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 由 史說新傳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0
簡介根據唐玄宗在奔蜀途中所做的人事安排,除了太子李亨是“充天下兵馬元帥,仍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等節度採訪都大使”外,其他皇子安排如下:永王李璘負責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等地

竇這個字讀什麼

前面在

亂世登基 父子同朝-安史之亂前後唐玄宗、唐肅宗父子之關係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 唐肅宗又是如何把生米煮成熟飯的呢

兩篇文章我們講過,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的上位是非常

不容易

不僅如此,他的守成之志也同樣是時運不濟,大業未竟,抱恨終天。

首先,來之不易的太子之位。

直到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才成為太子,這時的他都已經28歲了。要不是因為前任太子李瑛被冤殺,武惠妃沒能成功扶持壽王李琩繼任儲君,李亨的太子之位恐怕也只是一種奢望。

其次,守候中年的太子之位。

要不是安史之亂,李亨什麼時候能登基大寶也真不好說。安史之亂那年(755年)太子李亨已是45歲,活脫脫的一位油膩大叔了,而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雖年過七十,可仍是寶刀未老,天天沉浸於瀟灑快意、流光溢彩中,和年輕貌美的貴妃天天切磋霓裳羽衣,狀態正佳。直到安祿山的胡騎鐵馬打破了歌舞昇平的節奏,一朝盛世戛然而止。“撥亂世,反諸正”給了太子李亨上位的機會,安史之亂的第二年(756年),他稱帝了,這次機會他等了十八年。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第三,匆匆而過的皇帝之位。

雖然是因戰爭而上位,但李亨在位時間卻並不長,政局未安定,後院也不穩,寶應元年四月初五(762年5月3日),先是其父李隆基去世,緊接著十三天後,也就是寶應元年四月十八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僅五年零九個月的唐肅宗就死去了,是年52歲。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唐肅宗李亨

01

安史之亂,父子二人的權力交割

唐肅宗李亨在位之際,正處於安史之亂膠著之時。

馬嵬驛兵變後,太子李亨北上靈武即位,高舉平叛大旗,對收攏凝聚士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程式上不合法,但已把生米做成熟飯, 這時的唐玄宗不得不承認了兒子李亨即位的事實。

至德元年(756年)八月的《明皇令肅宗即位詔》中,唐玄宗明確表示:

“待克復上京已後,朕將凝神靜慮,偃息大庭”。

這裡唐玄宗李隆基雖然承認了李亨的皇帝之位,但仍保留了一些約束性條款,其完全放棄參與皇權決策的最後時間節點為“克復上京

已後

”。

面對靈武、蜀郡兩個權力中心,新即位的唐肅宗自然清楚其中的問題所在。因此,調整組建新班子,落實平叛工作成為他落實執政根基的兩個抓手。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舊唐書》卷十記載,唐肅宗李亨在七月十二日即位後,新朝廷就開始了第一輪人事部署。新組建的靈武朝廷新班子人手並不多,整體可以分為這樣幾部分:

一是支援李亨在馬嵬驛兵變後北上的貼身太監李輔國、妃子張良娣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建寧王李倓、廣平王李俶等人,還有李勉和李泌二人,這些人是整個靈武朝廷中最為核心的一部分人。

二是杜鴻漸、崔漪、裴冕等,他們都是在平涼迎駕擁立李亨的主要成員。

三是兩位重要的軍方人物: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和河北道採訪使李光弼,他們在前線平叛作戰過程中接到李亨的班師詔令後,“八月,子儀與李光弼率步騎五萬至自河北。”緊接著,“詔以子儀為兵部尚書”“光弼為戶部尚書”,這一舉動意義非同小可。

除了上述三個群體以外,還有唐玄宗派來負責宣詔冊禮的韋見素、房琯、崔渙等人也成了靈武朝廷的一員。唐肅宗對這批唐玄宗身邊人的到來也頗為知趣,重新冊封了職務,以韋見素、房琯為相,崔渙為江淮宣諭選補使。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儘快收復兩京是當時李唐統治集團的共識,也是李亨分兵北上之初的既定戰略目標,所有行動和安排都是在圍繞著這一戰略目標展開的。

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唐帝國河北、中原一帶的財稅之地陷入戰火,只剩下江淮等處成為保障大唐帝國正常執行的財賦之地。

根據唐玄宗在奔蜀途中所做的人事安排,除了太子李亨是“充天下兵馬元帥,仍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等節度採訪都大使”外,其他皇子安排如下:

