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月入10000+,爽

  • 由 二丫吖175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07
簡介我那會(2014-2017年)知識付費並不火,我也沒有這意識,老覺得報課等於被騙錢,那幾年陳安之成功學很火,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課,好多人被騙

小青蛙又怎樣又怎樣造句

知識星球有小夥伴提問:

二丫,你好啊~

在你的公眾號看了你的問答,思路總是那麼清晰,文字輕鬆又吸引人,忍不住來向你提問啦。

先說一下我的基本情況:

我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現在在一家國企建築公司做財務,工作快10年了

財務工作能力還不錯,但是國企工資低、同事不給力,整個環境讓我覺得自己沒辦法繼續獲得成長,一直很焦慮。

所以我拼命想提高自己,發展副業,讓自己有隨時離開國企的底氣。

我報過很多課程,軟技能學過心理學、Python、商業寫作、報過excel精進課程、學過高效表達課和結構化思維,也簡單上過配音入門。

硬技能在學習英孚英語。

跟本職工作有關的在考中級會計師和註冊會計師,還有造價工程師

(因為大學專業是工程管理)。

我報的很多課都是想要開展副業,可是似乎每一個都只是學了皮毛,根本不足以支撐我開展起副業。

有的時候覺得選個感興趣的,但是我好像每一個都挺感興趣的,學的越多我反而越發焦慮。

我想問二丫,你的經驗豐富見識廣,

我學的這些東西該如何取捨,又該如何真正發展成可以創造價值的能力呢?

月入10000+,爽

你好呀~

現在就業大環境真的挺嚴峻的,你在國企,雖然“成長很慢”至少“福利好,夠穩定”。

所以,滿足當下,不要過於激進也是一種策略。

首先咱心態要好。

我是做了自媒體後,才感慨我本職工作的好。

在剛開始我其實跟你差不多,為了搞副業做過很多嘗試,只不過現在這個年代知識付費火,所以,你大多是買課,付出的是“錢”的成本,因為你能接觸到的資訊就是這些嘛。

我那會

(2014-2017年)

知識付費並不火,我也沒有這意識,老覺得報課等於被騙錢,那幾年陳安之成功學很火,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課,好多人被騙。。。

我都是靠自己摸索,付出的是時間、精力的成本。

我搞過很多副業:擺地攤、開服裝店、做微商、做假鞋代購

(莆田鞋,有次在惠州不小心點到附近的人,然後就加到了這個賣鞋的)

、開閒魚店、當黃牛給人搶火車票。。。

就連給我裝修的設計師,都給我印了他們公司的名片,我是外掛的銷售。

幹來幹去我就真的很珍惜我的本職工作,我覺得“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旱澇保收,真好。

在別的行業,要月入過萬真不是那麼容易,在網際網路行業,能做到穩定、持續地月入過萬,不難,工作內容也不難,我覺得挺好。

我很滿足。

就是這裡,我的心態變了。

心態變了,人就會變得有耐心。

我會覺得:橫豎我有份保生活的工作,其他的能賺一筆是一筆。

我就沒有那麼焦慮。

焦慮少了,就不會“急病亂投醫”,就能靜下心來研究策略,也不會剛投入一點沒回報就打退堂鼓。

你說你買了這麼多課,大多學的只是皮毛,我覺得你可能要調整心態,不要因為焦慮而到處買課。

實際上,滿足現狀也是一種“知足常樂”的智慧。

我們就是普通人,有個穩定的飯碗、有個家庭和孩子、在此基礎上再抽空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少飯,不用太著急非得去追求“自由”,因為凡事總有兩面。

我們不能老拿別人“優勢”來對比自個兒的“劣勢”,咱們還是得要學會多角度看事情。

月入10000+,爽

另外,你要聚焦。

你現在買的這些課,都是一個個獨立的行業,且都是需要時間積累才能賺到錢的。

可能你並沒有在一個課上花超過半年的時間?

你看你買的這些課哦,大多並不是直接操作型別的、以變現為目的的,比如:心理學、高效表達、結構化思維、配音入門。。。

這些課,其實是一個體系,就說“心理學”和“高效表達”這兩門課吧,假設你本身的經歷和認知有限,你怎麼能夠定位問題?無法定位問題你怎麼知道用哪個心理學策略?

你連問題都定位不清,又如何能夠“高效表達”?

