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什麼是“醫意”?一文讀懂醫意的內涵與層次結構

  • 由 九派健康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0
簡介意力面對的是個體所表現出的“象”,由於“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個體體質特點、環境因素、藥物等,導致個體所表現的“象”是動態的,意力應隨之而不斷獲取和認識新的“象”,此過程需要知識、經驗的積累,並結合個人的主觀思維判斷和悟性,從直覺體悟、

遠上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 王忠 王永炎

•醫意指醫生的意識行為,是對“象”的動態瞭解、認識、分析與領悟過程;是中醫思維和醫家的知識、經驗等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決定療效的關鍵。

•醫意依次分為意向、意力和意果三個層次。醫意的層次結構模型符合中醫學整體觀念,是中醫學意象思維的分解和深化,是臨床行為的邏輯式體現,具有明顯的中醫思維特徵。

從天象到藏象、脈象、舌象等,象思維成為中醫的主要思維方式。在資訊時代,在意象思維模式中深化對醫意內涵的認識,將有利於闡釋東方哲學對生命現象的理解,促進其深邃哲理思維的現代發展。筆者構建醫意的層次結構模型,旨在為中醫思維的研究提供前期基礎和可行的途徑。其符合中醫學整體觀念,是中醫學意象思維的分解和深化,是臨床行為的邏輯式體現,具有明顯的中醫思維特徵,有利於加強對中醫“原發創生性”的理解,促進中醫思維模式的迴歸,及深化對中醫臨床療效本源意義的現代認識。

什麼是“醫意”?一文讀懂醫意的內涵與層次結構

《中國中醫藥報》2022年7月11日4版

意與醫意的內涵

什麼是意

“意”的起源與發展

“醫者意也”最早出自《後漢書·郭玉傳》:“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此處“意”主要指醫家的注意力。此後,隨著中醫學及各學科的發展,“意”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並在音樂、教育、醫患交流等多個領域被重視和運用。

“意”的普遍認識

目前關於“意”的普遍認識是:“意”主要指思維,是思維過程的重要環節。在中醫領域,意的內涵包括三點:側重於憶時,屬於短期記憶範疇;側重於志時,屬於長期記憶範疇;側重於心時,與思、慮、智構成完整的思維過程,屬於思維過程中的環節之一。因此,“意”突出了思維者的主體因素,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的主觀思維判斷,從直覺體悟、邏輯推理上升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什麼是醫意

醫意的基本概念

醫意指醫生的意識行為,是對“象”的動態瞭解、認識、分析與領悟過程;是中醫思維和醫家的知識、經驗等在診療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在臨證中,醫生是醫意的主體,醫生在病情資料的基礎上不斷分析判斷、反覆修正得出證名的過程,就是“醫意”。因此,“醫意”是決定療效的關鍵,它決定了病證的診治效果,在辨證論治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醫意的相關古籍論述

晉代程本《子華子》載:“醫者,理也;理者,意也。”此處“意”即強調要重視醫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悟性。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仲景曰欲療諸病,當先以湯盪滌五臟六腑……故用湯也;若四肢病久,風冷發動,次當用散;……次當用丸,……能參合而行之者,可謂上工。故曰醫者意也。” 孫思邈引用張仲景的這句話,旨在表明行醫治病,貴在思辨,強調在臨床診療實踐中醫者的思考能力與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唐代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言:“醫者意也,善於用意即為良醫。”元代朱丹溪《局方發揮》曰:“古人以神聖工巧言醫,又曰醫者意也。以其傳授雖的,造詣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盡君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於醫乎?”要深諳其理,臨機應變。以上說明以“意”所呈現的臨床診療思維過程是極其重要的。

意和醫意的區別

透過對“意”和“醫意”的闡述,可以明確“醫意”與“意”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範圍不同,“意”包括“醫意”,“意”是層結構模型的最底層,其上一層次為“醫意”。第二,思維的主體不同,“醫意”主體是醫者,而“意”沒有明確主體,可能是醫者,也可能是病人。第三,物件不同,“醫意”面對的是患者整體的“象”,既包括因疾病所產生的病象,也包括患者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以及與患者個體相關的心理、行為等所有資訊,而“意”的物件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正常人,甚至可以是其他行業,比如音樂、美術等方面。

