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讀書|《面紗》中的男主人公瓦爾特:死的卻是狗

  • 由 曉寒嫣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10
簡介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瓦爾特是一個有內涵的人,對工作盡心,對妻子體貼,是一個居家好男人

傳教士上帝為什麼是狗

讀書|《面紗》中的男主人公瓦爾特:死的卻是狗

神秘美麗的面紗

今天給大家介紹毛姆小說《面紗》,這部作品以其冷峻譏俏的筆鋒、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深邃的人性洞察力被廣大讀者推崇。

今天這篇文重點給大家介紹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瓦爾特。

看過一些評論,發現大家都較多關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凱蒂,但是對男主人公卻談得很少。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瓦爾特。

01面紗的背後是否還有面紗?

《面紗》的故事情節很老套。

這是發生在19世紀中期英國殖民地中國的故事,細菌學家瓦爾特攜新婚妻子凱蒂赴中國香港進行科學研究。

妻子凱蒂與人發生婚外情,背叛了丈夫。

出於對凱蒂這種不忠行為的報復,瓦爾特將她帶到了一個瘟疫肆虐的中國南方農村媚潭府。

在這裡瓦爾特自虐式地拿自己的身體做試驗,最終感染病菌死去。

凱蒂則在惡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最終向著獨立女性的行列邁進。

有人說,這個故事情節不夠新鮮,不過就是英國版的《包法利夫人》,可是已經晚了100年。

有人說故事發生的背景不夠特殊,不過就是俗不可耐的戰亂加上瘟疫。

有人說它的氣勢不夠恢宏壯闊,雖然地域跨度很大卻沒能寫出史詩的力度。

還有人說作品文句不夠優美深沉,敘述方式也不具特色等等。

那這部看起來情節老套、背景陳舊、語言平淡、敘述無力的小說憑什麼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歡呢?

面紗背後是否還有第二層面紗?

其實,毛姆在這部小說寄寓了隱晦而又深刻的寓意,他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所持的感情相當複雜。

瓦爾特不是白求恩,他身上善惡共存的品性讓人深深思索。

凱蒂雖輕浮但也並非蕩婦或惡魔,她只不過是迷失本性的女孩罷了。

02 性情怪異的瓦爾特

瓦爾特是凱蒂的丈夫,他是一個細菌學家。

故事中,沃爾特性情怪異、敏感、拘謹淡漠,和女人說話總是害羞不已。

在凱蒂眼裡,他明明五官長得很清秀,但卻不是一個英俊的男人。

他個子不高,也不強壯,又小又瘦;皮膚髮黑,也沒留鬍子,臉上輪廓分明,長得非常普通;眼睛不大,目光遲滯,表情微帶嘲諷,整天死氣沉沉,不活絡,不善言語。他自己說說對於我比做難得多。

沃爾特是醫學博士,但在香港,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卒。

沉默寡言、缺乏情趣、沉迷於工作,而且他安於這種生活,並且習慣於自己的被遺忘。

他寫論文,閒暇時看有關歷史的書,喜歡打網球和橋牌。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其實瓦爾特是一個有內涵的人,對工作盡心,對妻子體貼,是一個居家好男人。

但是喜歡宴會喜歡熱鬧的凱蒂不愛他,之所以選擇嫁給他,只不過是給自己找一張飯票而已。

在一個夏日的午後,從不在中午回家的瓦爾特回家給妻子送書時發現了凱蒂的婚外情。

這事給瓦爾特很大的打擊。

他對凱蒂說:“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務必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愛你勝過這個世界上的一切。”

其實說到底,他的愛凱蒂也不過是屈服於自己的情慾。

很多時候,這種情慾的強大力量令人無法抗拒。

所以,瓦爾特臉上的嘲諷神色裡一定也有對自己的。

不管怎樣,面對妻子的出軌,他和天下所有的男人的感受是一樣的,不,正是因為太瞭解自己,他的感受比其他男人更多了那麼一點反諷的意味。

他悲愴欲絕,他無比憤恨。深思熟慮之下,他給凱蒂兩個選擇:要麼讓查理一週之內離婚娶她,要麼跟他去瘟疫發生地湄潭府。

因為作為一個擁有智慧、擁有思考能力的男人,他很清楚,查理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是不可能娶凱蒂的。

