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 由 一品天下a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26
簡介這一年,是1389年,解縉21歲

巍的含義是什麼

名動天下的明朝大才子解縉,參加工作後,認真提出工作意見,卻被皇帝認為不成熟。於是,他痛定思痛,向生活低頭,努力去適應社會。

可是,短暫的輝煌後,卻又被人討厭,以致丟了性命,那麼,一心適應社會的大才子,為何沒有成功呢?

一,出仕

1369年,解縉出生於江西吉安,從小他就是有名的神童,是大家眼裡別人家的孩子。

他的名氣太大了,以至於1388年考中進士的時候,太祖朱元璋都接見了他。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解縉的前途一片光明。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當時,朝廷的形勢非常複雜。1380年胡惟庸案發之後,不斷有大臣被逮捕,很多大臣都膽戰心驚,開始混吃混喝,等著退休。

解縉考中進士那年,才20歲,因為有才且名氣大,朱元璋很喜歡他。

有一天,朱元璋跟解縉聊天,鼓勵他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我和你就像父子一樣,你有啥說啥,不要有負擔。

初入官場的解縉霎時就感動了,回去就寫下了一萬多字的《大庖西封事》,大到朝廷用刑太苛、用人不當、聚斂無度,小到朱元璋應該讀什麼書,不該讀什麼書,洋洋灑灑都寫到了。

朱元璋看了很滿意,誇讚道:“寫的不錯。”這下,解縉的幹勁更大了。不久,解縉就呈上了苦心孤詣的《太平十策》,繼續指點江山。

並且,提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對朱元璋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這一年,是1389年,解縉21歲。

這一次,朱元璋表面沒有表示,內心卻已經認定解縉年少輕狂不成熟。

1390年,李善長被殺,沒人敢多說一句話。可是,解縉卻替虞部郎中王國用起草了為李善長辯冤的奏疏。

文章寫的非常棒,據說朱元璋都不禁多讀了好幾遍。緊接著,嫉惡如仇的解縉又撰文彈劾都御史袁泰。

可是,朱元璋沒有理會解縉的奏章,而是批評他沒有涵養。

隨後,朱元璋把解縉的父親叫來,讓他把解縉領回去:“回去修心養性吧,十年之後再用。”就這樣,解縉被炒了魷魚。

二,蛻變

回到家之後,解縉非常苦悶。京城的繁華,眾人的仰慕,皇帝的器重,忽然就煙消雲散,他開始深入思考自己為什麼失敗。

深刻地反思後,解縉感慨萬千,遂作詩一首:

早歲攀龍客天府,浪得聲名滿寰宇。歸來自分閉門過,豈料更為名所苦。

思考的結果就是,年上輕狂的解縉開始變了,這一點,從他後面的選擇就能看的明明白白。

1398年,朱元璋去世了,建文帝朱允炆繼位,解縉趕緊託關係疏通,終於被安排到陝西臨洮的河州衛做了一個普通公務員。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大西北太寒苦了,解縉實在無法適應。無奈之中,他終於低下了孤傲的頭顱,向禮部侍郎董倫寫信求助。

這封信情文並茂,非常動人。特別是在信的開頭,解縉結合建文帝削藩的時事熱點,說他當年就提出分封諸王可能重演漢初七國之亂,但人微言輕,現在不幸真被言中了。

解縉提起這事兒,等於向朝廷表態,他不僅是新皇帝削藩政策的堅定支持者,而且早就發出過預警。

董倫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向建文帝推薦瞭解縉。1402年初,解縉終於返回了京城,擔任翰林侍詔。

六月份,燕王朱棣攻進京城,這次解縉學乖了,立刻馬上毫不猶豫的投降。大才子來投誠,朱棣很高興,立刻安排他做了翰林侍讀。

第二年,榮升翰林學士,成為內閣首輔,主持編篡《永樂大典》。這也是解縉人生最輝煌的時候。

《永樂大典》的歷史地位毋庸置疑,是涵蓋古今,包容永珍,蘊含一切知識財富的百科全書!

可以說,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僅憑這一點,解縉就可以名垂青史。

三,性格決定命運

可惜,好景不長,解縉愛出風頭的毛病又犯了。兩年之後,也就是1405年,解縉向朱棣建議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得罪了次子朱高煦。

1406年,解縉又舉報朱高煦禮秩超標,引起了朱棣的不滿,認為他離間骨肉。

第一家庭的事,豈是你解縉可以置喙的呢?不久,解縉就被貶到廣西做參議去了。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如果解縉就此老老實實的工作,可能還有復出的機會。可是,他還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1410年,解縉進京公幹,恰好朱棣帶軍北征去了,於是,解縉抽空去拜見了太子朱高熾,然後,沒有等朱棣回來,就走了。

等朱棣一回京,朱高煦立刻向朱棣彙報了這件事。這還了得?大臣勾結太子,圖謀不軌嗎?朱棣立刻下令,逮捕解縉。

從此,解縉再也沒能走出牢房。1415年,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向朱棣上報囚犯名單,看到解縉的名字後,朱棣毫無表情的問了一句:“解縉還在啊?”

當天晚上,紀綱就帶著酒去看解縉,等他喝醉後,拖到雪地裡埋了。名震一時的大才子解縉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四,解縉的教訓

任何朝代,直言不諱的人,常常都沒有好下場。所幸的是,解縉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非常努力地去改變。

在朱棣攻進南京城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就投誠了。之後,在得到朱棣寵信,成為朝廷重臣後,解縉卻很快就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他以為朱棣信任自己,就可以直抒胸臆,有啥說啥了。其實,那怎麼可能呢?古往今來,能像和珅一樣,總是能說到皇帝心裡去的人,能有幾個呢?

起碼,解縉沒有這個能力。俗話說言多必失。一旦說錯話,帝王翻臉比翻書快多了。

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人啊,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解縉被朱元璋炒魷魚之後,其實,他就應該明白,自己情商低的事實了。改正當然很必要。但是,再改,也不會學會八面玲瓏,不會有本質的變化。

解縉的錯誤,就在於當朱棣重用他的時候,他以為自己已經脫胎換骨,適應社會了。其實不然,改變的只能是表面,本質上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第一次,是被朱元璋討厭,被炒了魷魚。第二次,被朱棣討厭,看都不想看他一眼,結果丟了性命。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明白自己性格缺陷的時候,努力改變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時刻注意剋制自己,多用心思考,少付諸行動。

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解縉少說話,少得罪人,只是埋頭工作,他應該能夠平安到老吧!

向生活低頭還不夠,大才子解縉如何才能走出人生困局?

解縉文筆優秀,書法出眾,知識淵博,才子之名實至名歸。但是,人生中,更重要的是情商,是人生智慧。

有才華而無智慧,或許,解縉命運悲劇的原因就在於此吧。

其實,解縉身邊就有非常好的學習榜樣——那就是他在大明內閣的同事楊士奇。

楊士奇和解縉一樣,都是堅定的太子派,從始至終支援太子朱高熾。但是,平時楊士奇沉默寡言,從不輕易表態。

而且到了需要表態的時候,也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總是既能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又能得到永樂帝朱棣的認可。

於是,最終楊士奇成了四朝元老,權傾一時。而解縉則是空負才子之名,雖然知識淵博,但是,卻不會學以致用,最後老闆朱棣甚至都不想看到他,以致丟了性命。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大才子解縉的命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