所以,這兩門課就是需要一個人整體提升自己的閱歷,才能達到的效果,這是個體系,不是上一個月的課就能獲得的技能。

這幾項,就是學了無法讓你能馬上“找到工作”、用已學技能變現的,所以,當然是沒法達到你所期待的“學成後,就發展成副業,接著副業轉正”的效果。

當然,學習的時間和錢是真花了的。

月入10000+,爽

你報的“

商業寫作課

”其實針對性蠻強的,但可能你並沒有花時間在寫作的練習上,畢竟,剛開始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真的是一言難盡,我也一樣,我現在都不好意思看我當年寫的那些文章。。。

可這種實操類的課程,週期一結束,老師就會把精力放在下一期的招生和新學員的培養上,在課程期間你要是沒有找到機會變現,課程結束後,就會很難。

而且,像你這樣同時報不同行業的課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安慰:

一是透過報課來緩解自己的焦慮。二是沒有跟上課程進度就會安慰自己說“沒事,這裡變現不了,我去那裡試試...”

所以,你買課花的這些錢,其實只是給你自己買情緒價值。

我只能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經歷,無法告訴你要怎麼取捨。

因為,我並不瞭解你,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在學習什麼時是最有興趣、最有動力、最能自洽的。

如果你覺得“我都挺感興趣”的,那就是你不夠了解你自己,你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我也沒法給你做決策的,我也不懂你,不知道你擅長啥。。。

月入10000+,爽

分享一下,我報課的邏輯。

我現在就只自費報自媒體相關的課程,主業的課程也報,但我只選擇公司能報銷的課來學習,這部分不需要我掏錢。

公司掏了錢,就會監督我的學習情況,這對我來說是有推進作用的。

自費學習自媒體的相關內容,當然會有浪費錢的情況,因為這是一個摸索階段。但,

因為我足夠聚焦,所以我的收成還可以,可也要自己行動迅速才行。

打個例子:

我報公眾號的課程就是為了知道對方是怎麼漲粉的。

我先後報了4個課,這個月我的漲粉量4000+,目前粉絲已經九千多了,下個月估計能破萬了,我終於找到了一種成本低、漲粉快的方式。

這是報了4個課才有的結果。

其實我上個月報的那個課,老師很好,然後我就推薦了兩個小夥伴跟我一起報,我們同一期的。

我這個月學習後的結果是漲粉4000+、可是我推薦的那兩位漲粉效果沒有我好。

我觀察了一下,為啥大家接收到的資訊一樣,可是成果不一樣?

我是這樣的,比如群裡有人說自己三個月漲粉一萬,我就立馬看她的分享,然後她會把漲粉的方法發群裡,我就直接跟著操作。

看完分享、當下操作。

可是跟我一起報的小夥伴,她們會問:漲粉的年齡群體是啥樣的?取關率怎麼樣?成本多少?閱讀量有沒有提升?這個引粉的文案有點low啊、有沒有可能找到比這個成本更低的方式?

她們就沒有行動,或者說行動慢了。

可我就覺得:

先把粉絲量搞起來再說,不管質量,因為確實這個引粉成本很低,一萬粉總會有那麼幾百閱讀量的,年齡小就年齡小,多種引流渠道配合著來補年齡差不就行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6月6號我是四千多粉絲,現在是九千多粉了。

綜上所述,我是覺得差別就是:

我跟著課程的進度去實踐了。

月入10000+,爽

買課並不代表你就會了,只有跟著課程一步步操作,遇到問題就去問老師,然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說是真的學進去了、有效果的。

然後我這個月漲粉4000+,閱讀量跟著漲了一百多的樣子,跟著報課的小夥伴就問:把你的渠道分享一下。

我直接回答:我們在同一個老師的群裡呀,我的渠道全是群裡分享的那些。

你看,就是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她會懷疑,這是真的嗎?

只有身邊認識的人做成了,她才會覺得:我相信你的,所以,想知道你的渠道。

可我沒有這個想法:

誰,我都相信。

我很少去懷疑,我報了課看到老師或者其他做得好的學員在群裡分享,我立馬就去幹了,我沒有“懷疑、質疑”這一步。

引粉過程中遇到挫折,比如:賬號被封搜尋功能一個月、微信因加人太多而被限制了加人等情況。

我都覺得正常,發展的過程中哪能沒問題了?

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好。

最後總結一下,大多數人想幹自媒體都衝著“自由”而去,可實際上,自由意味著自負盈虧,無人兜底。

可你要在公司打工,你是有保障的。

有些博主說職場環境不好、領導PUA啥的,那你搞自媒體也會遇到廣告主來PUA的,你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和環境,可以跳槽、換工作、換城市,不是非得幹自媒體。

說到底,人的選擇其實有很多,並不是非A即B,你可以有C。D。F。G等等,各種選擇。

我能分享的就是這幾個點啦,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祝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