括跳繩、閱讀、算術卡、識字卡、改錯題、聽寫、手工、勞動等,五花八門,叫人應接不暇。逐項完成、一波流程走下來,家長們又當老師又兼職攝像和導演,一兩個小時就耗進去了,可說是有苦說不出了。

時至今日,不僅小學流行“打卡”,幼兒園“打卡”也遍地開花。此舉被廣泛視作家校互動、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正所謂過猶不及,當“打卡”成為重負,所有人都以被迫交差、被動應對的心態去勉強為之,是不是反而會適得其反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