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 由 冷兵器研究所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04
簡介和當時的傳統步兵相比,西班牙方陣透過效仿瑞士長槍兵的叢集作戰方式,憑藉訓練、士氣的優勢,創建出了一支足以抵禦包括騎兵在內任何一支近戰部隊的步兵力量,而方陣四周的火槍兵,又可以提供給方陣足夠強勢的遠端火力支援

革加葛念什麼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披瀾讀史

字數:4602,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步兵方陣是是古代戰爭中最常用的一種步兵戰術,西方最早使用步兵方陣的例子可以追溯到閃米特人,在此之後,希臘人、馬其頓人和羅馬人也都曾經建立過強悍的方陣部隊。當然,方陣並不只專屬於冷兵器時代。到了十五十六世紀,隨著火器的進一步改良升級,歐洲陸軍的軍事改革或者說“步兵革命”,讓方陣戰術重新煥發生機。早期的先行者是瑞士人,和其效仿者西班牙人。自此之後,歐洲各國開始紛紛效仿西班牙人建立本國的方陣戰術體系,荷蘭莫里斯方陣或者說莫里斯橫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並最終淘汰了西班牙方陣。

和許多次軍事改革一樣,莫里斯改革動力同樣是源於荷蘭惡劣的政治環境。另外,這位莫里斯親王對於古羅馬軍團極為推崇,更是《戰術》一書的作者東羅馬皇帝利奧六世的忠實擁躉。除此以外,他對維吉蒂烏斯的《軍事論》同樣推崇備至。

因此,在他的軍事改革中經常能看一些古羅馬軍隊建軍思想的影子。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自十六世紀軍事步兵革命開始後,歐洲各國在激烈的戰爭衝突中不斷改進各自的戰術、編隊、武器。而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同樣如此。

經歷哈布斯堡-瓦盧瓦戰爭後,西班牙摒棄了原先伊比利亞光復運動時期依靠長劍、圓盾步兵作為步兵主力的戰術體系,開始效仿瑞士長槍兵,對步兵部隊進行改革。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在義大利戰爭時期,西班牙步兵的基本單元是600人的縱隊,其後,被增強到了1000人,並以數個縱隊為一組整編為“步兵團”。1534年,步兵連被改組為步兵方陣。在西班牙語中,“步兵方陣”有代表“三”含義的字根,有人認為這源自於它的整編方式,也有人認為,這和它作戰時的行動梯次有關。步兵方陣由10個長矛兵連和2個火槍兵連組成,一個長矛兵連又219人,而火槍兵連則是224人。作戰時,長矛兵們排列成3個橫隊行進,每個橫隊橫向有50至60人,縱深為20排,火槍兵則被佈置在方陣的四角,依靠遠端火力對敵人進行攻擊,有時軍官們還會以分遣隊的形式將一支火槍兵部隊派遣至方陣外機動。和當時的傳統步兵相比,西班牙方陣透過效仿瑞士長槍兵的叢集作戰方式,憑藉訓練、士氣的優勢,創建出了一支足以抵禦包括騎兵在內任何一支近戰部隊的步兵力量,而方陣四周的火槍兵,又可以提供給方陣足夠強勢的遠端火力支援。在當時,即使是慣於僱傭瑞士槍兵的法國軍隊,也沒有讓槍兵和火槍兵如此深入的配合作戰。依靠這樣一支精銳部隊,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軍力首屈一指的國家。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半個世紀後,尼德蘭的莫里斯就是在面對這樣一個強悍軍事帝國的情況下,開始的軍事改革。為了謀求自身的安全,戰勝西班牙這個老牌軍事強國,莫里斯創設的方陣有了新的發展。莫里斯方陣並未延續西班牙方陣的大方陣結構,轉而採用560人左右為軍事單元的小橫隊。每個橫隊的中央,是50X5的長矛方陣,在其兩側分別配置3個40人的火槍兵排,有時還會預留60人的散兵機動作戰。因為這種步兵陣型與傳統意義上的方陣不太一樣,因此,莫里斯方陣經常被稱為“莫里斯橫隊”。

