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 由 微微談談歷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4
簡介側擺裝飾一般多為暗褶,分兩種裝飾方式,一種在服裝兩側的開衩部位向衣身反面摺疊褶襉收進的量,形成重合褶襉,以泰州徐藩墓出土的圓領素緞補服的側擺為例如圖2-9,褶襉較厚,具體打褶方式如圖2-10,A-B-C為褶襉翻折順序,褶襉翻折完成後再從E至

糖字可以組什麼詞

裝飾包含了實用價值、審美價值、主題選用、造型方式等各個方面,其是將顏色、圖案、材料、工藝技法進行綜合考慮後再進行的一種創新性活動,在裝飾時講求視覺與主體的協調統一,相互呼應。裝飾藝術是人們審美和智慧的結晶,打褶作為服裝造型和裝飾的重要方式,已經在明代江南地區的服飾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褶襉是透過將服飾面料進行摺疊後所形成,通常“褶”是一種自然的褶皺狀態,而“襉”是有規律的摺疊而形成的,“褶”和“襉”統稱褶襉。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褶襉裝飾方式主要是為了適合人的日常活動而進行的服裝外形塑造,摺疊後的服裝在廓形上會變得寬闊,在視覺上有立體的效果。如明代江南出土的百褶裙、曳撒、貼裡、道袍、圍腰等,都有大量的褶襉裝飾,形成了獨特的服裝裝飾外觀。腰部褶襉裝飾以明褶襉裝飾為主,多在腰部一週做上百個細密的褶襉,考古報告稱“連衣百褶裙”。孔府舊藏的香色麻飛魚袍腰部的褶襉也是類似的裝飾手法,但其腰部的褶襉十分細密有上百個圖2-7。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相比較來看江南地區出土的袍服和孔府舊藏的香色麻飛魚袍在工藝和外觀效果上都略有不同,孔府舊藏的腰部褶襉較細密,是抽褶後再分組熨燙形成,外觀效果規律而工整;江南地區的百褶較寬,是疊出褶後再縫合固定一小段使其餘褶襉形成自然的流線狀態具有流動和無限向外延伸的視覺效果,如圖2-8,兩件袍服展現了完全不同風格的百褶裝飾外觀。孔府舊藏的香色麻飛魚袍有著秩序美,江南連衣百褶裙有著靈動的韻律美。明代中後期江南地區的褶襉裝飾逐漸變多,有的甚至達到幾百個之多,如江蘇泰州西郊明胡玉墓出土的素綢連衣裙有800多個褶。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側擺裝飾一般多為暗褶,分兩種裝飾方式,一種在服裝兩側的開衩部位向衣身反面摺疊褶襉收進的量,形成重合褶襉,以泰州徐藩墓出土的圓領素緞補服的側擺為例如圖2-9,褶襉較厚,具體打褶方式如圖2-10,A-B-C為褶襉翻折順序,褶襉翻折完成後再從E至D處固定摺疊好的厚褶襉從而形成袍服衣身的暗擺裝飾,這種褶襉裝飾,在保持了服裝原本的造型結構的基礎上,還為人們的活動增加了更多的空間,人穿著時若是靜止不動褶襉就自然的依附在人體上,使服飾造型外觀顯得乾淨整齊。而當人在運動的時候,這些褶襉又隨著人的動態向外擴充套件或收攏,在外觀變化上形成一定的空間美感,進而使服裝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和優美的韻律感。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此型別的褶襉裝飾對人體運動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滿足了人們對服裝外觀審美性和實用性的雙重功能需求。另一種側擺褶襉裝飾是在服裝開衩部位打褶與袍服左右兩側夾縫形成出擺結構,如圖2-11左為筆者跟隨導師在泰州博物館測量的交領袍服側擺,中間為袍服出擺結構示意圖,右為袍服側擺褶襉展開圖。這種褶襉可以形成向外擴充套件的出擺外型,在人行走時能遮蔽側開裾防止內衣暴露出來。其裝飾增加了腰部以下的體量,形成了更加寬闊的服裝造型,使服飾產生立體效果,具有莊重、樸實、沉穩之感,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走的活動量,有良好的功能性。

明代江南服飾造型中的褶襉裝飾藝術

領子是最顯眼的服裝部件,因此為保持整潔的服飾外觀領子處的褶襉裝飾則處理為暗褶,主要透過將布料摺疊、熨燙、縫合的方式形成一條中線裝飾,其不但減少了裁剪和拼縫的製作工藝,又增加了領部的裝飾效果,如圖2-12,為筆者在泰州博物館拍攝的領部細節,其與江西寧靖王夫人吳氏墓出土的龜背卐字紋綾綿上衣、孔府舊藏的白地素面金獅補服的領子類似,在領子處都有一道用褶襉形成的中線裝飾,且衣領的上半部分是獨立的領口,下半部分用兩條摺疊的線與上領口順連成完整的交領,在服裝細節之處增加了領部的設計感和美觀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