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 由 洋洋說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0
簡介劉伯溫勢單力薄,江南文人打不過淮西派,便又一次辭官走人

陣字共幾畫

從最早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到能呼風喚雨,做八陣圖,點七星燈的諸葛亮,再到“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這幾個人都被傳得法力無邊,神乎其神,既能上通碧落又能下達九幽,但是否為後人戲說,加以美好的想象而創造出來的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據傳有位清朝初期的貝勒在經過劉伯溫的墳墓時,因為好奇這位傳說中的神人的神奇之處,於是便帶兵挖開了他的墳墓,結果就被墓中的一塊石碑給嚇的不輕。

只見石碑的正面寫的是:順治三年春,如何開我墳。

石碑的後面則是:

貝勒貝勒,天下無敵,生於北方,死於浙直。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貝勒深感後悔,好奇真的會害死貓,果然從劉伯溫的墓室離開沒多久,這位貝勒很快就死去了,這讓後人對於劉伯溫這個人更加好奇了,那麼劉伯溫這個人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又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之間有著怎樣的君臣糾葛呢?

劉伯溫生於官僚世家,從他這往上翻好幾代多是當官兒的。他們這一脈祖籍陝西,是党項族——西夏便是党項建立的政權,後党項融入中華諸族中。

看今天劉伯溫廟中所祭拜的劉家七代人。

劉延慶,北宋鎮海軍節度使,跟童貫打過方臘(就是水滸傳裡的童貫和方臘),靖康之變時,守衛京城(汴京,不是北京,現在的河南開封),兵敗身死。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劉光世,劉延慶的二兒子,南宋抗金名將,與岳飛,韓世忠,張俊並稱為中興四將。官至南宋太師,封楊國公。死後追封鄜王(鄜是劉光世陝西老家的地名),諡號“武僖”, 葬於現在的杭州,因南宋政權偏安一隅,為南宋效力,劉家“南渡”臨安(今杭州)。

劉堯仁,劉光世之子,從臨安搬家到麗水。他一生未做官,以田園幽居,耕讀為樂,為了遠離官場喧囂,把住家從臨安遷至麗水。

劉集,劉堯仁之子,也是位不願做官的主。他把家從麗水搬到青田,從此劉家直到劉伯溫出生,一直定居於青田,因此劉氏以青田人自稱。

劉濠,劉集之子,劉伯溫的太爺爺。南宋朝廷的翰林掌書,南宋滅亡後,辭官歸隱,多有急智。 同縣人林融反元復宋,被元軍探查,劉濠將探子灌醉,救下林融。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爺爺劉庭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元朝太學上舍(太學就是當時的國立大學,上舍就是對讀書人的尊稱)。

父親劉熗,任元朝遂昌教諭(遂昌縣的教書先生)。

小時候的劉伯溫,沒有凍餓之虞,營養好,記憶力超強,讀書過目不忘(給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看什麼都眼冒金星,遑論記憶力)。更兼他家裡有書——不用像同時期的宋濂,需要借書讀,宋濂介紹求學經歷的《送東陽馬生序》,被納入中學語文課本。

劉伯溫不僅愛讀書,更愛讀雜書,所以天文地理,風水星象,兵法數術,無所不通,自然有了一身本事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彼時的帝王家卻是元朝,於是他只能跑去元大都(北京)參加會試。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不出意外,高中進士。

但考上了和當官了是兩回事。

元朝從立國起,便把神州大地當做牧場,野蠻統治,胡作非為,用馬上打天下的那一套來治天下。有元一代,四海八荒烽火陣陣,狼煙四起,起義就沒斷過。劉伯溫所處的元朝末年,蒙古統治者自顧不暇,四處滅火,可各地義軍還是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生根發芽。元朝忙著平叛,沒工夫顧這一茬。

三年後,元朝想起這批進士,便安排劉伯溫到江西高安縣做縣丞(崗位工作就是給縣太爺打下手)。在任上,劉伯溫的工作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夙興夜寐,十分負責,更兼執法嚴苛,對不法行為和土豪劣紳絕不手軟,一經發現嚴肅處理。他不僅把這把火燒到了豪紳地主,更把同事給點了。對於身邊收受賄賂的官員,一經發現,決不輕饒。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這種工作風格貫穿他的一生,他不是個看破紅塵,與世無爭的高人。相反,他脾氣火爆,見啥爭啥,啥啥都爭,往好聽了說是剛正不阿,一身浩然正氣;往難聽了說,是個作風剛硬,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倔驢脾氣。

他幹了五年縣丞,一個縣就那麼大,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都讓他得罪個遍,最後辭官走人。

