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那個不想參賽的孩子,只是迷失了自己深藏的動機和潛質

  • 由 熊娃閱動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28
簡介每天上學路上,孩子爸爸繼續給孩子畫一張圖:中學生活裡,你會發現身邊的同學在學習和活動中,永遠都是充滿陽光與活力,學校不是每日沉浸在安靜的課堂讀書中,會經常組織有趣的比賽活動,讓這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們散發獨有的魅力

如何拒絕參加比賽

珠穆朗瑪峰,現在仍然以每年一釐米的速度往上長。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是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成長是生命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所以這種成長精神,是人生舞臺最具光芒萬丈的。我們為什麼要成長,追求中華文明的價值在這裡。

隱藏在孩子深處的動機需要被髮掘

“寶貝兒,上半年我們合計參加四場比賽。一場數學,兩場中文演講,一場英文演講。你記住:所有的比賽都是經驗,積累賽場經驗並獲得自己滿意的成績,就是我們的目的。怎麼樣?你同意媽媽就報名了。”

“好的,媽媽,你報吧!”。

三天後。

“寶貝兒,數學比賽已報名了。我們可以每個週末認真研究一套題目。”我告訴女兒。

“我不想參加比賽了。比賽有什麼好的!還不如和同學出去玩。我把報名費還給你吧,我不去比賽了。”女兒看著我,陷入沙發裡懶洋洋地坐著,撅著嘴,還對我翻了一個白眼兒。

周圍的空氣頓時停止了流動。

我和孩子爸爸對視了一眼。沒有說話。

午飯時,孩子隨意扒了幾口回到自己的房間,坐在高低床的樓梯上苦悶發著呆。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思考。

空氣始終保持著之前的寂靜,有些死寂。

我和孩子爸爸沒有打擾,保持著我們的沉默。晚上,我們問孩子:“就參加比賽這個事情,我們聊一聊,如何?”孩子沒有拒絕,點點頭。

我開啟手機,給孩子看了一幅圖,問她:“這幅圖你可以看懂嗎?關於參加比賽這個事,你知道我們是在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嗎?”

女兒很聰明,一下子就看懂了這張圖,“媽媽,我是‘山’的下面出現了問題。”長長的睫毛瞬間耷拉下來,蓋住了那雙清澈的大眼睛,女兒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個不想參賽的孩子,只是迷失了自己深藏的動機和潛質

這張圖是著名的薩提亞冰山教育理論。我們知道,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比賽動機短時間出現了困難。

薩提亞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約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會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孩子快要10歲了。在過去九年多的陪伴教育中,孩子沒有“外包”給任何人,無論是社會上的培訓機構,還是外婆或奶奶。我們在家裝了滿滿三個大書櫃的藏書,帶孩子開展家庭讀書分享會;每個節假日帶著孩子滿世界跑,感受一年四季之變化,感受祖國山川河流的美好;定期開展家庭會議,制定家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讓孩子參與家庭成長計劃,清楚每個人的家庭定位。

2021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開了1個半小時的“2022年家庭戰略會議”。在會議中,我們根據每個人的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女兒明確表示,自己有語言方面的優勢,喜歡英語,要努力參加廣州外國語學校初中入學考試,打算提前積累省級和國家級比賽經驗。

知己知彼方能做到胸有成竹。於是,她在四年級上冊初次瞭解了“全國ABC英語應用比賽”以及“WMO數學創新比賽”兩場比賽現場環境、參賽選手整體水平情況等等。從四年級下冊開始,我們將根據女兒自身的優勢報名參加社會各類比賽,以中英文演講、數學比賽為主。

孩子似乎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心中那個目標還在。根據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比賽便是自己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

美國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提出一個觀點,激發孩子向上有一條理論——動因理論,也就是孩子主動積極參與的事情要達到四個條件,如有挑戰性、有責任感、獲得認可且得到個人成長。

② 預演夢想,未來等著你

第二天中午放學,我轉發給孩子一條微信,這是同在一座城市的少年勵志故事。

那個不想參賽的孩子,只是迷失了自己深藏的動機和潛質

那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國少年——張家城”,登上央視,寫進教科書,14歲的他憑什麼?這個獨臂男孩無意間結緣籃球,憑藉自己的熱愛與毅力開啟追夢旅程。NBA球星PJ-塔克在微博留言送他簽名球鞋,中國男籃易建聯為他送上祝福。雖然他被上帝無情奪去右手,但卻因此練就無敵左手的籃球少年。他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無數次鑄造著自己的夢想,從未因為身體殘疾而放棄。因為夢想的美麗從不需要任何主觀障礙。

孩子看完後問我:“媽媽,按現在的學習方式參加比賽,我可以拿到省級金獎嗎?”

