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 由 云云雲初夏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08
簡介宋詞中寫男女相思之情,通常會靈活地運用詞的上下片,分別寫出男女共同面對離別的情況,讓讀者在一首詞中同時看見男女雙方往復迴旋的思緒,讀來別有情味

清泉濯塵怎麼讀

宋詞中寫男女相思之情,通常會靈活地運用詞的上下片,分別寫出男女共同面對離別的情況,讓讀者在一首詞中同時看見男女雙方往復迴旋的思緒,讀來別有情味。比如,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和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這兩首詞都是寫離愁,都同樣地寫出了男女雙方的反應。而且他們都用了《踏莎行》這個詞牌,但兩家處理男女情愁的方式與態度,卻各有特色。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先來看晏殊的《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說:“此首通體寫景,但於景中見情。上片寫出遊時郊外之景,下片寫歸來後院落之景。心緒不寧,故出入都無興致。”他以為是寫女子在暮春時的閒愁。不過,這首詞未嘗不可以另作解讀。劉慶雲在《新譯宋詞三百首》一書中,對此詞的詮釋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她以為:“此詞抒寫離情。其寫法較為特別,與一般單從女性或男性角度寫離別之苦不同,而是從行者與留者雙方著筆,互相映照。”

這首詞的上片寫男子離去的情景。“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是說小路上花兒稀疏,郊野長滿了綠草。紅稀為花少,綠遍為草多。這是徵人路上所見春光已晚的景象。

高臺樹色陰陰見

”,樓臺在樹蔭遮掩下隱約可見。徵人離去仍不時回頭尋找女子所在的樓頭或剛才惜別的地方,可見他依依不捨的心情。可是,他卻不能久留,往前走去,不禁令人觸景傷情。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他埋怨春風不懂得約束柳絮,而讓它濛濛一片地飛撲在行人臉上,徒生悲感。春風本是無情物,他卻怨怪起春風來,正因為離愁困人,讓人心亂如麻。所謂“撩亂春愁如柳絮”,就是他紛亂的情思的外化。詞人轉換了三個場景,用遠近不同、動靜不一的景物,呈現出離人的心境變化,含蓄委婉而動人。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下片,轉換到女子那一方。“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寫黃鶯隱藏在翠綠的樹葉後面,燕子被隔離在珍珠簾外。這既以黃鶯的鳴叫、燕子的飛翔,一聲音、一視覺的意象,呈現出暮春的景色,也藉由翠葉到珠簾,將情境從戶外帶到室內來。

果然,穿過簾子,我們看見室內的景象,“

爐香靜逐遊絲轉

”。“爐香”,指香爐內燃燒香料所生的煙氣。“遊絲”,是春天裡一種昆蟲的分泌物,類似蛛絲,飄蕩於空中,因稱遊絲;或指飄蕩於空中的昆蟲(蜘蛛或青蟲)所吐的絲。這一句是說,爐上的香菸徐徐繚繞升騰,隨著空中飄飛的遊絲旋轉。在文學裡,香之為意象,往往關涉男女的親密關係;而遊絲的“絲”諧音相思的“思”。這句詞一方面寫出了春日閨中閒靜無聊的氣氛,一方面也寓含著一縷柔情隨著思念盤旋之意。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最後點出一個“愁”字來。本來是傷春念遠,因著這份愁而飲酒,因酒而入夢,以為可以忘卻煩憂,而當她一覺醒來,夕陽已斜斜照入深深的庭院內。這裡以景來寫情,意味深長。時間就是這樣無情,詞人無非是告訴我們:他不是有過“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感嘆嗎?一天的光景就如此輕易地消逝,整個春天豈不也是這樣?而人間的一份春心、春情,又如何能留得住?