永王李璘負責山南東路及嶺南、黔中、江南西路等地;盛王李琦負責江南東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豐王李珙負責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

透過唐玄宗的這一安排可以看出,在“永王起兵事件”之前,唐肅宗還沒有能力征調南方的軍隊來協助平叛。

按照唐玄宗的安排,永王李璘同樣是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帥甲一方”的皇子,但唐肅宗登基後下旨讓李璘“歸觀於蜀”,回到唐玄宗身邊,這讓李璘是騎虎難下。

此後,李璘率軍東巡引發衝突,最終兵敗。最終,唐肅宗實現了對江淮地區這一財賦重地的管制。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隨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唐軍各路勤王人員、物資保障陸續到位,而安史陣營中的矛盾不斷激化,這種全國反攻的態勢儼然形成。

這時,李泌建議:

“請遣安西及西域之眾,如前策並塞東北,自歸、檀南取范陽”,

其意在先取叛軍老巢,而唐肅宗李亨是等不及了,急切地先去收復兩京。

李亨這種建功心切的想法可以理解,畢竟收復兩京這是一件標誌性的大事,能夠樹立自己的權威,也能夠讓唐玄宗兌現當初承諾。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軍收復長安,十月十八日,再收復東都洛陽。

戰局的逆轉,讓回京指日可待,唐肅宗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頒佈回京詔書,並奉迎上皇。然而派往蜀地的使者卻帶來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訊息,

“上皇誥曰: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來矣。”

唐玄宗表達不想還朝的想法,還讓唐肅宗李亨把劍南道劃給他,供其自己養活自己,這又給唐肅宗李亨出了個難題,他何嘗不擔心父皇的權力在蜀地遊離於自己之外。

是年十月十九日,唐肅宗再度派出韋見素赴西蜀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在唐玄宗還未返回長安的時候,唐肅宗還下詔把父皇李隆基所在的蜀郡升為成都府,以為南京。

唐肅宗此舉應該還是對唐玄宗不敢稍有忽怠,畢竟父皇的舊班子體系架構依然是實際存在的,至少這種政治姿態和對父皇的尊崇還是要有的,但是人無論如何得回來。

十二月,“肅宗具法駕至咸陽望賢驛迎奉”,父子二人時隔一年多後再度相見於長安。

02

戰火未息,權力舞臺的再洗牌

好在一切還在唐肅宗李亨的掌控之中,平叛工作的順利推進,使得他身邊集聚的人員越來越多,但隨著班子隊伍的壯大,唐肅宗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洗牌。

唐肅宗一朝,不僅安史集團還未剷除,其內廷、外朝的爭鬥依然是非常激烈的。這裡面有兩個關鍵人物就漸漸浮出了水面,一度影響了後來太上皇唐玄宗及太子李豫。

第一個重要人物李輔國。

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之後,就先把貼身太監李輔國提拔上來,這讓身為內廷太監的李輔國名正言順地去插手外朝軍政大權了,後來還以判元帥行軍司馬一職統率禁軍。加封一堆實權職務不夠,在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時,李輔國還被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郕國公,權力可謂如日中天。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張皇后(張良娣)。

張氏本是李亨身邊的良娣(太子妾),馬嵬驛兵變中,力挺其夫李亨北上靈武。在唐肅宗即位後,被冊為淑妃。至德二年(757年)正月,這位淑妃張氏(張良娣)就勾結太監李輔國,壓制唐肅宗的三兒子建寧王李倓,反誣“建寧恨不得兵權,頗畜異志”,使得唐肅宗在一怒之下賜死建寧王。張氏在被冊立為皇后,于禁中干預朝政。

再說人事方面,早先唐玄宗派去靈武負責宣詔冊禮的韋見素、崔渙、房琯三人,在至德二年(757年)期間也先後去職,被踢出了圈子。

不僅如此,唐肅宗還在蜀地重新進行了人事調整,安排了一系列親信人員,以襄陽太守李峘為蜀郡長史、劍南節度使,將作少監魏仲犀為襄陽、山南道節度使,完成了對西蜀的人事安排。

第三個重要事件,那就是玄宗遷居西宮,這是唐肅宗病死前的一件大事。

本來至德二年迎回上皇時,唐肅宗是畢恭畢敬,將唐玄宗供奉起來,各項事宜安排妥妥的,以彰顯對這位“故君”的尊崇,但現實中也在慢慢解除這位太上皇的權力。

在唐玄宗還京至鳳翔郡時,唐肅宗就派精騎三千以迎衛之名將唐玄宗的扈從禁軍全部解除。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到了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

