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 由 鍋哥的吃瓜時間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29
簡介為了實現這種反差,伍迪.艾倫選擇了上流社會的象徵——網球和歌劇這兩種載體來表達主題,網球是故事主線貫穿全片,歌劇作為影片的配樂營造特定的氛圍、增強情感渲染力

賽末點刪減了嗎

2005年,伍迪艾倫的《賽末點》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贏得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他自評這部電影是他個人從影以來三部真正的好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開羅的紫玫瑰》和《解構愛情狂》)。這部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影片也被影評界公認是伍迪艾倫最精彩的劇情片之一。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很多人認為《賽末點》過於商業,是“最不伍迪。艾倫”的作品。誠然,這部伍迪。艾倫的轉型之作,故事背景離開了紐約老家來到倫敦,減少了說教過多的“作者表達”增強了故事性,主題不再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焦慮認同,轉而聚焦了都市男女的愛恨情仇,但

從創作理念來說這部電影仍然符合了伍迪艾倫的電影公式:悲劇 (Tragedy)+ 時間 (Time)= 喜劇 (Comedy)。

電影關注了現代都市人複雜分裂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對物質和愛情如何選擇的掙扎,同時丟擲一個的命題:運氣是如何左右人生的。

01

《賽末點》的結構相當巧妙,充滿著獨特的節奏感,電影的上半部分像艾斯林沃什的《指匠情挑》,優雅細膩,下半部分則是險象環生的希區柯克式懸疑電影。為了實現這種反差,

伍迪.艾倫選擇了上流社會的象徵——網球和歌劇這兩種載體來表達主題,網球是故事主線貫穿全片,歌劇作為影片的配樂營造特定的氛圍、增強情感渲染力。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①以網球隱喻人生和愛情

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克里斯透過旁白說道:“在比賽中,有時候球會觸網,那一刻它可能飛過球網,但也有可能落到你這一邊。如果運氣好,球飛過去了,你將取得勝利,如果沒有那麼你就輸了。”克里斯深諳人生就如同一場網球賽,家庭出身不同,每個人的起點也不一樣,網球對於上層階級只是一種消遣,但是對於克里斯來說這是他實現階級跨越的工具。他放棄成為一名網球職業選手,來到倫敦成為一名高階俱樂部的網球教練,就此結識到富家女克羅伊,並藉此步入上流社會。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愛情同樣是一場網球賽,克里斯和諾拉兩個人勢均力敵,體會到了甜蜜和苦楚。而富家兄妹湯姆和克羅伊都是被辜負的配角,永遠在被動中處於下風。此外,網球術語中的“賽末點”和“擦網球”被用來闡釋運氣對人生的重要性。當克斯裡發現情人諾拉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權貴生活,在人生關鍵階段的“賽末點”,他選擇殺害諾拉,而這時運氣眷顧了他,使他逃脫法律的制裁。

②以歌劇營造氛圍,刻畫人物情緒起伏

《賽末點》的配樂首度打破了伍迪。艾倫以往的風格,不再採用爵士樂和搖擺音樂,相反將威爾第、比才、多尼采蒂、羅西尼等作曲家的經典歌劇詠歎調植入片中,成為一大亮點。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影片中克里斯槍殺諾拉和鄰居之時,巧妙地運用了多尼采蒂的歌劇為配樂,伴隨著音樂達到高潮的是裝槍上膛的緊張動作,人物的情緒隨著音樂旋律表現出來,音樂越來越強烈把氛圍推到了頂點。歌劇所帶來的極其強烈的震撼效果被運用在如此緊張又危險的時刻,可以說直指人心。鏡頭的組接與音樂的配合,使觀眾的情緒在動人心魄的旋律和屏住呼吸的緊張氣氛中跌宕起伏。

在影片接近尾聲的部分,克里斯扔贓物的時候又加入了一段旋律優美、抒情的美聲,使克里斯的動作變得緩慢而優雅,戒指在空中畫出美麗的弧線,但它卻碰上了欄杆最後彈落地面,音樂也越來越舒緩直至結束。隨著音樂的中止,觀眾的期待心理達到高潮。配樂在這部影片中佔有功不可沒的地位,這種後現代主義風格視聽語言的搭配充分體現了導演對現實的嘲諷與諷刺。

02

在伍迪艾倫幾乎所有的電影中都會提到一個問題——運氣。這位西方知識分子的代言人為何如此熱衷探討運氣?

