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 由 博學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03
簡介《史記》之中,許許多多沒有身世的人物入傳,恰恰說明了司馬遷對於門第觀念並沒有那麼重,他同樣是承認普通人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國一共丟失了多少領土

成為權貴,斬殺首領,封為冠軍侯,河西打通,出其不意,孤軍直入,封狼居胥,

霍去病雖出身外戚,但是卻征戰在外,獲得了無數功名,流芳百世。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擊退匈奴,使其退卻千里之外,在中國歷史上,

能在騷亂不斷的匈奴襲擾中,取得如此成績的可謂是鳳毛麟角。

但是

如此豐功偉績的

民族英雄,在司馬遷筆下,卻有些略帶貶低的意味。

有人說或是對霍去病的出身貧賤所不滿,或是對出生世家自古的優越感,

眾說紛紜,對此認識司馬遷,或許有利於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

01

司馬遷生平

出生於夏陽的司馬遷,

龍門之處,是不少名人將士、著名戰役,

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掌握了許多歷史事件和傳說故事。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豪邁靈秀之氣在如此鄉土之中,自然而然培育了出來。而其父親身為太史令,知識廣博,兼收幷蓄,集採大家之所長,在這一點上更是司馬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轉益多師,

《尚書》《春秋》從師明者,博覽群書,查閱廣泛的史書材料、文獻典籍,並沒有走馬觀花,而是

鑑別真偽,仔細比較。

與古人溝通,讀書以知人,知人以論世,

一次次跨越時空,產生了為故事主人翁立傳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對傳統文化及其富有感情的他,

透過漫遊和四處任職的機會,

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各個階層的人物,

獲取了豐富的歷史和野史資料。

02

子承父業

司馬遷承繼父業,

將修史這個其父親視之為神聖使命的任務,也同樣承繼了下來,對於《史記》的編纂,司馬遷是抱有極大熱情,對大漢一統、山水江河抱有宣傳稱頌之意。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一個抱恨終生的羞辱,

讓得司馬遷在身心俱損之下,對當時的朝政朝臣失去了信心,

對漢武帝也同樣失去了信任與尊崇。

在李凌投降一案之中,他力排眾議,諫言漢武帝,認為裡面事出有因,為此大怒的漢武帝將他關進牢獄,並在當時刑不上士大夫的常理之下,遭受了宮刑。

宮刑之前,還尚有頌揚聖賢功績、潤色宏圖偉業的痕跡和心思,後面他在鬱結之中,

性情鉅變,透過著書來抒發自己內心無盡的悲憤和不平。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面對歷史,面對西漢盛景,他往往將自己的經歷同事件人物結合在一起,

融入了更多的怨恨和諷刺在其中。

故此說是一部通史,但也其實是作者抒發自己心情、帶著血肉與心靈的雙重創傷之下,泣血泣淚的控訴。

03

編纂特點

司馬遷在對於人物的敘事之中,並沒止步於表面,

而是深入到更為深層次的因素進行剖析,十分重視人物事件的因果關係。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比如在對吳起的悲劇,認為是他寡恩殘暴,在對項羽進行評判的時候,認為是想要以力而爭天下,白費功夫。

對於人物和事件兼具著極其準確的判斷力和敏慧的視角,讓得他的見解非常精闢,入木三分,讓得人物栩栩如生。

對於李廣事件的描述,在司馬遷看來,便是懷才不遇,

因此在寫這位將軍之時,畫了更多展現出了他的意外和不幸的篇幅,主要突出他的不遇。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在探討事情因果之時,司馬遷有時候也會陷入到宿命論之中,

對於許多事物和人物評價並不是完全正確。

但應當看到的是,《史記》之中,

上至皇帝貴胄,下至黎民百姓

三教九流,應有盡有,

人物繁多。

《史記》之中,

如此廣泛的覆蓋面

與其十分進步歷史觀和博採眾長後的

開闊視野

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司馬遷清醒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

在沒有科舉制度之下,除了自己需要有才華之外,

同樣需要有著他人的提攜

門閥權貴永遠把握著知識的財富,使得上升空間及其狹小,

呂巷之人的入傳,表達出了司馬遷對這些富有才華的平民子弟的肯定和對門閥的否定。

04

他不是神

《報任安書》中他在最後一段寫了那幾句,

覺得自己能得到皇帝賞識如戰功,

鑑人,獻計幾項都沒有,平時沒有什麼可以幫助到皇帝的,只能盡職盡守。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在李陵戰敗想為皇帝免受奸佞之詞,也想為李陵說句公道話,

卻不想在這種刑不上大夫的背景下,因為自己無權無錢惹怒於皇帝,卻受得最沒尊嚴的刑罰。

報任安書的內容,讓他走下了神臺,

他不應該是書裡說的那麼偉大的人,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甚至看來有些貪生怕死之人。

從報任安書裡面一段對他為什麼受刑,依舊沒有自我了結的解釋,可以看出來,

而《史記》是他對想證明自己,證明那些看起來沒有身份地位的人,也有自己的價值。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這在史記中,對遊俠刺客對商賈等,以及悲劇人物的描寫中,

表現出了為其因地位不高而被人輕視所鳴不平,和抒發自己抑鬱憤懣的情緒。

儘管史記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但是因為一部作品把一個人封神,

反而會讓人產生一種厭惡的情緒。

就像馬丁路德金一樣,

因為自由宣言而來對他偉岸化光環化,在知道真正的真相後,崩塌的形象未嘗不是辛辣的諷刺。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從對司馬遷的退神化,反而讓人覺得更加欣賞和佩服他了,

可能是同理心作祟,一個跟大家一樣平凡的人,透過自己忍辱負重,名留千史,功蓋武帝。

05

結語

與漢武帝關係匪淺,

讓得這個普普通通的沒有任何家世的霍去病從此有了許多立下戰功的機會,

這是司馬遷得出的“天遇”的宿命論。

司馬遷對霍去病評價不高,是因世家優越感作祟,對卑民崛起不滿?

而擁有這樣的邏輯和想法,

對於霍去病的評價不高,恰恰是反映當時的舉薦制度的落後,是司馬遷對富有才華而苦於無門路的寒門子弟的惋惜。

《史記》之中,許許多多沒有身世的人物入傳,恰恰說明了司馬遷對於門第觀念並沒有那麼重,他同樣是承認普通人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只是在宮刑之後,對於任用外戚,肆意刑罰的朝政的不滿,讓得他在編纂的時候,

哪怕是從實,也依舊是滲透著自己的憤懣情緒。

這便可能是霍去病等多位外戚將軍,在司馬遷的《史記》之上,並沒有留下太多筆墨甚至有所貶義的緣由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