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 由 男孩派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8
簡介想通了這幾點後,我決定學習李老師的經驗,做出一些改變:1、陪伴孩子,激發他內心的熱愛以前,面對女兒的興趣愛好,我總是擺出一副說教和批判的姿態

懲罰的拼音怎麼讀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優秀的父母,沒有錯。

錯的是,陷入了自以為是的陷阱裡,將期待變成了對孩子的虐待,用控制折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

作者 | 可樂媽

在學校,我是一名初中英語老師,也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

在我帶班期間,班裡的很多孩子都考上了重點高中,後來,他們中的不少人又如願考進重點大學。

可沒想到,回到家,我卻成了一個失敗的媽媽。

面對自己的女兒,我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好像一下子就失靈了。

進入高中後,女兒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最近的一次月考中,更是成了年級倒數。

看著她那慘不忍睹的成績單,我多年來累積的自信與從容,彷彿剎那間被擊碎。

前兩天,女兒睡著後,我偷偷翻出了她的日記本,才發現裡面居然畫滿了各種各樣的動漫人物。

更讓我崩潰的是,其中好幾頁都畫著同一個男孩,或是投籃,或是跑步。

那一刻,我氣極了,把女兒從床上拽起來,問她:

“我和你爸每天累死累活,就指望著你能給我們爭口氣。

可你呢?一天到晚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想著怎麼搞物件,你對得起我們嗎?”

沒想到,面對我的質問,女兒卻表現得比我還生氣,問我憑什麼侵犯她的隱私,說我天天像對待犯人一樣管她,還說她覺得活著特沒意思。

最終,我用一個巴掌中斷了她的強詞奪理。

這不是我第一次動手打女兒。

可那一夜,我還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被後悔、焦慮、憤怒,還有深深的無力感來回撕扯著。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上初中的時候,女兒也曾成績拔尖,是傳說中的“別人家

孩子

”。

身邊的朋友紛紛感嘆:

“不愧是教育工作者,輕輕鬆鬆就養出一個學霸來,家庭氛圍果然很重要!”

我也一度暗自得意。

誰知到了高中,女兒不僅成績開始倒退,還越來越愛跟我頂嘴。

思前想後,我覺得癥結多半在女兒日記本里的那個男孩身上。

調查了一番後,我很快確定了男孩的身份。

他是女兒隔壁班的同學,名叫周宇。

午休的時候,我在食堂堵住了他,提出想跟他聊一聊。

我一上來就開門見山地問他:

“周宇是吧?請你老實告訴阿姨,是不是正在跟佳佳(女兒的名字)談物件?”

可出乎我意料的是,聽到女兒的名字,周宇竟然愣了半天。

最後,還是在我的描述下,他才勉強將女兒的名字與臉對上號。

我一下子反應過來,多半是女兒對周宇有好感。

但在現實中,兩人並沒有打過交道。

不過事已至此,我也只能板著臉警告周宇:

“阿姨相信你是個好孩子,也希望你能理解做媽媽的心,以後能跟她保持距離,我這也是為你們好。”

直到這時,我依舊覺得偷看女兒日記,並貿然去找她喜歡的男孩子,都是為了女兒好。

幾天後,不知道女兒是從哪兒聽說我私下找了周宇,一回家就對我大吼大叫。

“媽,你幹嘛要跑去找周宇?

你知不知道這麼做讓我在同學面前很丟臉啊?”

我冷笑一聲,奚落道:

“原來你也知道丟臉啊?

那你想沒想過每回你考試倒數,我在同事面前也會抬不起頭啊?

我們辦公室的李老師,她女兒小潔也上高一,人家可從來沒出過班級前三,不像你整天搞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女兒一臉受傷地看著我,崩潰地大喊:

“比比比,你整天就知道拿我跟別人家孩子比。

你怎麼不去跟別人家父母比一比,如果能選的話,我才不要你來當我的媽媽!”

女兒的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一直以來,我自以為自己桃李滿天下,必定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沒想到捧出全部的真心,反而成了女兒眼中最討厭的人。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第二天,我腫著眼睛去上班。

李老師一副過來人的神情,一張嘴就說中了我的心事:

“怎麼了,是不是跟閨女鬧彆扭了?”

中午,我們約著一起去吃飯,她沒有勸解我什麼,而是給我講了自己的故事。

李老師上學時是學霸,參加工作後一直是先進,老公也是成功人士。

作為人生贏家,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會跟自己一樣,優秀、自律,未來肯定會比自己更有前途。

所以,她經常忍不住對著女兒唸叨:

“媽當初差三分沒能進xx大學,你可一定要圓了媽媽的夢,千萬別給爹媽丟臉。”

為了激勵女兒,她還總是給女兒講一些自己帶過的學霸的故事。

然而,現實卻

重重

給了她一擊。

女兒每次小考成績都還不錯,可一到大考就發揮失常。

自己的期望太高,可女兒又實在“不爭氣”。

為此,在學生面前耐心、溫柔的李老師一看見女兒就會易燃易爆炸,經常語言暴力,偶爾還會動手。

就這樣,原本就敏感、內向的女兒竟然患上了心病:

上課經常走神,做什麼都覺得沒意思。

到了晚上,還總是整夜

整夜

睡不著。

李老師甚至在女兒的電子郵箱裡,發現了一封設定了定時傳送的“遺書”,上面寫著:

“對不起,我沒用,給爸爸媽媽丟人了。

活著太累了,好想死一死。”

當媽的人,最聽不得孩子說“死”。

李老師著急忙慌地帶女兒去了醫院檢查,結果一出來,她徹底懵了:

抑鬱症。

沒辦法,只能帶著孩子治療。

可她心裡總憋著一股氣,總覺得:抑鬱症不就是成天胡思亂想才會得的病,每天好好學習的話哪會這樣?

