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內卷雞娃,焦慮的父母們,看下曾國藩是如何教育後代的(上)

  • 由 金波閒談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06
簡介曾國藩的“四字”學習法曾國藩在給其弟的家書中寫道:“曾以為學四字副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曬: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宜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

曾國藩的藩念什麼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慶16年10月11日)出生於湖南湘鄉天坪村(今屬雙峰縣)的一戶地主家庭。六歲起,曾國藩便開始在家塾中學習,九歲時已把《五經》讀完,十五歲起跟隨父親曾麟書學習《周禮》、《史記》等內容。

其後幾年,曾家父子共同研讀四書五經,待曾國潘成年後一同赴考。曾國藩於道光13年透過童試,次年,他首次參加鄉試,一舉中得第三十六名舉人,同年十一月抵京準備第二年的會試,但沒有考中。道光1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以第三十八名中式。同年四月,在正大光明殿複試,殿試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自此以後,曾國藩走上仕途,歷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三十四年,恩寵不衰。他官做得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的美譽。

內卷雞娃,焦慮的父母們,看下曾國藩是如何教育後代的(上)

他被稱為中興第一名臣,晚清巨儒,也被後世評為千古第一完人。他還是文學家、書法家、理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始人。

曾國藩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範本,對後世有深遠影響。曾國藩的教育思想與其政治思想密切聯絡。他生於亂世,雖是文人出身,但為了國家的興衰披甲上陣力挽狂瀾,其思想隨著自身與社會的變化面不斷變化。他的思想主要承傳了儒學與理學,並且廣泛汲取了法、墨、道等多家思想的精華,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他還順應時代潮流,學習西學,是“中體西用”的積極擁護者。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循古通今,包羅永珍,不僅包含傳統的道德與知識教育,還包括身體保健與身體鍛鍊方面的教育,可以說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他十分重視人才,提倡廣收、慎用的人才觀,把選拔、培養人才作為挽救晚清政府的一劑良藥,他更是以善於培植、獎掖人才自詡。

其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中國傳統觀念中的讀書做大官,而是希望子孫能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他不但著重培養家中男丁,也十分重視家中女子教育,給男丁佈置課業的同時也給女子制定了詳盡的課程表,並不時進行詢問與教導。

他根據自己以往學習的經驗與心得總結出了“速”、“熟”、“恆”、“思”四字學習法勉勵子孫,希望他們在學習上能事半功倍。曾國藩的家庭教有思想已經超越了時代的侷限,其觀點不但是其子孫學習的藍本,也是現代家庭教育學習與借鑑的寶貴資料。

內卷雞娃,焦慮的父母們,看下曾國藩是如何教育後代的(上)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曾國藩的教育和學習方法。首先我們講學習方法,絕大數人的智商其實都是差不多的,那種天才總是少數,包括曾國藩其實天賦也不是如何出色,他的成功自有他很多原因,但好的學習方法是其成功的關鍵。所謂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就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曾經看過一片文章說到,考上“清北”這些頂尖學府的需要有高於大多數人的智商,但考上“211”的,其實最終取決於你的學習習慣,考上“985”的,是一部分的智商加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看下曾國藩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或許會有所裨益。

曾國藩的“四字”學習法

曾國藩在給其弟的家書中寫道:“曾以為學四字副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曬: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宜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跛不能行。”

“他以“速”、“熟”、“恆”、“思”四字來勉勵子孫,願他們能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事半功倍,學有所成。

速——博覽群書

曾國藩主張博覽群書,多接觸各方面的書籍,擴大知識面。因為在他看來,不擴大閱讀量人將會孤陋寡聞,猶如並底之蛙。但讀書不是毫無章法什麼書都看,而是有選擇的讀書,讀好書。

“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選擇”,並舉了韓愈、柳宗元、王念之、王引之四人的例子。

他說:韓退之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唐之書不過數種: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五書也,旁者不過七八種:王念之、王引之父子博古通今,世間罕見,然而他們所讀之書卻不滿三十餘種。

他又以自己為例,雖好讀書,但所好之書不過十餘種,點點滴滴都是在教導子侄應從經、史、子、集之中,選擇價值較高、影響深遠的書籍來閱讀。書不多,而在精。這其實就是由博返約、由粗到精的讀書學習之法。

內卷雞娃,焦慮的父母們,看下曾國藩是如何教育後代的(上)

熟——引經據典、爛熟於胸

曾國藩提出對於經典之作或價值、影響深遠者,尤其是出自經、史、子、集之中的文章,要反覆讀,並且能背誦。他所說的背誦不是死記硬背,只做會背書的書呆子,而是應“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這是朱熹提出的讀書法,曾國藩對此十分欣賞,亦衍生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虛心涵泳”依曾國藩的意思就是指專心致志、身臨其境的體會書中的意思,如此可以做到心領神會。“虛心”就是先不要立自己的意見,專心致志、虔心學習才能體察入微,真正領略書中的真諦。

“切己體察”指善於將在書中學習到的道理與自己日常實際聯絡起來去體察,才能得到真正領悟。由此可見,反覆閱讀直至能背誦之後,要有自己的理解,並且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絡,這才是曾國藩想要的爛熟於胸的效果。

恆——持之以恆、點滴積累

練習寫字要有恆心,字寫的不好就如人出門沒有穿戴整齊是一樣的。字的好壞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臨摹與不懈的練習。學習其他亦如此法。世界上那一件大工程大成就,不是靠長期的點點滴滴積累而成,“不積跬步,無以致幹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麼簡單明白的道理,關鍵在於難以堅持,難以有恆。

內卷雞娃,焦慮的父母們,看下曾國藩是如何教育後代的(上)

曾國藩有一突出特點就是“有恆”。最能體現他“有恆”的事件便是他的日記,道光19年下半年他決定開始寫日記,一直堅持到道光25年,後來的十多年中諸事繁雜,日記之事便被耽擱下來。

咸豐8年他丁父憂後復出,決心將日記之事恢復,再不可半途而廢。至此之後,不管戰事如何緊張,事務如何繁忙他都天天堅持,沒有間斷,直到臨終前一天。如此這般,已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這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恆心,正是曾國藩成功的重要秘訣。

正因為如此,他教育子侄在學習等方面關鍵在於自身的努力,而努力貴在堅持,即有恆。如愚公移山、持之以恆的做下去,還有我們辦不成的事情嗎?

思——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寫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就如同人有口不能言,馬跛腿不能行一樣。無論是讀書、寫字還是寫文章做詩詞,曾國藩都十分強調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可人云亦云。寫字多臨摹,但是不能僅僅停留在臨摹,要想自己的字該往哪個方向發展,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最好,如若不能也要能理解所學之字之精華與精神所在。

讀書要“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還要善於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遇到有感觸或喜歡的地方,及時記下此刻的讀書心得:二是遇到有問題或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以備日後請教他人或自己學問提高後再做解答:也可將對之前疑問的解答和新的認識一併記錄下來。

這個過程就是自己獨立思考,逐步提高的過程。寫文章、作詩詞要在大量閱讀、背誦和臨摹前人經典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思想。曾國藩從各個方面強調和指導子侄學習不可不用心,用心重在思索,自我提高之重要一點就在“思”字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