伍迪。艾倫在2006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一直以來都堅定地相信一點:生命中有那麼幾件事你是沒法與它們正面交鋒的,你再怎麼努力也沒用。我認為任何關係的基礎,既不是妥協,也不是成熟,或完美諸如此類的,它實際上是基於運氣,這才是關鍵,人們只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因為這就意味著失去控制。”

就《賽末點》所講的運氣,其實更準確的說是人生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名利場上的陰謀與愛情被伍迪艾倫定義成了命運的隨機選擇。

網球裡的運氣球可能會決定勝敗,而人生裡的“天命”,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和生死。當克里斯鋌而走險殺掉了諾拉之後,那枚戒指的掉落、掉落的位置決定了克里斯的命運,即便克里斯此刻有悔意,也不會真正影響任何事,正如撿到戒指的流浪漢儘管無辜,他最終成為替罪羊並不會因他的無辜而取消。這種隨機和未知是人永遠無法預測或判斷的,善惡因果都是自我安慰。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這種運氣論其實是伍迪.艾倫式的宿命論:人的命運並不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是由無數個事件構成的隨機組合,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並非是動機或過程,而是每個事件最終的結果,無論在動機裡有多高尚或者多齷齪,也無論在過程中有多少曲折,只有結果才是真,而結果往往由運氣決定。

這種“殺人沒有償命”的故事曾經在之前的作品《罪與錯》中也出現過,但伍迪。艾倫這次的批判不再顯得曖昧,而是更加深刻。眾所周知,伍迪。艾倫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鐵桿粉絲,克里斯在電影開始不久反覆看著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罪與罰》。克里斯最後雖然逃脫了法律上的制裁,贏得了“賽末點”,但是他內心依然存在著是非道德觀,與《罪與罰》的主題一樣殺人者最終要遭受良心上的譴責。電影將人物的負罪感外化處理,安排了一場諾拉和鄰居老太太的鬼魂質問克里斯的戲。這意味著即使沒有因殺人獲罪,他的一生卻還是得宿命般地糾纏於痛苦之中,這是更強烈的悲劇感所在。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在這部片子結尾時,克里斯引用了古希臘詩人福勒克萊斯的一句名言“從未出生過是最大的恩惠。”這句話留給觀眾無限的思索和回味。

03

《賽末點》探討了另外一個主題:一個底層人物在階級固化的社會上有哪些能夠跨越階層的途徑呢?

伍迪艾倫早在90年代初就透過電影關注階層分化問題,而近20年來階層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據國際慈善組織最新報告指出,全球82%的財富動向流入1%的人口,更富有的0。1%佔有其中的13%。更令人驚訝的是,處於階級底層50%的人口財富收入勉強維持溫飽。可見,階層問題之嚴重,難度之大,底層民眾要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跨入上級階層沒有太多的路可走。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因此,伍迪艾倫把故事背景放到階層固化的代表——英國別有深意。

透過兩個主角的對比敘述手法,巧妙地展示了他對跨越階層這個古老命題的獨特看法。

在影片中,克里斯和諾拉的身份背景如此相近,一個是來自愛爾蘭的窮網球教練,一個是來自美國的十八線女演員,他們的目標又如此的雷同:透過富有的異性打進倫敦的上流社會。但是一個輕而易舉成功,另一個則功虧一簣,命運悲催。究其原因真的僅僅只是因為運氣嗎?很顯然不是,克里斯贏在了知曉人性和執行力強,諾拉的失敗在於她自己的短視和無為。

克里斯並非一般人,他能夠憑藉一技之長混跡於上層社會,假裝乖巧贏得了湯姆一家的好感,在婚後得到岳父的賞識在一家小公司幹出了成績,進而鞏固了地位。而任性、以性感為本錢的諾拉卻遭到了湯姆母親強烈的反對。而從他們選擇的物件來講,克里斯選擇的是天真善良的科麗,而諾拉選擇的是花花公子湯姆。相比之下,克里斯的成功和諾拉的失意顯然有理可究。

15年前,伍迪.艾倫講了個毒雞湯,卻成為他最賣座的電影

實際上,在這個階級跨越的遊戲沒有贏家。克里斯的成功非常脆弱,看起來風光實則完全依附在了克羅伊家族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以讓多年努力白費。他代表著上層階級的利益,卻沒有話語權。

他也是輸家,輸掉了良心、真愛和自尊。

克里斯透過結婚、謀殺和運氣三條捷徑實現了階級跨越,這讓我們想起了經典電影《天才瑞普利》,同樣講述了一個底層窮小子透過謀殺實現階級跨越的故事,巧合的是殺人的瑞普利也沒有受到懲罰。沒有善與惡,只有現實與運氣的角逐,最終勝出的是殘酷的社會現實,這是人性的陰暗面和社會價值扭曲的集中體現。

電影無法改變現實,也不能給出答案,只能表達出創作者對現實的一種無奈嘲諷。

04

寫在最後

伍迪。艾倫把一部愛情、婚姻、謀殺、階層跨越等俗套情節的電影拍出了新意,反常規的結尾收穫了奇妙的戲劇性效果,讓影片的立意也隨之拔高了一籌。作為“倫敦三部曲”第一部,也是轉型期的關鍵作品,伍迪。艾倫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豐收,在職業生涯“賽末點”漂亮地得分了。

感謝閱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鍋哥的吃瓜時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