元政府又讓他幹江浙儒副提舉(一個元朝獨有的,管教育的官),類似於今天省教育局副局長,幹了一年左右,和同僚相處並不愉快,辭官走人。

後來,劉伯溫跑到鄉下居住,靠給村中的孩子教書為生,與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們談天說地,過了兩年清淨生活。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再後來,他又搬到了杭州待了四年。四年中,大兒子劉漣出生,閒暇之餘,與劉顯仁、鄭士亭等南方文人興趣相投,來往甚密。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壽輝攻杭州,在杭州淪陷前,劉伯溫拖家帶口回鄉避難。返鄉後,元朝廷給了他新的任命,讓他去做江浙省元帥府都事——這是個地方軍事長官。

劉伯溫走馬上任,當務之急是平復叛亂,保境安民。他又是老一套,不服就幹,嚴刑峻法安排上,賊首必須伏誅。可賊首方國珍精通人情世故,上下打點,更兼錢能通神,買通了政府官員,不僅被招安,還被封了官。

方國珍搖身一變,成了劉伯溫的同僚。有昔日你死我活的經歷,倆人同朝為官自然也水火不容。雖說劉伯溫今天是家喻戶曉,但那時別人還真敢告他心胸狹隘,擅做主張。他哪受得了這個,於是又撂挑子,辭官走人。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劉伯溫在元朝當了三次官,次次沒當明白,次次辭官走人,可見,再有能力的人,放在一個腐朽的政府,混亂的組織中,也成不了事。

不過,八年後,劉伯溫又出來當官了。

隨著朱元璋在亂世中東征西討,嶄露頭角,他開始大量招募人才。劉伯溫被請到了應天(今南京),成為了朱元璋的謀士。

謀士是最適合劉伯溫的工作,按他的風格,讓他處理具體政務,得罪人太狠,事兒辦成了但自己卻淪為眾矢之的,得善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給政權出出主意,做個參謀,反而能活的久些。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劉伯溫動漫畫像

當時,朱元璋在南方有兩個敵人——陳友諒和張士誠。三者對比,朱元璋最不佔優勢。陳友諒在長江上游,順江而下,可以直撲朱元璋,古往今來,以上攻下鮮有敗績。張士誠在江浙一代,坐擁江南文人集團,更兼倒騰海鹽,賺的盆滿缽滿,經濟文化實力最強。

從二人的行為處事中,劉伯溫琢磨出了二人的性格,陳友諒是個目標明確,殺伐果斷,為了權力六親不認的主。他殺徐壽輝而代之,更兼東征西討,不斷擴大勢力範圍,再給他兩年,勢必氣候大成。

而張士誠是靠販賣私鹽起家,雖然有錢,坐擁江南大片沃土,但還有生意人的習氣秉性,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小打小鬧可以,賭上身家性命謀取天下,則沒有這個魄力。

為此,劉伯溫提出先陳後張,逐個擊破的政策。這為大明定鼎南方,起到了如《隆中對》一般的戰略指導作用。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劉伯溫故里

同時,劉伯溫獻策,讓朱元璋脫離韓林兒自立,並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人心。

但這一切,朱元璋並沒有真正感激,感激這個詞並不存在於朱元璋的人生準則中。陳友諒是為達目的是不擇手段,但越不擇手段,反而越不得人心,最後陳友諒活成了孤家寡人,兵敗身死。而朱元璋把禮賢下士,仁義道德當做招攬人才的手段——為達目的,什麼手段都可以用,這點他比陳友諒高明的多,這才是真正的不擇手段。

可骨子裡,他和陳友諒屬於一種人,都是暴烈雄猜,疑心很重,除了自己誰也不信。

“沒有劉伯溫,我就想不到嗎?”

“即使他幫我得到了天下,可坐穩江山後,我還需要他幫忙嗎?”

“他一肚子陰謀詭計,看人看問題比我都準,這些權謀之策,如果拿來對付我,我扛得住嗎?”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其實劉伯溫投奔朱元璋,並沒有太多選擇。沒有本事,不被重用;有了本事,把你利用完了註定是一腳踢開;若是鋒芒太露,註定是兔死狗烹。

而不投奔,以劉伯溫在江南一代的名氣,綁也能給你綁來。

生逢亂世,眾生皆苦。

哪怕是劉伯溫,也選擇不了自己的死法兒。

他不斷的當官、辭官、被辭官,與官場一直聯絡緊密,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文人風骨。他是個文人,他想做個好官,所以他眼裡揉不得沙子,所以他在世風日下的元末,沒有同流合汙。