可看著女兒手腕上不時多出的疤痕,她漸漸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什麼學習不學習的,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她破天荒請了一個長假,在家陪著女兒看動畫、拼樂高、養綠植……總之,就是將所有女兒曾經想做卻被她禁止的事情統統做了一遍。

三個月後的某一天,女兒突然跟她說,快中考了。

李老師愣了一下,說:

“沒關係,要是還沒做好準備,媽繼續在家陪著你。”

女兒卻搖了搖頭,堅定地說:

“這一次,我想為了自己努力一回。”

回到學校後,女兒好像一下子就頓悟了似的,模考排名一次比一次靠前。

最終,去了市裡一所相當不錯的小重點。

原來,想要得到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學會放棄優秀的執念。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回憶起過去的種種,李老師的眼裡閃著淚花:

“我後來才明白,家庭教育最大的陷阱,就是父母自身的侷限。

作為老師,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人生閱歷,我們都遠勝於學生,是無可動搖的權威,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永遠是對的。

然而,作為父母,你有多對,往往就有多錯。”

李老師的這一席話,讓我想到了一個詞:

高權威父母。

這一類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好為人師,認為“我永遠都是對的”。

面對孩子時,難免會犯以下幾種錯誤:

1、容易漠視孩子的感受

高權威父母往往在事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總是過度自信,並且武斷地認為,只有自己走過的那條路才是對的。

因此,想當然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卻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

2、對孩子抱有過度的期待

要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化身,要求孩子處處以自己為模板,不願接受孩子會犯錯、會偷懶、會放鬆;

要麼把孩子當成自己夢想的替代品,逼著他實現自己未完成的

3、習慣用貶低、比較等手段控制孩子

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試圖用貶低、比較等手段逼著孩子乖乖聽話。

小時候,孩子害怕父母的權威,或許會用乖巧和成績討好父母。

可後來,孩子長大了,擁有自我意識了,開始對父母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了。

如果這時候,父母還是原地踏步,想方設法控制孩子,孩子就會用貪玩、早戀,甚至自殘、抑鬱等方式懲罰傲慢的大人。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想通了這幾點後,我決定學習李老師的經驗,做出一些改變:

1、陪伴孩子,激發他內心的熱愛

以前,面對女兒的興趣愛好,我總是擺出一副說教和批判的姿態。

但現在,我會主動請教她關於繪畫的事情,默默幫她整理畫稿,還允許她週末用兩個小時去公園裡寫生,或者看看更新的漫畫。

我希望女兒在學習的同時,能找到生活的樂趣,而不是陷入“活著也沒什麼意思”的暗流裡。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重拾自信,或許才是幫孩子走出學習困境的第一步。

2、關注孩子的心理,就像關注孩子的成績一樣

女兒每天放學回家,我的第一句話不再是問她作業是什麼、考了多少分。

而是聽她講講班級裡發生的趣事、同學之間的關係。

當她拿回很糟糕的成績單時,我也不再拿她跟我教過的學霸做比較,而是幫她分析問題,認真地告訴她:

“無論如何,媽媽都會和你一起面對。”

一開始,女兒還有些彆扭,學著我的口吻說:

“太陽打西邊出來啦?你也知道關心人的?”

但慢慢地,她開始向我“安利”有趣的漫畫和流行的書籍。

半個月後,她小聲告訴我:

“媽媽,其實我不是喜歡周宇,就是每次數學課走神,總能看見他上體育課,畫著練練手而已。”

那一刻,我感覺鼻子有點酸。

原來,

當我放棄秉持了多年的高姿態,學著修正自己時,孩子永遠是第一個不計前嫌、朝我敞開心扉的那個人。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我是帶出了無數學霸的優秀班主任,女兒卻次次年級墊底

記得著名教育家董進宇曾說過: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生活沒有彩排,也不可能重來,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

當一個孩子漸漸長大,自我意識逐漸萌芽,他自然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做好。

而人生閱歷遠遠超過孩子的父母,卻總想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告訴孩子:

“聽我的,準沒錯。”

為此,父母不惜用打擊、比較、控制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孩子錯了。

但我們卻忘了:

孩子從來不喜歡高高在上的權威。

孩子的成長,也從不來源於父母的暴戾和說教。

那些學習和心理出現問題的孩子背後,往往都站著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緩解衝突最好的辦法,不是大包大攬,也不是放手不管。

而是看見孩子的獨特,關心他的心情,尊重他的想法,從“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中走出來。

只有父母先邁出那一步,改變固有的觀念,親子關係才能更加健康、和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