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新時代文明風尚在澄海鄉間傳播

  • 由 南方新聞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6
簡介10月1日活動當天,起鳳陳公祠和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市華僑歷史學會聯合舉辦了“樟林文獻研討會”,召集文史專家和當地熱心鄉邦文史的愛好者,一起探討鄉土歷史,展示、鑑定舊文獻、文物,讓群眾親切感受僑鄉文化與紅頭船精神

木楨的潮州話怎麼讀

“沒想到潮汕歷史學大咖和高校專家近在咫尺,到基層給我們送來文化大餐,假期過得很有意義。”10月1日,喜愛鄉土文化的塘西村村民周馥華國慶假期首日一早便來參加活動。

日前,汕頭大學潮汕文獻整理工作坊第二期“樟林文獻研討會”順利舉辦。研討會的地點選擇在剛剛掛牌成立的澄海區樟林塘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起鳳陳公祠。

汕頭市澄海區素有“紅頭船的故鄉”之稱,清代潮汕先僑們多從樟林古港開始走向世界。藉助樟林古港“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奉獻”的紅頭船精神,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是澄海區提供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保育鄉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新型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一個縮影,以此激發海內外潮人的家國情感,傳揚新時代文明風尚。

紅頭船精神新傳承

珍貴文獻字裡行間記載著樟林古港的往事,僑批上寫滿了海外華僑對家鄉的牽掛,潮州歌冊傳唱著昔日社慶的盛況。

10月1日活動當天,起鳳陳公祠和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市華僑歷史學會聯合舉辦了“樟林文獻研討會”,召集文史專家和當地熱心鄉邦文史的愛好者,一起探討鄉土歷史,展示、鑑定舊文獻、文物,讓群眾親切感受僑鄉文化與紅頭船精神。

“先民們在海外艱苦創業,心中仍不忘故國桑梓。100年前,先祖陳欣木在泰國發家致富,回鄉建立明德女子職業學校,還邀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黃炎培到樟林考察教育,共謀華僑教育大計。30年前,鄉里建新校舍,馬來西亞的伯公陳樹楨捐2。5萬元建教室。先僑先人種種義舉,是紅頭船精神的體現,喚起了我們年輕一代接續前人的使命感。”起鳳陳公祠後裔陳椰說。

隨後,汕頭大學文學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景熙講解樟林林先潮醫生家庭僑批故事,1300封僑批訴說了中、泰兩地跨域半個多世紀的情緣。潮州歌冊省級非遺傳承人楊佩華現場演唱了清代本地的歌冊《樟林遊火帝歌》。現場有群眾自發獻出自家收藏的舊文獻,由專家張美生、李楷瀚、馬慶賢等人鑑定,並將文獻掃描存檔。最後,活動主辦方汕頭大學為多年來熱心鄉邦文獻的群眾頒發一批文獻調查員聘書,聘請他們加入到文化保育志願者的隊伍中來。

盤活公共資源滿足群眾需求

在鎮裡工作的90後陳洵參加完活動後備受鼓舞,“老一輩的故事生動精彩,也讓我們深入理解了紅頭船精神。作為後輩,我們更應該立志傳承先輩的優秀傳統,將這些精神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當地文史愛好者江澤楷表示:“這種由政府支援、專家召集,團結本地熱心群眾一起來保育、傳承鄉土文化的模式非常好。”他雖年過古稀,但願意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講好樟林先僑愛國愛鄉的故事。

澄海區委宣傳部部長黃雪芒告訴筆者,“在樟林古港,群眾既能讀文獻、聽潮州歌冊,又能在古港河道與仿製的紅頭船參觀合影,在古村落中尋寶,文化站宣講員定期講紅頭船故事,相當於盤活了所有基層公共資源,有利於公益性文化資源向各類陣地延伸覆蓋,更好地滿足鄉村群眾文化生活新需求。”

南方日報記者 沈叢升 陳彧

通訊員 王積勇 陳少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