“寶貝,上個學期沒有做任何準備,在‘ABC英語應用能力比賽’中,你不也輕而易舉地拿了一個銀獎嗎?你現在每天堅持英語閱讀、英語口語輸出,你肯定可以拿金獎的。”我如實回答女兒的問題,女兒每天堅持英語練習時間至少1個半小時,不光是安靜地閱讀,更多的是語言輸出。就憑藉這股認真勁兒,我對她有信心的。

“哇,媽媽,我要是拿了金獎,好開心哦!這樣我還可以參加全國的比賽。”女兒停頓了一會兒繼續說,“要是拿了全國的金獎,哇,那更不得了哦,這樣我參加廣州外國語學校考試就更有信心了。”女兒一邊說,一邊已經開始暢想美好的未來了。

她拿著英文書籍像往常一樣大聲地朗讀起來,標記不熟悉的單詞,主動理解詞義,然後一遍又一遍進行復述。整個房間都是女兒像鳥兒一樣的歡呼雀躍。

是啊,每個人的未來都需要構想。每一次的構想都是對當下的鼓勵與鞭策。

每天晨跑時,孩子爸爸會給孩子畫一張圖:你還有兩年的時候將參加廣州外國語學校升學考試,在課業成績優秀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參加學科競賽,並積極投身於有意義的課外活動,為申請外國語學校的簡歷撰寫好素材。

每天上學路上,孩子爸爸繼續給孩子畫一張圖:中學生活裡,你會發現身邊的同學在學習和活動中,永遠都是充滿陽光與活力,學校不是每日沉浸在安靜的課堂讀書中,會經常組織有趣的比賽活動,讓這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們散發獨有的魅力。

每晚漫步在小區的榕樹下時,孩子爸爸仍然在給孩子畫一張圖:你在頂級優秀的大學食堂裡就餐,那裡永遠都是既便宜又美味的、品種多得看不清的佳餚,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食堂大叔做不到。最讓你著迷的是,你身處的大學校園,到處都瀰漫著文藝氣、書卷氣,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學子們享受圖書館的那份寧靜。更讓你意想不到的是,在永遠充滿陽光的小區裡,到處都是你和學友們拼搏的身影。

……

每一張圖的構想都是那麼清晰明亮,每一次的構想都讓女兒無比嚮往。

③ 唯有熱愛能讓人生之路更有價值

“所有的堅持都是源於熱愛”,中國單板滑雪奧運冠軍蘇翊明在《中國日報》採訪裡提到。不光是蘇翊明,還有中美混血兒谷愛凌,還有堅守奧運20載的徐夢桃,都用活生生的案例展現給年輕的一代們:唯有熱愛,奮鬥才會變得激情四射。

今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是給孩子學習和成長的一次契機。

網際網路媒體上對奧運冠軍的實時報道,預計採訪影片鋪天蓋地而來。我們在關注過程中挑選了幾個對孩子有幫助的影片給她觀看。

“寶貝兒,你覺得這些哥哥姐姐有什麼共同點呢?”“寶貝兒,你覺得他們優秀嗎?”“他們對待自己的人生態度是什麼呢?”

“媽媽,他們從小就練習這些體育活動,他們很喜歡這些活動”、“他們拿了冠軍當然優秀啊”、“影片告訴我他們的優秀不是因為天賦而是努力”、“他們比賽結束後繼續到大學裡參加學習”……

影片觀看後的聊天是我們保持的親子交流習慣。

是啊,他們努力才優秀,他們問鼎奧運還繼續攀登。正如“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一樣,現在仍然以每年一釐米的速度往上長。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是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成長是生命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所以這種成長精神,是人生舞臺最具光芒萬丈的。

《不如去闖》的作者李拓遠在書中說到,“高一高二的700多個日夜,我一直沿著自己規劃好的路線,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像一個沙漠旅者、一位雪山攀客,雖可賞沿途風景的瑰麗雄渾,卻也時不時感到孤寂。沙漠盡頭的綠洲清泉和雪山之巔的日出暖陽似乎還只是一個遙遠的小點。一個人奮鬥得倦了、累了、有壓力了的時候,一句來自前輩的再簡單不過的鼓勵,也能為信念的小馬達加滿油。”

每當看到有感觸的鮮活的案例,我們及時捕獲,發給女兒看。

女兒在一個又一個影片案例中找到動力,而這些同時代的青年嬌子們成為女兒中英文演講中的好素材。好素材不光要看,更要會用;不光會用,更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和體味。

只有熱愛,那個預演的夢想,才會在未來成真。

唯有踏實走好每一步,人生才豐富

那個不想參賽的孩子,只是迷失了自己深藏的動機和潛質

曾經看過【環球創意榜】裡面一個汽車廣告,它被評為最具教育意義國產廣告。廣告內容提到“我有一個很奇怪的爸爸,每天走很遠的路送我上學。他總是說,路是走出來的。”父親在生活細節裡,在去上學的路上引導孩子辨別方向,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找尋芳香,用腦思考。當孩子不解地問爸爸:“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是坐車去上學,而我卻要走路?”爸爸笑著回答:“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每個人都生來不同,所以自己的路就要有自己的判斷。”有一天,老師組織孩子們野遊,三個男孩子獨自探險而遭遇迷路,只有這個男孩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出了森林的出路。當他坐在爸爸接他回家的車上時,他說:“爸爸,我發現我跟別的同學的確不太一樣,感覺還挺酷的。”爸爸說:“你就是你,不要盲目的跟隨別人,凡是呢,都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判斷。”

是啊,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外面世界的強烈好奇心,碎片化的閱讀、榜樣的鞭策,讓女兒對自己參加比賽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讓孩子停止人生的閱讀和行走。

發現大千世界裡屬於自己的那份熱愛。讓夢想牽引著孩子們一起前行,把每一個腳印都留在身後,每一步都不違本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