這首詞以景言情,寫男女相思怨別之情,似有若無之間,幽邈而哀婉,充分展現了晏殊詞一貫的閒雅情調。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我們再看歐陽修,他深於體情,而且筆法豪宕奔放,他寫的男女之情則是另一種面貌。他的《踏莎行》是這樣寫的: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首詞,毫無異議地,一致都認為是男女兼寫之作。俞陛雲《宋詞選釋》說:“唐宋人詩詞中,送別懷人者,或從居者著想,或從行者著想,能言情婉摯,便稱佳構。此詞則兩面兼寫。”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說:“上片徵人,下片思婦。結尾兩句又從居者心眼中說到行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說:“此首,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說:“上半闋行者自道離情,下半闋則居者懷念行者。”

歐陽修不像晏殊那樣純以景色帶出離情,他不只寫離人與閨婦見到的景象,也直接道出愁情與別淚,而且語調激切,直讓人感到兩處真切的離愁別緒來。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上片寫遊子的離愁。詞從離別的光景開端,“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候館”,指迎候接待賓客的旅舍。旅店附近的梅花凋謝了,溪橋邊的楊柳還很纖細,因為柳葉還沒有長起來。這番春景,對即將遠行的旅人來說,實在無法給人增添半點快樂,因為殘梅、細柳,都是觸惹離愁的景物啊。

草薰風暖搖徵轡

”,這句是說,於芳草散發香氣、春風送暖之際騎馬遠行。“薰”,是香草,引申為花草香氣。“搖徵轡”,指策馬啟程。這一句寫出了正值初春時節,春風微暖,草木吐芳之時,卻要騎馬上路,心情之苦悶可想而知。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離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所謂“行行重行行”,它是人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不斷地拉大彼此的距離而產生的。越走越遠,離愁便越積越深,變得無窮無盡,如春水一樣地長流不斷。這兩句用層疊遞進的方式,誇大渲染了離愁,帶給旅人心頭沉重的壓力,真不知如何去紓解。

我們都知道離愁是兩方的事,遊子是如此地愁苦,那麼與之相愛的閨中婦人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下片敘述閨婦的愁思。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她傷心至極,肝腸寸斷,粉頰上佈滿淚痕。這兩句寫內在的痛苦,無法掩抑,表現為淚流滿面,自然真切感人。這淚水乃來自一份無窮的別恨,只要情人不回來,人便無法停止對他的思念,而“思悠悠,恨悠悠”,別淚便也無法終止,總是流個不停。

樓高莫近危闌倚

”,寫出了一種明知故犯的動作。明明知道千萬不要一個人走上那高高的樓臺上去倚靠著欄杆的,她一直都叮嚀自己不要這樣做,因為最怕觸惹愁情,可是她終究無法不想念對方,忍不住又要登樓遠望,期盼著情郎歸來。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她在樓臺上看見了什麼?那原野的遠方、草地的盡頭,是綿延的春山。極目所見,就只能望見山那邊了,這裡當然有怨嘆山阻擋了自己視線的意思。一重山兩重山,人的目力雖然有限,但心中的盼望卻超出了眼前所見的範圍——她所思念的行人遠在層層疊疊的春山之外啊!女子登樓,總是失望。因為看不盡,盼不到,她的愁怨就只能化為流不斷的淚水了。

這首詞上片寫遊子的離愁如春水一樣的無窮無盡,下片寫閨婦終日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以至於淚流不已。男女雙方,共同締結的一份情,因離別而共同承擔一樣的愁恨,這種“思悠悠,恨悠悠”的情懷,只有“恨到歸時方始休”了。

兩首《踏莎行》都寫離愁,都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卻各有特色

晏殊和歐陽修的《踏莎行》,或隱或顯的,是含蓄的流露或是激切的表現方式,都見證了愛情世界一體性的特質與相對性的面貌。詞人讓男女雙方的情愁一併呈現,好讓讀者更瞭解愛情中男女的關係,是如此密切,彼此相關。因此我們如果能將心比心,多體貼對方一些,即使面對人生難免的愁恨,也能感到一絲絲的暖意。在愛情的路上,我們不是單獨行走的人,我們的心永遠都在一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