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 由 言過於誠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3
簡介牧民走後,老師再次研究起這件銅器,很快又在銅器的第二層樑上發現了“中陽銅漏”四字

圭表怎樣計時

1976年,內蒙古,一牧民在沙丘撿破爛,突然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定眼一看,原來是地上露出一角長滿綠鏽的銅疙瘩,牧民連忙扒開沙子,費力拔出一件銅器,可當他看到銅器全貌的那一刻,頓時哭笑不得。

牧民是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門其日格鄉軍圖村人,彼時,當地沙化嚴重,一吹大風,村外的沙丘地就會露出一些碎銅爛鐵,隨著在沙丘上撿到東西的村民越來越多,去沙丘“尋寶”就成了當地村民的保留節目。

這天,牧民來到沙丘尋寶,誰知走著走著突然被絆了一下,最後發現“罪魁禍首”是一件造型奇特的銅器。粗略一看,這件銅器就像一個酥油茶桶,桶深把粗;仔細一瞧,銅器卻長著三條小短腿,腹部還接著一根管子,造型就像一個光溜溜的小屁孩,讓人忍俊不禁。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撿到“大傢伙”,牧民心情大好,隨即扛著銅器返回家中。由於銅器儲存完好,牧民覺得當廢銅賣了可惜,於是帶著銅器找到當老師的鄰居,想問問他這到底是何物。

看到這件造型另類的銅器,平日裡頗為嚴厲的老師也不由莞爾。可當他接過銅器,仔細看過上面的款和銘文後,神色頓時凝重起來。老師告訴牧民,這不是酥油茶桶,應該是一件西漢的文物。

原來,這件銅器的底部鑄有“千章”二字,器身刻銘“千章銅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從銘文可以得知,這件銅器鑄造於河平二年,也就是西漢漢成帝時期,至於它是用來做什麼的,老師就不得而知了。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由於當時文物保護意識缺乏,牧民見老師對這件銅器愛不釋手,當場表示願意轉讓給老師。最終,兩人達成約定,等秋天羊兒肥了,老師需用一隻羊置換此銅器。

牧民走後,老師再次研究起這件銅器,很快又在銅器的第二層樑上發現了“中陽銅漏”四字。很明顯,這件銅器名為“銅漏”,那銅漏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老師迫不及待跑去翻閱各種史料,終於在書中找到了關於銅漏的解釋,原來,銅漏也叫漏刻,是古代一種計時器!這一發現,讓老師意識到這件銅漏很可能是了不得的文物,於是連忙聯絡了當地文物部門。

專家聞風趕來,研究結果證實了老師的判斷,這件銅漏的確是西漢時期的文物,極為罕見,彌足珍貴。而後,專家特地獎勵了牧民二十塊錢,以資鼓勵。以當時的物價,二十塊錢足以買下兩隻羊了,一時間皆大歡喜。

後來,經過進一步鑑定,專家破譯了銅漏上的銘文,原來,這件重32斤的銅漏於公元前27年在一個叫千章的地方鑄成,後來又歸一個叫中陽的地方所有,因而刻有“中陽銅漏”四字。當時,中陽和千章是西河郡管轄的縣,今屬山西西北與內蒙古交界一帶。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經測量,中陽銅漏通高47。9釐米,重8250克;壺蓋上方有雙層橫樑,梁高14。3釐米、寬2。3釐米;壺身呈圓筒形,直徑18。7釐米,容量6384立方厘米;接近壺底的位置,有一根斜著向下的管子,可用來洩水;壺底有蹄形三足,起到支撐的作用。

問題來了,中陽銅漏明明是8250克,也就是16斤半,為何銅漏上刻著重三十二斤呢?原來,據出土的西漢武庫的一斤權計算,西漢時期一斤大約是250克,如此就對得上了。

既然是用來計時的,那這件銅漏是如何使用的呢?

這就要用到“刻”了。眾所周知,古代同樣是用十二個時辰作為時間的計量單位,為了進行精準計量,後來又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另一種計時制度——百刻制。到了漢朝,考慮到一百刻不是十二的整數倍,使得兩種計時制度相互配合時產生了許多問題,漢哀帝又將其改為一百二十刻。

前5年

,待詔夏賀良等言……漏刻以百二十為度”。換言之,西漢時期的一刻,其實是12分鐘。直到清初,九十六刻制才成為正式的時制,這也是每刻15分鐘的由來。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有了計量單位就好辦了,只需在壺內裝滿水,然後在壺中放置一根帶有刻度的箭桿,隨著水從管道流出,壺內的水面就會指到不同的刻度上,如此,人麼就知道具體時間了。

眾所周知,水面有張力,壺內的水會吸附到插入壺內的箭桿上,讀出的刻度值就不會很準確。於是,就出現了沉箭法。古人用竹材或木材製成

漂在

水面的“箭舟”,用箭桿立於箭舟之上,隨著壺內水面的下沉,箭舟也會下降,箭桿上的刻度便會沉入水中,讀起來就不會被幹擾。

此外,古人還考慮到壓強大小不同,導致水的流速不勻速這一問題,還特地在出水管口加裝雲母片進行調節,保證水流速度始終如一。遺憾的是,由於箭桿的材質多為木製,難以儲存,中陽銅漏因而遺失了這一關鍵的零件。

紀實:村民撿到青銅器,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沒想到是古代的計時器

刻漏是古代的偉大發明,它不僅彌補了圭表、日晷等計時器只能在白天有太陽時才能使用的缺陷,還因其體型較小,便於攜帶,在軍事行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時間在

滴答

的輕響聲中流逝,也激發了文人騷客的文學細胞,留下“玉漏銀壺且莫催”、“五夜漏聲催曉箭”、“金爐香燼漏聲殘”等名句。

中陽銅漏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儲存最完整、且有明確製造年代的洩水型沉箭式漏壺,稀世罕見,彌足珍貴,現珍藏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