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30|計量工具見證千年商都繁華

  • 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18
簡介從中專班畢業後,謝工進入當時的廣州標準計量所(現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為廣州計量院)工作直至退休

晜字廣州怎麼讀

計量,如同陽光、水與空氣,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經濟生活的基石。科研創新、工業製造、國際貿易、環境保護,乃至高品質生活,都離不開計量。

“老廣州”謝旭與計量結緣40多年,退休後仍參與編寫廣州計量史、《廣東計量史(1949-2009)》,對廣州乃至廣東計量歷史瞭解很深。從過去貿易結算主要用到的度量衡,到工業生產離不開溫度、電學等的測量,謝旭認為,計量史就是一部社會經濟發展史。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30|計量工具見證千年商都繁華

謝旭

其人

因“數學好”入門 與計量結緣40多年

今年74歲的謝旭是名副其實的“老廣州”,接受採訪時,他更愛被稱呼為“謝工”。1968年11月,高三畢業的他響應號召,到了海南橡膠農場。直到1976年,當時的廣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舉辦計量中專班,到海南招生,“那時候不知道計量是何物,但聽說需要數學基礎好的,我當時已任農場學校的數學老師,便爭取報名。”謝工說道。

之後的四十多年,謝工一直堅守在計量行業,從未離開。從中專班畢業後,謝工進入當時的廣州標準計量所(現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為廣州計量院)工作直至退休。工作期間,參加了1977年高考,報讀的專業是當時計量最前沿的方向——無線電技術專業。大學畢業後,又重回單位,開展時間頻率課題研究和檢測工作。其“標準頻率檢定裝置”“頻率自動測試系統”兩項研究成果獲得廣州市科研成果獎。1997年底,當時的政府部門大力打擊出租車計價器作弊,他作為技術的總負責人,向包括央媒在內的各大媒體介紹從技術上如何防止計價器作弊行為。

2008年謝工退休了,院領導留住了他,編寫廣州市計量史。之後,又參與廣東省計量史的編寫。“我曾聽過老師傅談20世紀四五十年代廣東度量衡的見聞,又曾經親身經歷過廣州、廣東計量的困難時期與騰飛階段,有信心有能力把廣州、廣東計量史編寫出來。”謝工說道。之後在近四年時間裡,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廣州、廣東的計量史的編寫上。

“計量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科研創新也離不開計量。”謝工說,計量就是獲得準確資料,沒有計量也就無法獲得高精尖的技術引數,社會發展也無從說起。因此人們有必要了解計量的發展,從而瞭解經濟社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計量史就是一部社會經濟發展史,廣州計量是廣州商貿、工業、科研等高速發展的有力促進者和見證者。”謝工說道。

最初,謝工負責的是廣州計量史的編寫。為了做好編寫工作,他絞盡腦汁,連閒聊散步都想著怎麼蒐集資料。謝工說,在與單位裡的檔案人員交談中,得知單位檔案櫃頂有一堆“舊物”,他馬上找來開啟一看,如獲至寶。“裡面有著20多份20世紀五六十年代單位的年度工作總結,以及大量的政府檔案等歷史文件。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計量工作,都是珍貴的計量歷史物件。”還有,他一次路過廣州文昌路,在一家路邊小攤裡,看到了兩塊腰型銅砝碼,基於職業敏銳性,馬上買了下來,“腰型銅砝碼出現於清朝中晚期,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不少商家使用這種砝碼進行貴重物品交易。”謝工說道。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30|計量工具見證千年商都繁華

謝旭從文昌路的路邊攤買回來的腰型銅砝碼。

由於謝工等人交出的廣州計量史文稿十分完整、豐富,2010年謝工又加入廣東省計量史的編寫團隊當中。他與編寫團隊一起,跑遍了全省各地市的計量機構、大型企業,挖掘了更加豐富的文史資料。

省計量史的編寫組還泡在省檔案館,翻閱了一切與計量有關的資料。一開始,有價值的資料當場影印。後來,乾脆買來單反照相機,把有關的參考資料都拍成照片。三個月下來共拍了近五萬張照片。謝工在家中逐張照片翻看,把有用的資料都以文字摘錄在電子文件裡儲存,並標註了資料來源。

如今,廣東計量史編寫已經結束多年,從2011年至今,謝工仍在為參加註冊計量師考試的“計量新人”講授相關教材輔導課。最近,他把自己儲存的計量歷史原始資料全部交給了廣州計量院,“我把東西交給院裡,希望能妥善儲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謝工說,計量是一門以研究國家量值準確可靠和計量單位統一為主要內容的基礎性技術科學,隨著廣州工業和科技發展,廣州的計量工作將以更加蓬勃發展之勢騰飛。

其言

自古對外貿易頻繁 廣州計量技術領先

廣州日報:您認為,廣州計量是廣州變遷的見證者,具體是怎麼體現的?