所以,凱蒂只能跟他去湄潭府。而湄潭府會把她置於死地。

03惡毒的老實人

來到湄潭府後,他立即投入工作。每天醫治病人,清理城市,竭盡全力把人們喝的水弄乾淨。

他根本不在乎他去的地方、做的事兒是不是危險,一天之內有20回跟死神打交道。

而說到底瓦爾特既不是醫生也不是傳教士,只是個細菌學家,沒人命令他來,“他來這兒不是因為他不忍看到十萬中國人死於霍亂,也不是為了研究他的細菌。

他到底因為什麼來這兒?韋丁頓提出的這個問題瓦爾特自己能作出回答麼?

一個對生命和婚姻都心如死灰的男人,白天廢寢忘食地救助陌生的霍亂病人,在無知的鄉民和愚昧的地方政府之間周旋折騰,夜晚疲憊之餘還要應對出軌妻子的冷嘲熱諷,這是怎樣一種毀滅式的折磨,又是怎樣一種殘忍的自我懲戒?

“你看到了,你跟我是這塊地方僅有的腳踏實地說明白話的人。那群修女生活在天堂裡,而你的丈夫,是在地獄裡”。

在眾人眼裡,瓦爾特是熱心無私的白求恩;在凱蒂眼中,他是乏味冷漠的狠心丈夫;在自己心裡,他是感情的囚犯,每分每秒都活在自己鍛造的煉獄裡。

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瓦爾特,哪個又戴著華麗的面紗?

如果凱蒂沒有出軌,瓦爾特還會來湄潭府麼?

如果大愛的無私是出於小愛的自私,如果無畏的犧牲是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如果崇高的選擇是夾雜了置人於死地的卑鄙目的,那麼我們如何去評判?

女人不會因為一個男人品德高尚就愛他,更何況這個男人以高尚之名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雖然在凱蒂懷孕後,瓦爾特曾提出送她走,但之前的狠毒已經足以摧毀一生的高尚。

瓦爾特這個道義上的“好人”,一輩子也許只有這一個瑕疵,但這就註定了他既不能在妻子那裡贏得愛情,也無法在上帝那裡獲得救贖,甚至在自己心裡,他也永世不得超生。

原初的受害者成了施暴者。

在毛姆這裡,善是如此脆弱,人性是如此讓人難堪。

毛姆曾說:“我所做的只不過是把許多作家觀察到了而不願意公佈於眾的人類特性揭示出來而已,人類最令我困惑的就是人性的矛盾性。

瓦爾特作為一個“惡毒的老實人”,他的悲劇在於:不能放下,走不出自己搭建的牢獄。

既不能放下愛,也難以忘卻恨,他活得太累太沉重。

04 “死的卻是狗”

“我剛走了一段難走的路。現在我已經全好了。”不堪重負的瓦爾特終於以死來尋求解脫。

瓦爾特的恨比愛更令人窒息,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能消除。

臨死之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死的卻是狗”,多麼咬牙切齒的遺憾!他恨淺薄不忠的妻子,更鄙視深愛妻子的自己。

這是戈德史密斯的詩《輓歌》中的故事:一個好心人在城裡領養了一隻狗。

起初人和狗和諧相處,但是有一天二者反目成仇,狗發了瘋病將人咬傷。

大家都預料被咬的人將會死去,但是恰恰相反,人活了下來,狗卻死了。

這是多麼大的反諷呀!

瓦爾特不是大公無私、一心救人的白求恩,他也不是壞到極點不可救藥的卑鄙小人。

善良與邪惡在他身上並存,說到底他只是一個為情所傷的庸俗男人而已。

“面紗”在瓦爾特這裡的含義是:面紗就是生活,面紗就是人性。

而生活是不能窮盡的,人性永遠幽暗縱深。

人進入生活、走入社會的過程就是戴上面紗的過程,因此面紗是不能撕掉的,它已經長在了臉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