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教師心得:如何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

  • 由 教育資訊速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07
簡介因此,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把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於一體,將學生從封閉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鍊、去實踐,從而實現語文學科的課內外聯絡,以及學科間融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效的組詞怎麼寫

“雙減”政策下,老師應該對作業進行設計創新,把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於一體,提高作業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江海區禮樂街道新民小學 伍順燕

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作業減負,應該對作業進行設計創新,減少作業量,提高作業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因此,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把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於一體,將學生從封閉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融入學校、家庭、社會廣闊的天地中去鍛鍊、去實踐,從而實現語文學科的課內外聯絡,以及學科間融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

力求“精練”,不做無用功

有的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往往是“老三件”:一抄詞,二背誦,三默寫。這種機械重複的抄寫與背誦會讓學生厭煩,往往時間花了很多,但收效甚微。我會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作業,可以是知識與能力訓練型的,也可以是情感型的;可以是書面型的,也可以是口頭型和體驗型的。設計作業時,我將課外與課堂相結合整體佈置,根據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包括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來合理設計課外作業,使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發展。此外,我設計的作業力求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多設計利於學生課外積累、能力發展的作業。

力求“有趣”,樂意去完成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課後作業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絡實際,並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日常教學中,“聽、說、背誦、默寫”是教師慣用的作業方式,如果改變一下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將“聽、讀”變為讓學生模仿對話朗讀的錄音片,自己錄音再進行小組或全班評比,評選出“金話筒”或“模仿秀”;將“抄寫、默寫字詞或句子”變為“畫(看)圖寫字詞”“重組詞”“連詞成句”“看圖寫句子”“看問(答)寫答(問)句”等,調動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從而提高聽、讀、寫的效果。

力求“自主”,自己去選擇

學生的學習能力先天有差異,如果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差的學生又“吃不了”的現象。另外,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受年齡差異的影響: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實物感觀、形象思維強,卻難以理解事物抽象的本質;到三四年級,兒童的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可以擺脫被感知的直觀物象,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質特徵,到五年級開始向更高水平發展。因此,作業的設計和佈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

在作業佈置中,我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自己做主的快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地降低作業的難度,他們可以選擇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待進生易學、樂學,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有些學生“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充套件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鍊,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力求“開放”,自主去探索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語文作業不應僅僅封閉在課本範圍內。如我讓學生多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動畫片,學寫短小的童話、科幻故事;觀察大自然中的某種現象,寫觀察日記;瞭解某種產品的效能、用途,學寫產品說明書、廣告語等等,學生既感到新奇,又收穫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學習《燕子》《古詩三首》(都與春天有關)後,我引導學生走向大自然,把語文、音樂、美術、資訊科技等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學生自主確定活動小組後,或蒐集與春天有關的詩歌,散文、歌曲或畫春天的畫,或採集蝴蝶及其他昆蟲標本,或在家長的陪同下踏青、拍攝有關春景照片,最後舉行“春的旋律”主題班會,展示成果。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語文作業設計,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創新。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可實際情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真正為學生的學業增值,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來源:江門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