有人可能會覺得,除了編制減少外,莫里斯方陣只是對火槍兵和長矛兵的配比進行了增減。從前面的介紹來看,西班牙方陣的火槍兵只佔總數的六分之一,這似乎意味著在相同人數的情況下,莫里斯方陣的遠端火力比後者強的離譜。然而,按照《圖解世界戰爭戰法》的說法,雖然理論上西班牙方陣編制中火槍兵比例較低,但根據兵團花名冊顯示,西班牙方陣人數常常保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其中火槍兵能佔到三分之一。這就意味著,莫里斯方陣和西班牙方陣火槍兵配置比例一個是1:2,一個是1:3。更何況,隨著火器技術的成熟,西班牙並沒有故步自封,也在逐步改良方陣,加大火槍兵的佔比,《劍橋插圖戰爭史》援引1571年、1601年西班牙駐尼德蘭軍隊檢閱時的資料,發現前者火槍手與長矛手比例約為2:5,後者則到了誇張的3:1。所以,單憑火槍手比例的提升這一點,並不足以讓莫里斯方陣脫穎而出。

相比於火槍兵人數的增減,莫里斯方陣的靈活性可能才是答案。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西班牙方陣之所以採取大方陣編隊,主要是為了應對傳統歐洲會戰中騎兵力量,比如法國敕令騎士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班牙方陣是基於瑞士方陣基礎上的改良,一些戰術邏輯,並沒有被更新。瑞士方陣和希臘方陣、馬其頓方陣相比,有著誇張的高縱深,一個方陣的人數多達2500人,瑞士人之所以會如此列陣,是為了規避方陣戰術中側翼的弱點。瑞士長槍兵在作戰時,一旦遇到敵軍的突入,往往會選擇停止行進,方陣裡計程車兵則按照自己的位置向四面八方放平長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瑞士長槍方陣的穩定性。可問題是,這種方式編隊時,有可能造成兵力的浪費。左側受到襲擊,右側士兵只能死板的端槍防禦往往並不存在的敵人,而後方受到攻擊,前面計程車兵同樣不能前去救援。對於身經百戰的瑞士僱傭兵來說,他們或許可以利用豐富的作戰經驗及密切的配合來發揮士兵的主觀能動性,在1339年的勞庇會戰中,瑞士方陣就是以嚴密的配合擊敗了對手從四面八方湧來的重騎兵部隊。在敵人的攻勢下,瑞士方陣如同一個表面不斷變化形狀的豪豬,始終不露破綻。

但是,瑞士傭兵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複製的例子,同鄉間的親緣關係、山地國家的自然環境、嚴格的訓練以及對榮譽的重視共同造就了這支軍隊。之後的德意志長槍兵還是西班牙長矛兵,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覆現其功能。當然,如果單純是近身作戰,西班牙方陣的缺陷並不明顯,有時候,高縱深甚至還能提供給士兵額外的安全感,但是在火器威力逐漸展露的近代戰爭中,這種追求穩妥的戰術,缺陷就變得明顯了。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安排在方陣四角的火槍兵,並不能同時參與戰鬥,他們更像是被安排保護長矛兵的輔助部隊,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在敵軍衝擊方陣前削弱對方。當敵人接近時,他們需要主動尋求長槍兵的保護。而莫里斯方陣的情況則不一樣,火槍兵被佈置在長槍兵兩翼第四、五排的左右位置,從火力面上來說,莫里斯橫隊就遠超西班牙方陣。更重要的是,莫里斯橫隊訓練火槍手採用西班牙軍隊慣用的反向行進式的射擊模式,並創新的以6到8排為一縱列輪番進行射擊,第一波火槍手射擊後會後退至佇列最後進行火藥裝填,第二排前進至第一排射擊,然後是第三排,迴圈往復。利用這種射擊模式,火槍手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壓制。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在作戰時,尼德蘭軍隊會以橫隊為單元排成三排,如同象棋棋盤一樣各橫隊前後左右錯開,這和西班牙方陣大方陣排列的方式有明顯不同。反而與羅馬軍團的佈陣方式有著驚人的相似。十多個世紀前,希臘方陣和馬其頓方陣曾經是最優秀的重步兵方陣,然而,兩者的側翼一直都是最薄弱的位置。尤其是馬其頓方陣,雖然因為薩里沙長槍等裝備的使用,其進攻性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然而一旦陣型發生混亂,馬其頓方陣反而更加容易被攻破。之後的羅馬人為了避免側翼的問題,採取了新的編隊,以多層次的陣型充當預備隊,填補可能出現的方陣漏洞,或者在敵人的隊列出現破綻時湧入。莫里斯的思路也是如此,如果說,西班牙方陣是透過大縱深的編隊規避側翼防禦的漏洞,那麼莫里斯方陣則是效法古羅馬軍團,不再追求前排橫隊本身陣線的完整,而是依靠第二排、第三排橫隊作為補充和預備隊,一旦前排橫隊的側面被敵人衝擊,那麼後排橫隊也可以以火槍兵和長矛兵殺傷敵人。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當然了,這並不能說是一種完美的解決方案。火槍兵輪射對於士兵的訓練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裝填、輪換、射擊,這一系列操作,必須要精確如流水線般才能發揮其在理論上的作用。否則有任何一個士兵的動作不夠迅捷,就會導致整列火槍兵難以保持節奏。這是西班牙方陣火槍兵所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則關於士氣,從高縱深逐漸收緊後,莫里斯“不可避免地將更多的人推向面對面廝殺的恐懼中,在每個戰士身上都要求有接觸的勇氣、技巧和紀律”,長矛兵也是如此,在面對敵人的衝擊時,橫隊的側翼需要更加迅速地配合才能完美防禦,這對後者的要求就變得更高了,他們不能只像原來那樣龜縮在陣中將槍平舉對敵,還要主動迎擊,直面殺來的騎兵或步兵。