他生性高潔,又洞察人心,是江南文人集團的核心,但這個集團,並不容於朱元璋,從地理上界定,江南文人最早是屬於張士誠那邊的。而朱元璋麾下的大多數文臣武將都是他的淮西老鄉,在他眼裡,兩相對比,忠誠度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劉伯溫等江南文人,屬於明政權中的少數分子,是註定被孤立的那一派。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而文人以筆為槍,一個弄不好就是反動力量,他要杜絕一切能威脅到皇帝寶座的可能。與劉伯溫相交甚好的江南文人,大多下場悽慘,這個團體基本上被一鍋端了。

宋濂,開國文臣之首,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因孫子被牽扯到胡惟庸一案,死於流放途中。

楊基,元末明初詩人,“吳中四傑”之一。入張士誠帳下,為丞相府記室。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罷官,服勞役,累死。

張羽,安定書院山長,洪武初年入京,不為朱元璋所喜。後受官場牽連流放嶺南,投江而死。

俆賁,洪武七年入朝為官。洪武十一年下獄。洪武十三年,以“犒師不周”處死。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王行,書畫大家,又精通兵法,潑墨成山水,時人謂之王潑墨。書法學二王。後受藍玉案牽連,處死。

……

從趙構建炎南渡以來,江南因氣候宜人,水草豐美,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糧食產區和人口聚集區。人口抬升經濟,經濟決定文化,江南又成了人文淵藪,文曲星下凡之地。縱使蒙元的鐵蹄,也沒有除盡文化的種子,但朱元璋陰謀陽謀一起用,差點把這點薪火相傳的文脈,斷得一乾二淨。

他兒子朱棣殺方孝孺十族,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他後代明英宗殺于謙,更是讓天下讀書人,無人願守大明皇室,無人願守北京,最後自釀苦果自己嘗,崇禎帝吊死煤山,群臣大開城門迎闖王。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皇權的所作所為,和資本一樣,都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擴張,壟斷權力,壟斷一切,但實質上也是自毀城牆,自掘墳墓。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作為一個不愛惜棋子的好棋手,註定是把人往死裡用,榨乾棋子最後的剩餘價值。對朱元璋來說,軍國大事,要讓劉伯溫抽離出來,他一身本領不能在軍政領域發揮。只用他的性格和風骨,於是讓他搞監察,視察百官,讓他自己引火燒身,不得人心就好了。

這裡的百官,多是淮西派的功勳將領。這幫朱元璋老鄉,在建國過程中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良多。但淮西派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打天下用得著他們,治天下用處就小了,而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需要的是如走狗一般的,沒有人格的職業官僚,幫他治理天下。而不是能坐一起吹牛喝酒侃大山的親朋故舊,和他共度美好時光。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美好時光只屬於他一個人。

於是,卸磨殺驢。

卸磨殺驢這事兒,雖說朱元璋一直在做,但不能一上來就做的太明顯,不能自己殺,劉伯溫就是最好的殺驢刀。他成了朱元璋手中,制約淮西派的重要棋子。

朱元璋要殺功臣、要奪天下文膽、要廢除丞相制度,他想要的太多,他不僅想要這一切,他還想水到渠成,順其自然,不失人心的去達到目的。

他任命劉伯溫為御史中丞,做天下言官的首領。劉伯溫繼續做劉伯溫,伯溫本溫,執法嚴明,剛正不阿。李善長的親戚犯罪了,他照抓不誤,不僅抓,還要殺。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要知道,從大明開國的封爵來看,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爵位中間隔著一個銀河系,李善長是第一功臣,被封為韓國公,開國六公之首,淮西一系的老大,年薪(俸祿)四千石。劉伯溫只是個誠意伯,年薪(俸祿)只有二百四十石。

李善長趁著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去找劉伯溫說情,被劉伯溫一口回絕,並把這事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大筆一揮,殺。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善長恨得咬牙切齒,但畢竟犯在人家手裡,見劉伯溫油鹽不進,便開動腦筋,又施一計,反將了劉伯溫一軍。於是他對劉伯溫說,好長時間不下雨了,如這時候殺人, 不合天意,老天爺更不會降雨。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劉伯溫也沒慣著他,一如既往的伯溫本溫,說殺了你親戚,老天必下雨。

李善長的親戚就這樣命喪黃泉。

但問題是,沒有下雨,真的沒下雨。

此事一過,李善長便開始處處針對劉伯溫。局面如此,正是朱元璋想看到的,粘板上面,肉和刀子打的不亦樂乎,沒人注意拿刀的手——朱元璋這個躲在帷幕之中的幕後黑手,穩坐釣魚臺,看劉伯溫和李善長左右互搏,人腦袋打成狗腦袋,打的血肉橫飛,他只是時不時的裝傻充愣,順坡下驢。