構建醫意層次結構模型

醫意分三個層次

層次結構理論是指智力因素的結構不是立體的模型,而是按層排列的結構,即層次結構模型。根據層次模型結構特徵,醫意依次分為意向、意力和意果三個層次(見下圖)。

什麼是“醫意”?一文讀懂醫意的內涵與層次結構

意向

指人們對待或處理客觀事物的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慾望、願望、希望、謀慮等行為反應傾向,是心之所向,對行為的過程具有促進作用,是引導人前行的動力。因此,在醫意的層次中,意向作為第一層,與醫意關係密切,指意的目標。意向對“醫意”的結果具有重要作用,是醫意的正能量,醫者當具有治病救人、普濟眾生的價值理念,具有強烈的減輕患者病痛的願望,並不避艱險,一心赴救,在此種意向的指引下方能做到苦讀經典、鑽研醫術,面對疑難雜症不避困難,勇於擔當,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蒼生大醫”。反之,以追求物質財富為目的,不顧患者疾苦,在此種意向的作用下必然貽害患眾。正確的意向是下一個層次意力的精神支柱,尤其在遇到臨床疑難問題時更能發揮意向的主觀能動性,其對意果具有決定作用。就如同在診脈時,醫生要靜氣凝神,專心致志,方能體會脈象的特徵。同時要具備治病救人的信念,以解除患者的病痛為己任,具有強烈的職業擔當,面對疑難雜症,不推諉,不退縮,治急證有膽有識,治慢病穩紮穩打,在正確的意向指導下才能有更好的療效。

意力

是意的能力體現,是對“象”的觀察與測量,也是思維的實施過程,是對“象”態轉變的機率性而非唯一性描述,是對“象”態的把握度與知識庫的綜合分析與判斷的過程。在此間,意識活動和知識網發生作用,最終意力在意向的指導下,反覆思維、判斷,以達到意果的層次,意力中堅定的部分(即與意力重合的部分)推動意力的實施。意力面對的是個體所表現出的“象”,由於“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個體體質特點、環境因素、藥物等,導致個體所表現的“象”是動態的,意力應隨之而不斷獲取和認識新的“象”,此過程需要知識、經驗的積累,並結合個人的主觀思維判斷和悟性,從直覺體悟、邏輯推理、靈感的閃現,最終上升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意力的過程,有分叉、有發散,是非線性的,並可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創新。“象”整體、恆動、宏觀的特點決定意力的過程不斷接近真實世界的結果。這就要求醫生應不斷豐富個人知識,不斷積累臨床經驗,拓展思維,將思維與知識有機結合,加以運用,使意力能足夠應對千變萬化的“象”,而不至於因意力的匱乏出現失治誤治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獲取相對容易,而發散思維的培養是有難度的,為此,思維訓練對意力的豐富十分必要。而如何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和培養,筆者認為,中醫思維具體表現形式的構建很關鍵,能使思維具有可重複性,真正提高意力。

意果

是意力的結果,是具體“象”態在知識庫(醫生頭腦中的臨床經驗與知識體系)的投影與抽提,是悟的體現。意果是醫意的最頂層。意力經過大腦濾過剩餘的部分(即與意果重合的部分),促成意果的實現。意果的可靠程度需要透過療效進行判斷,其受意向、意力的直接影響,具體與醫者知識庫、經驗、思維關係密切。表現形式是具體的,可以為肯定性的或否定類結果,包括證候要素、證、病等。意果出現後,醫者根據自己的判斷,可能會有再塑的過程,既是創意的體現,又是意力的昇華和醫意價值的體現。中醫“證”的結論就是意果,是中醫思辨的結果,是動態的,需要不斷修正。

層次結構模型的功能

醫意的每一層都具有不同功能,從而實現層次的提升。這些功能主要體現在意力層面,它是思維的主體實施過程。醫意的層次模型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濾過

