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 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21
簡介台州刺繡在傳承原來針法的基礎上,吸收與創新了更多針法技藝,比如台州刺繡最初是學習了國外的抽、拉、雕等技藝,又結合了中國傳統刺繡中的平繡、扣邊繡、十字挑花等繡法,後來又學習吸收了潮汕抽紗的針法,創新出200多種針法

繡能組什麼詞語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刺繡,可不是一針一線那麼簡單。每一幅手工繡片,都是有生命的,這是機器學不來的。台州刺繡講究的是一種堅持,一點一點地做,不驕傲也不浮躁。”

——廖春妹

廖春妹,杭州G20國禮手包“國色天香”繡片的製作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台州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在今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釋出的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中,廖春妹榜上有名。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我生於椒北、長於椒北,在濃郁的繡花氛圍薰陶下,自8歲開始隨母學習繡花技藝。”1966年出生的廖春妹,個子才長到比繡花架子高一點時,就在母親的繡架前開始了自己的人生。

台州刺繡是一種古老的繡種,早在北宋年間,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及至清末,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抽紗工藝,創造了抽繡、拉繡、雕繡、鑲貼等刺繡針法,以特有的“雕平繡”稱譽海外。

在廖春妹還是一枚小小繡孃的上世紀80年代,“台州登記在冊的繡娘,就有15萬人,家家戶戶都在繡花。”

廖春妹的的母親,讀書多,會接單,她還教村裡的女孩子們學繡花。廖春妹學到了母親的手藝,也繼承了母親的能幹,20歲不到,就孤身一人跑到大上海,找廠家供應繡花訂單,接著自己辦廠,開拓服裝、手工藝品等方向,走上刺繡產業化的道路。

經過20多年不斷的創新研發,廖春妹的企業已經發展壯大成為國內最大,專業生產刺繡絲綢服飾產品的企業之一,產品遍及澳大利亞、香港、北京、上海等二十多個城市的60家機場免稅店及高檔商場自營專賣店。

而她手下的絲繡工夫,一點也沒落下,越來越精進。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G20峰會國禮元首夫人手包上的臺繡繡片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G20峰會國禮元首夫人手包上的臺繡繡片

2016年的4月,廖春妹為G20峰會元首夫人設計製作了絲綢手包上的繡片。那朵立體的黑牡丹,採用了3種刺繡方法,傳統的平繡手法呈現牡丹花葉,綠葉、花萼、花瓣層層疊疊;花蕊則採用台州刺繡獨有的“雕繡”,有一種立體的造型;繡片上再鑲嵌黑色鋯石和瑪瑙,最終讓絲綢緞面、優質牛皮及刺繡浮雕三者完美融合。

這款手包,讓元首夫人們一見傾心?廖春妹回憶說:“原本以為手包作為國禮贈送,嘉賓可能回國後才會使用,沒想到,元首夫人們在歡迎晚宴當天就使用了。”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蟬意圖》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歸隱》

在臺州椒江區前所椒北大街,早在10年前就有一座刺繡博物館,2015年在臺州臨海市天寧路、巾山山麓,又台州府城刺繡博物館開館了。兩家刺繡主題的博物館都是廖春妹的心血,幾十年來她探訪民間刺繡藝人,遍訪江南、京津、閩粵、川渝、湘楚及中原地區各大名繡,更是把視野擴大到廣西、雲南、貴州等少數民族特色刺繡。

這兩家博物館,館藏總數達到9000多件,藏品跨越明、清、民國,涵蓋四大名繡及全國各地其他繡種,涉及衣飾、肚兜、荷包和枕頂以及婚慶服飾等類目,其中歷代“台州刺繡”珍品1000多件。

廖春妹邊收藏,邊研究,將數千件民間刺繡作品分類整理後,編著成書,被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等收藏。

有專家認為:“廖春妹的收藏,其繡品之豐,門類之全,地域之廣,涉及民族之眾,在浙江至今首屈一指。”而國內著名刺繡專家王海霞、楊堅平等則認為,廖春妹的兩家博物館在刺繡收藏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如今,廖春妹一空下來,就會把自己關進台州府城刺繡博物館裡的工作室裡,“刺繡需要靜心,而當下的我更需要靜心,問問自己,為什麼對刺繡這麼熱愛?如何把刺繡發揚光大?”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訪談對話】

Q:能簡煉地講講臺繡的特點嗎?讓大家對這一繡種有個鮮明的認識。

A:台州刺繡是一種古老的繡種,台州黃岩靈石寺塔出土的刺繡織物,以及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的眾多絲織物和刺繡,還有清朝傳承下來的眾多刺繡實物,都說明臺州傳統刺繡有著悠久歷史。

臺繡既有西方美學特徵,又有東方傳統特色,針法豐富、圖案典雅,整體具有立體感,裝飾感極強。做臺繡,可以說是入門容易,做精難。基礎針法學起來很簡單,但像抽、拉、雕等工藝,起碼要專心學習兩年以上才能做精做好。現在很多年輕人很少能耐得住性子去學習,現在的繡娘也大部分是五六十歲了,也是傳承的一個大問題。

Q:臺繡傳承到當下,作為傳承人的您,覺得什麼是一脈相承留住傳統的,什麼是吸收創新再創風格的?

