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 由 知暖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28
簡介其實,我的內向不是什麼缺點,在現在的我看來是優點,因為內向可以讓我喜歡獨處,更會一個人待著思考,在看待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安安靜靜的也挺好

究跟到底是成語嗎

春日遊

- 杏花吹滿頭 -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阿德勒曾說自卑感的問題是我如何看待這種自己以及賦予它什麼樣的價值。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

也就是說,價值必須建立在社會意義之上。與他人的比較、自己賦予自己的意義,帶來了自卑感。

今天我開始讀《被討厭的勇氣》接下來的文章,文章提到了18度井水的故事,我往前翻了翻,俗話說的好,溫度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再看了一遍有了新的感悟,故事是這樣說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喝過剛汲上來的井水。井水?啊,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位於鄉下的祖母家有一口井。炎炎夏日裡在祖母家喝清涼的井水可是那時的一大樂趣啊!

或許你也知道,井水的溫度是恆定的,長年在18年左右。這是一個客觀數字,無論誰測都一樣。但是,夏天喝到的井水感覺涼爽,而冬天飲用時就感覺溫潤。溫度恆定在18度,但夏天和冬天飲用的感覺卻大不相同。

這是環境變化造成的錯覺。

不,這並不是錯覺。對那時的“你”來說,井水的溫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所謂住在主觀的世界中就是這個道理。“如何看待”這一主觀就是全部,並且我們無法擺脫自己的主觀。

現在你眼中的世界呈現出複雜怪異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發生變化,世界就會恢復其簡單姿態。因為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自己怎樣。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賦予生活的意義,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到的事情就是不同的,你看我們看到的人和事物是不是不同,一個饅頭,我看到溫飽,你看到有了上頓沒下頓。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01

為什麼討厭自己

我也曾在這個書房裡進行過簡單的心理輔導。那已經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時來了一位女學生。是的,她當時就坐在你現在坐的這把椅子上。

她的故事是害怕見人,一到人前就臉紅,說是無論如何都想治好這中臉紅恐懼症。所以我便問她:“如果這種臉紅恐懼症治好了,你想做什麼呢?”

於是,她告訴我說自己有一個想要交往的男孩。雖然偷偷喜歡著那個男孩,但她還沒能表明心意。她還說一旦治好臉紅恐懼症,就馬上向他告白,希望能夠交往。

而她為什麼會患上臉紅恐懼症呢?又為什麼總是治不好呢?那時因為她自己“需要臉紅這一症狀”。

你認為對她來說最害怕的事情、最想逃避的事情是什麼呢?當然是被自己喜歡的男孩拒絕了,是失戀可能帶來的打擊和自我否定。因為青春期的失戀在這方面的特徵非常明顯。

因為你是靠著臉紅恐懼症才能讓自己接受對自我或者社會的不滿以及不順利的人生。你還要用“這都是因為臉紅恐懼症”之類的話來安慰自己呢。

最後的結局也是完美的,她和男生在朋友的邀約下,一起出去玩了,男生先向她表白了。

考生會想“如果考中的話人生就會一片光明”,公司職員則會想“如果能夠改行的話一切都會順利發展”。但是,很多情況下即使那些願望實現了,事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所以我覺得人應該幹一行愛一行,努力做到行業的精英,做精做全,成為專家。

也可以努力的朝著自己喜歡的方面發展,一邊認真負責的做好自己工作分內之事,下班之餘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等待機會得來臨。

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們只需要等待我們的伯樂到來。

在伯樂來臨前,努力做好自己,成為精英。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02

一切煩惱來源於人際關係

而我們之所以有很多煩惱,其實是因為人的煩惱皆來源於人際關係。

哲人說你由於太懼怕人際關係所以才會變得討厭自己,你再透過自我厭棄來逃避人際關係。這種話大大動搖了青年。這是讓他不得不承認的一針見血的話。

但是,在他看來,“人的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這種主張還是得堅決否定。阿德勒是在將人所擁有的問題縮小化。青年認為自己並不是苦惱於這種世俗性的煩惱!

之所以感覺孤獨並不是因為只有你自己一個人,感覺自己被周圍的他人、社會和共同體所疏遠才會孤獨。我們要想體會孤獨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說。人只有在社會關係中才會成為“個人”。

僅止於個人的煩惱,即所謂的“內部煩惱”根本不存在。任何煩惱中都會有他人的因素。

所有的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但換位思考,一個人宅在家裡,我們是否會思念遠方的他,是否會想念著他。

其實人際關係也好,孤獨也罷,做真實的自己,與孤獨作伴,你來我相迎,你去,我思念,然後,慢慢放下。

而我放下的方式,就是看書,提升自己的頻率,成為更好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03

很多人的自卑往往起著積極的作用,

只有自卑情節才讓人難受,

讓我難受不是真的痛苦,而是成就我的那些東西

哲人說出了自己的故事,你剛見我的時候有什麼印象呢?我是指在身體特徵方面。

嗯……這個嘛…。。

你不必有顧慮,請直率地說出來。

說實話,你的身材比我想象中小。

謝謝。我的身高是155釐米。據說阿德勒也是跟我差不多的身高。我曾經—直到你這個年紀之前—一直苦惱於自己的身高。我心中一直在想:如果我擁有正常的身高,如果再長高20釐。

不,哪怕是再長高10釐米,一切就不同,就會擁有更愉快的人生。當我把這種想法告訴朋友的時候,他斷想告訴我說:“這種想法太無聊了!”

我朋友說:“長高幹什麼呢?你可有讓人感覺輕鬆的本身啊!”的確,高大強壯的男性本身就會給人一種震懾感;而另一方面,矮小的我卻能讓對方放下警惕心理。

看來個子矮小無論是對周圍人來說還是對自己來說,都有好處呢!這就是價值的轉換。現在的我已經不會再為自己的身高而煩惱了。

這裡的關鍵點是,我155釐米的身高並不是“劣等性”。

155釐米的身高只是一個低於平均數的客觀測量數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許會被認為是劣等性。但是,問題在於我如何看待這種身高以及賦予它什麼樣的價值。

我對自己身高的感覺終究還是在於他人的比較—也就是人際關係—中產生的一種主觀上的“自卑感”。如果沒有可以比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太矮了。

其實困擾我們的不是自己與他人比較時,那種失落感,而是自己想要自己更加優秀,在於他人比較的時候,如果別人比我們高,我們就覺得自己也要擁有,當自己擁有不了,就會有失落感,就會焦慮。

在讀了哲人的故事後,我徹底釋懷了,我明白了,無論什麼樣的缺點,就像木桶效應,在等長的木桶中,有一個短的木桶,我們如果貪心的往裡面澆水,總會漏出來,但,如果我們覺得短的木桶不是缺點是優點,水只到短木桶那裡,那就不會有這種煩惱。

而短的木桶,也會變得可愛。

其實,我的內向不是什麼缺點,在現在的我看來是優點,因為內向可以讓我喜歡獨處,更會一個人待著思考,在看待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安安靜靜的也挺好。

我覺得以前常常讓自己裝作外向,感覺好累,現在釋懷,內向也挺好的,以後別人說我內向,我也坦然接受了。

真正的孤獨是連自己都不喜歡,一切煩惱來源於人際關係,我們常常看到的缺點,自卑的根源,也許在別人眼中是優點,凡事有兩面性,當你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優點時,你就會完全接納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與自己和解,與自卑和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