即去偽存真的過程,是對“象”的初步認識,將資訊進行初步的篩選,這一過程與醫者的知識和經驗分不開,也是導致結果偏頗的關鍵環節。醫者首先啟動頭腦中的知識庫,並開始有序或有推理地掃描,尋找庫與“象”的結點,遇到模糊的部分便試圖啟動潛在知識庫,篩選出有用資訊進行下一步轉化。四診收集的病情資料透過濾過留存必要資訊,去除不必要資訊,使思路更加清晰,為後面的轉化作準備。比如,問更年期女性患者哪裡不舒服,對方可能回答有乏力、頭暈、失眠、心煩焦慮、周身痛、排便不爽、大便秘結等很多不舒服,透過醫生的濾過,以“失眠焦慮心煩”為主要症狀,而其他表現可暫時忽略,從而判斷對其治療應先解決失眠問題,如此,其他問題可能迎刃而解。

轉化

是將有用的資訊進行轉化,是物象對映到思維主體從而形成立體的心象,是客體到主體的過程。這一過程轉化的是經過篩選的主要資訊,比如,患者的主要病象是思維的進一步深化。不同個體因知識網路的多寡及知識庫的品質差異,濾過後轉化的心象也會存在不同,甚至直接影響結果。也就是說,對同一個患者,不同醫者得出不同的診斷,其主要原因在於對映的心象不同。因此,醫生的知識、經驗和思維,也就是意力,將影響轉化的結果。

生成

即將轉化的資訊進一步形成主體腦海中整體的象,是心象充實、豐富的過程。主體要結合環境、情感、個體特點等,運用知識和經驗生成整體、豐富的象,整體象是多因素的複合體,是系統,也是中醫學整體觀念的具體體現。

聯動

是多層次象素的聯動。構成整體內部的要素是有關聯的,這些關聯透過整體心象的內部結點來體現。聯動模型可以與醫者腦海中的模型進行匹配,逐步接近客觀的認識目標。這是中醫學取象比類的具體應用。

重塑

是象的修正與重構。當聯動的模型不能找到匹配的目標時,則思維主體會重新以推理的方式掃描知識庫,重新尋找有用資訊,豐富整體的心象後再進行匹配,也可能在此基礎上產生創新。重塑是認識的反覆過程,直至達到理的目標。

層次結構模型的特徵

整體性

醫意的層次結構模型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內部的要素是有序的,諸要素在這個整體內發揮各自的功能,並相互聯絡,環環相扣;整體是開放的,接受外部資訊,輸出內在的資訊,實現對“象”的認識。整體性與中醫整體觀思想一致。

層次性

醫意的層次結構模型具有層次的特徵。每一層與上下層都有關聯,層次有序、遞進。層次性表明醫意的執行規律。即本文中構建的思維模型是有層次的,在意向的指導下,豐富意力的內容,得出正確的意果。臨床中,往往忽略意向,只強調知識和經驗,這顯然是不夠的。

動態性

醫意的層次結構模型是動態的。由於整體是開放的,而面對的“象”不斷變化,醫意也會隨著“象”的變化而調整,因此具有動態的特點。動態性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特徵。

個體性

醫意的主體是個人,知識庫、思維路徑因人而異,因此輸出的資訊具有個體特徵。

醫意的兩種意境

本態意境

也稱原象意境,即純的“象”,相當於患者客觀意義上真正的“象”,醫者能夠感知客體純粹、真實、理想的“象”,能夠排除干擾資訊。還包括醫者能夠客觀真實認識藥物的“象”,以藥物真實的“象”治療醫者所感知的、患者客觀意義上的“象”。這一境界只有在排除雜念、大醫精誠時才能達到。因此,本態意境是理想化的境界,是中醫學家追求的目標。臨床過程越接近本態意境,對客體認識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越好,臨床療效越佳。追求真值是醫生的終極目標。

意象意境

即融入了感悟與體驗,醫者所感知的常常是具有個性思維特點的“象”,為醫之常態,屬於主觀的“象”,也就是醫生透過四診所獲得病情資料。因為醫意的三個層次都與醫者知識庫、經驗多寡、推理方式等個體因素有關,會影響“象”的生成,很難達到純粹的本態意境,所以意象境界是普遍存在的,意象意境以越來越接近本態意境為基礎,最終以實現“道生智”“玄生神”為目標。

(本文摘編自《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21年第27卷第7期)

輯|王青雲

稽核

|厲秀昀 徐婧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