A:從傳統到當下,臺繡發生了很多改變,因為時代在變,審美在變。早期的台州刺繡,受國外抽紗工藝的影響很深,當初主要的訂單也是來自國外。現在的台州刺繡越來越受到國人的喜愛,融入了更多中國傳統元素,也加上了更多現代的時尚元素。

台州刺繡在傳承原來針法的基礎上,吸收與創新了更多針法技藝,比如台州刺繡最初是學習了國外的抽、拉、雕等技藝,又結合了中國傳統刺繡中的平繡、扣邊繡、十字挑花等繡法,後來又學習吸收了潮汕抽紗的針法,創新出200多種針法。針法是題材的基礎,也賦予了題材更多的創新。正是這些不變與變,才使台州刺繡在當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Q:您在臺繡上的精研,能以一件作品來講一講嗎?花了多少心思去創作完成?

A:台州刺繡是一門值得深究的手藝,精研的過程也是非常有樂趣、有意思的過程,我覺得在創作中,反而是台州刺繡給予了我更多的想法與靈感。

比如說,我在2009年創作的作品《和諧中國》,即使過了10多年,它仍十分值得細看。這是我當年在中國刺繡藝術研究班學習時創作的,整幅作品以抽紗工藝為底,花朵以摻針繡制,花葉平針加襪底針增加肌理感與豐富感,配色打破傳統,創新性地運用分塊配色法,使色彩強烈,產生多角度的光影藝術效果。題材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牡丹、蝴蝶等紋樣,以56朵牡丹象徵56個民族,蝴蝶飛舞於花叢中,圍繞圍花翩翩起舞,象徵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作品還用了天圓地方的概念來構圖,寓意天人合一、四海歸心,象徵著國家安定富強,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Q:是什麼促發了您建刺繡博物館?

A:刺繡已經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收集藏品的過程中,傳統織繡工藝時刻吸引著我;在臺州刺繡的傳承與創作中,又賦予了我更多的創新靈感。刺繡就像一座無窮的寶庫,我從中能獲取無盡的知識和源源不斷的創作養分,也為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樂趣與滿足感。而我透過自己的創作,能夠為更多人展示刺繡的美,這也是一個十分美好的過程。

刺繡博物館的建立也有將近十年了,當時的初衷是希望將藏品展示給更多人看,希望將台州刺繡博物館打造成中國刺繡文化展示交流的平臺,為國內外的廣大刺繡愛好者提供一個研究、交流、創作的地方,同時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從中吸取創作靈感,以此為契機,弘揚台州傳統工藝刺繡,弘揚台州的城市文化,弘揚中國傳統刺繡。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人物名片】

廖春妹,浙江台州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階工藝美術師,首屆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浙江省“五個一批”文藝人才孵化(名家培育)專案入選人才、浙江省萬人計劃傳統工藝領軍人才。自幼習刺繡,16歲走出在刺繡領域創業的第一步,一直致力於“台州刺繡”的傳承、創新、研究、開發工作,在刺繡圖案的設計上,既吸收融合傳統民間文化元素精華,又重視現代繪畫元素的應用,在傳統的刺繡針法中融入許多個人創新技藝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相當有造詣的“台州刺繡”藝術人才。

【作品欣賞】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和諧中國》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和諧中國》區域性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和諧中國》區域性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四海求凰》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四海求凰》細節圖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四海求凰》細節圖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寫意葡萄圖》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西塘印象》水墨繡風景圖之二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西塘印象》水墨繡風景圖之一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安居樂業圖》(刺繡)190cm×130cm×3cm 創作靈感源自遠古的鳳凰牡丹紋樣。作品嚐試將傳統的民間苧麻藍布進行拼接作為繡底,選用古老的白麻線,以穿針繡、挑花等針法,在圖案中套漢字,使作品形成古樸拙雅的藝術效果。作品裡有線的味道、圖的味道、意的味道和自然樸素的味道,透過手工織布粗細不勻的肌理感與針法的配合,展現如今的美好幸福生活。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虞美人蛺蝶》 選用高檔絲綢為面料,創作過程中,選用多種不同色澤的絲線,以中國畫作為主體,蝶和花的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觸手生春,錦繡綺組,臺繡國大師廖春妹的執針不倦

《隱居山水圖系列》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