謝旭:在古代,計量被稱為“度量衡”。可以說,三者之中“最核心”的就是衡,即砝碼,因為貴金屬的質量測量就是用到衡,所以古代的砝碼稱為“權”。歷史上“度量衡”不僅僅是一般的技術活動,更是皇權、主權的象徵。

到了現代,“度量衡”的內涵已不能適應工農業生產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從而產生了“計量”的概念,測量的維度也拓展到溫度、電學、無線電、理化、光學、醫療儀器等。以我所在的廣州計量院為例,它的每次更名和機構改革,都是廣州經濟轉型的反映。1951年廣州市度量衡檢定所正式成立,當時隸屬於工商部門,主要服務貿易結算。到了20世紀60年代,改名為廣州市標準計量檢定所,隸屬於當時的廣州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計量逐漸轉變為工業和貿易服務。由於工業發展需要,計量檢定所增加了溫度、電學的部門。上世紀80年代末,廣州市計量所更名為廣州市計量測試所,除了承擔法制計量檢定、樣機型式試驗、計量器具校準等外,還承接了國家、地方等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計量儀器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專案等科學研究課題。

如今的廣州計量院,已建成國家光電成像及顯示產品質檢中心,還在籌建國家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服務廣州先進製造、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30|計量工具見證千年商都繁華

廣州有全國首座室內50米鐳射基線,可以對各種測距儀、跟蹤儀等大尺寸和長距離測長儀器進行精密校準和檢測。

廣州日報:您花了4年時間,先後參與編寫廣州市計量史和廣東省計量史,您認為廣州計量在廣東的地位,乃至全國的地位是怎樣的?

謝旭:可以說,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廣東計量史,以廣州計量史為主角,廣東省第一位計量工程師來自廣州。上世紀50年代,廣東省佛山、江門、惠州等6個地市進行計量檢定員培訓,省裡相關管理部門都是委託廣州進行培訓。接受培訓後的檢定員又回到各自地市培訓更多的檢定員。可以說,廣州是“老師的老師”。

廣州計量技術在全國也是走在前列的,與廣州經濟體量相匹配。1953年,廣州市度量衡檢定所作為國內6個主要城市的代表之一,出席了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召開的砝碼和度量衡檢定規程研討會。廣州代表向大會提交了天平檢定規程草稿,提出了6個當時十分專業的技術問題。後來,國家以廣州的方案為藍本,制定了國家天平檢定規程。為什麼廣州能這麼早就能提出這些專業技術要求?一是因為廣州自古以來對外貿易頻繁,涉外貿易結算要求高,必然要求計量技術水平也要提高。在貿易結算中常用的貴金屬,需要用天平來衡量,而不是普通的秤。天平在廣州使用較多,計量人對技術要求的體會也特別深刻。二是廣州的老計量很敬業。

還有,對進口測量器具的“校準”最早也出現在廣州。20世紀50年代,我國鼓勵華僑從國外帶回遊標卡尺等,以滿足國內工廠機械產品質量檢測的需要。廣州市五金站收購了華僑等大量的萬能量具後,需要把這些進口萬能器具進行修理、檢測、出證,然後批發給省外。廣州計量所進行了進口計量器具的修理、除錯工作。有的萬能量具經修理仍不合格,會只發“實差記錄”不發合格證,准予在市場出售。當時的“實差記錄”,與如今的“校準結果”極相似。

廣州日報:作為“老計量人”,您覺得廣州計量技術有了哪些日新月異的創新和發展?

謝旭:編寫計量史的時候,我搜集到一張檢定員蹲在大樓過道里檢定熱電偶的老照片,當時因為溫度高,不便在實驗室內操作。而現在,熱電偶檢定實驗室是全新的、智慧的,工程師坐在開著空調的操作間,透過螢幕,就能操控檢定全過程。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廣州計量技術今天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比如在長度測量上,廣州有全國首座室內50米鐳射基線,可以對各種測距儀、跟蹤儀等大尺寸和長距離測長儀器進行精密校準和檢測。2007年落成的時候,可以說是華南地區大長度測量的最高標準。在極小值方面,廣州已經實現微奈米尺度的測量。比如廣州計量院研究開發了“微納纖芯顯微干涉溯源系統”,能實現非接觸微奈米纖芯的表面形貌重構與快速測量,具備奈米級測量解析度,研製的光纖器件實現中光纖端面微奈米計量特性校準,並主導起草國家計量技術規範。

採訪手記

一生只做一件事

接受採訪時,謝工談到的一些細節讓人看到廣州計量人的認真執著和一絲不苟。比如謝工說,整理檔案櫃上的“舊物”時,看到每一年的工作總結都整整齊齊地存放著,重要的政府檔案都沒有遺漏;又比如廣州計量人提交的天平檢定規定草稿,用毛筆字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幾頁紙。這些無不反映著老計量人的認真。

在謝工身上,記者也看到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認真。他四十年如一日,只與計量打交道,不論是在業務崗位還是管理崗位都全身心投入。編制計量史蒐集的原始資料,一份一份地歸檔,有條不紊。得知採訪,還特意把其中有用的材料拿出來供記者參考。正因為有著一代又一代廣州計量人的紮實與投入,才讓廣州計量技術不斷推進,助力推動廣州創新與發展。

讀懂廣州·老廣州說30|計量工具見證千年商都繁華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何穎思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