劉伯溫勢單力薄,江南文人打不過淮西派,便又一次辭官走人。臨走前,給正為遷都一事猶豫不決的朱元璋兩個建議,不能遷都鳳陽,也不能現在反攻北元。事後看,這兩個建議都是對的,他的眼光還是那麼毒辣,毒辣到當世無雙。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而劉伯溫走後,楊憲接任了御史中丞。這個楊憲也是江南文人的,和淮西派自然也尿不到一個壺裡,於是利用監察的便利,處處給李善長挖坑,找麻煩。

李善長一看自己樹大招風,而且年過半百,便也起了隱居幕後的心思,便找了個年輕的小老鄉——胡惟庸來扶植。

事情到了這一步,兩邊都沒得到好處。劉伯溫常年得罪人,時間一久,說劉伯溫的壞話也慢慢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三人成虎,更兼朱元璋本身疑心重,便又把他叫回來了。

朱元璋問他,李善長之後,誰能做丞相。

楊憲咋樣?

這哥們有能力,但心眼小,幹不了。

胡惟庸咋樣?

這傢伙現在是小牛犢,將來則是紅眼牛,他能給大明幹翻車。

我看你行,你來吧,老鐵。

我知道我行,但我一身浩然正氣,嫉惡如仇,您別惦記我了。但現在的人,東瞅瞅,西瞧瞧,他們都不夠格。您慢慢培養,慢慢挑吧。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影視資料

這麼多年,劉伯溫的性格沒有衝著朱元璋來過,雖說這次也沒有,但著實給朱元璋噁心到了。劉伯溫話裡的意思是——

滿朝文武皆廢物,唯有伯溫最賢能。

普天之下皆奸惡,唯有伯溫講品德。

哪怕劉伯溫說的是實話,但實話也不能這麼說。即使劉伯溫有利用價值,但也太招煩了點,你小子這麼清高,去陰間清高吧,不殺你,只是你不能死在我手裡罷了。洪武三年,朱元璋給劉伯溫打發回老家了。

胡惟庸這時候已經成為了丞相,便落井下石,說劉伯溫的老家有王氣,他在有王氣的地方上待著,是圖謀不軌,要謀反。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於是朱元璋又罰了劉伯溫一次,直接不給發薪了。這麼扯的理由,朱元璋要是信了,絕對是腦抽,腦抽是無法在戰爭年代活下來的,更無法建立一個偌大的王朝。但他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就是順坡下驢,惡名胡惟庸來背,他何樂而不為?

要知道這時候的劉伯溫歲數已經不小了,土埋半截,種地是不可能的。被斷了糧,沒飯吃,只能又回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你總不能看我被餓死吧,更深層的考慮是,我在你眼皮子底下,和你住一個城市,這回總不能說我有王氣了吧,總不能疑心我,怕我搞事情了吧。

洪武八年,劉伯溫病了。

這時候更見朱元璋的神操作,他直接派胡惟庸上門慰問。他自己不去,安排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去,已經說明了很多東西。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胡惟庸的隨行醫生,給劉伯溫開了藥,沒多久,劉伯溫便一命歸天。

朱元璋好像殺了劉伯溫,朱元璋好像沒殺劉伯溫。

這個事情要由諸君去評判,每個人都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我只能說,殺人,不一定要用刀子。你在意文人風骨,我便打碎你文人的驕傲,文人的脊樑;你在意江南文人集團,我貶的貶,殺的殺,流放的流放。

你年老體弱,還有幾年好活?我給你弄個對手,你們針尖對麥芒,你拼著最後一口氣爭贏了,也沒幾年蹦躂;爭不贏,氣死病死,我還能殺了他,給你報仇。順帶著收割一波你粉絲的人心。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皇帝的寶座下,埋葬著多少枯骨?我數都數不過來,但少了你的那具,我寢食難安。

你的骨頭,不能龍精虎猛的被埋葬,我怕你死後詐屍。你要被我榨乾,榨不出一絲絲油水,餵狗狗都不吃,我才安心。任你本領通天,任你清高,但你的生死取決於我,你就是不如我。

這就是皇權的魅力。

如果皇權是毒藥,朱元璋已經毒入骨髓。

劉伯溫預言有多準?清軍鑿開了他的墓後,石碑上的字把清軍嚇壞了

劉基,字伯溫。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誠意伯劉伯溫在青田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多年後,胡惟庸被殺時,其中一條罪名便是毒殺劉伯溫。

是的,朱元璋給劉伯溫報了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