《資治通鑑》記載

“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

李輔國的這句話明顯地是在給唐肅宗吹風,《高力士外傳》中記載“皆輔國之計也”。

《舊唐書》中記載,上元元年(760年)七月

“丁未,上皇自興慶宮移居西內。丙辰,開府高力士配流巫州,內侍王承恩流播州,魏悅流溱州,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致仕”,

由此切斷了唐玄宗與外界的通道,其近臣舊人也被清除出權力中心,徹底將這位太上皇“凍結”起來。

是年九月七日,唐肅宗廢除了成都府的南京之號,而改為江陵府稱南都。這意味著當初對太上皇的尊崇也僅僅是一種短暫的記憶了。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03

陡然離世的悲情人生

肅宗一朝,唐廷面臨的情況複雜多變,不僅僅是安史之亂帶來的危機未能平息,皇室內部隱伏的最高權力糾葛與宦官、朋黨之爭也縱橫交織,互相牽制。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

“丁亥,元帥廣平王統朔方、安西、回紇、 南蠻、大食之眾二十萬,東向討賊。”

此後,李俶先後帶領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取得了平叛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唐肅宗返回長安後,李俶被進封為楚王,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又改封為成王,是年四月,又被立為皇太子,並改名李豫,此時李豫已經32歲,也是大器晚成。這月,唐肅宗還冊封了淑妃張氏為皇后。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太子李豫在平叛過程中立下大功,也遭到了張皇后的猜忌。

上元二年(761年)末,唐肅宗重病,無法理政,太子監國。張皇后擔心太子“功高難制”,開始鋌而走險,暗中聯合了唐肅宗另外兩個兒子越王李係、兗王李僩,把他們召至宮中,計劃趁唐肅宗病重期間奪取最高權力。

張皇后自己有兩子,分別是興王李佋和定王李侗,畢竟身為皇后的她更希望自己的兒子登基大寶,只可惜他這兩個兒子年幼,根本無法挑戰李豫的太子地位。

這裡面,尤其是越王李係,他在乾元二年(758年)七月時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其地位僅次於太子李豫。

對於張皇后的陰謀,《舊唐書》中多有記載,但略有不同。

《舊唐書·代宗本紀》雲:

“寶應元年四月,肅宗大漸,所幸張皇后無子,後懼上功高難制,陰引越王繫於宮中,將圖廢立。”

《舊唐書》列傳六十六“肅宗代宗諸子”篇中又提及

“時廣平王立大功,亦為張皇后所忌,潛構流言”。

《舊唐書·程元振傳》中記載:

“張皇后與太子有怨,恐不附己,引越王系入宮,欲令監國。”

根據這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張皇后與李豫有怨,有利用越王李係取而代之的想法。

不過,在

《舊唐書·越王系傳》也曾記載:

“皇后張氏與中官李輔國有隙,因皇太子監國,謀誅輔國,使人以肅宗命召太子入宮”,

這裡把張皇后串通越王李係的行動解釋為除掉李輔國。

同樣是《舊唐書》,在這件事上的說法不盡相同,但實際上不管哪種說辭,張皇后發動的這次行動,已經嚴重影響了內廷的安全。

最終,張皇后的計劃沒有實施成功,訊息外洩,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掌握禁軍權力之人的支援下,輕而易舉地就把李係收捕,幽禁了張皇后。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資治通鑑》的記載十分詳細:唐肅宗還在彌留之際,

“是夜,輔國、元振勒兵三殿,收捕越王系、段恆俊及知內侍省事朱光輝等百餘人,系之。以太子之命遷後於別殿。時上在長生殿,使者逼後下殿,並左右數十人幽於後宮,宦官宮人皆驚駭逃散。”

根據《舊唐書·代宗本紀》中的記載,在平定張皇后的這次行動後,在如何處置越王李系、兗王李僩的問題上,群臣討論認為:“二王同惡,共扇奸謀。”由此可見,這直接把二人的問題定性了。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死於西內神龍殿,緊接著十三天後,唐肅宗也撒手西去。在宦官集團的擁立下,太子李豫接過了唐肅宗手中的爛攤子,即皇帝位,是為唐代宗。

苦等十八年亂中稱帝 六年兵禍連未整河山唐肅宗李亨的驚夢人生

(本文原創作者:史說新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