在當時的情況下,訓練和士氣兼備的部隊並不多見。16世紀中葉,各國軍隊的樣板是當時的老牌軍事強國西班牙,以僱傭兵為主力建軍,西班牙的情況稍好一些,它還會維持數量較少的常備軍。在戰時各國則依靠招募僱傭兵迅速擴編隊伍。1572年,西班牙就像世人展現過自己這種擴軍方式的強悍,當年4月,西班牙僅在尼德蘭地區駐兵1。3萬人,而在四個月後,它就透過僱傭軍頭目拼湊出一支人數多達6。7萬的多國混編部隊。這種以少量常備兵為核心的軍隊,在當時是一種常態。然而,對於莫里斯的新式軍隊而言,這種招兵方式顯然有不少問題。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雖然現代人對於“僱傭兵”這個詞彙充滿遐想,實際上,大多數正常人只有走投無路才會選擇拿自己的生命當做資本去換取酬勞,因此,離開軍隊後,這些苦哈哈們根本沒有時間和金錢去訓練自己的軍事技能。而軍隊為了節省開支,往往會在戰爭結束後迅速終結僱傭合同,因此,除了類似瑞士長槍兵、德意志長矛手這類的精銳僱傭兵外,普通傭兵永遠缺乏軍事訓練。更何況,莫里斯的新軍需要的也不僅僅是戰技的訓練,士兵們之間乃至士兵和軍官之間的配合也是重要的一環,而這恰恰是傭兵們所缺少的。

雖說如此,由於人力資源的匱乏,荷蘭軍隊中僱傭兵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據統計,1603年的荷蘭軍隊中,一共有132個連級單位,其中只有17個連是由荷蘭人組成,剩餘的115個連隊成員,則分別來自於英格蘭、蘇格拉、法國、德意志等不同國家。為了解決軍事訓練的問題,莫里斯改變了以往戰時募兵,平時解散傭兵的做法,開始穩定的為傭兵們發放薪酬。這實際上是將這些傭兵們變成了常備兵。這在無形中也避免了僱傭兵的一些隱藏問題。在過去,由於僱傭兵們來自於各方,僱主也時常變更,缺乏歸屬感、榮譽感的情況下,軍紀形同虛設,他們對於地方的破壞力極大。當時,各國政府作為僱主,經常會習慣性的欠薪,以此來防止傭兵們開小差,另外,出於對於兵力的追求,不少國家會在戰爭過程中僱傭超過自己財政支撐極限的部隊,這就導致更加惡劣的欠薪問題,西班牙就曾經因為這一問題造成僱傭兵的不滿,一些僱傭兵因為欠薪拒絕參戰,而另一些狠人更是直接譁變。1576年,六千名隸屬於西班牙軍隊的僱傭兵因政府的失信而譁變,繼而血洗了安特衛普城,造成城中六千居民喪生,財產損失不可計數。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古羅馬時期的馬略改革也有類似的內容,為了徵募更加靠譜計程車兵,馬略廢棄了以往按照財產多寡進行徵兵的方式,而是放開限制,招募自願入伍的羅馬公民,併為其提供軍餉、武器、裝備。這種用募兵制代替徵兵制的改革,在當時看來自然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而在莫里斯所處的時代,以常備軍完全取代僱傭兵,同樣需要冒著很大的軍事風險。

從莫里斯橫隊到西班牙方陣,步兵的改革之路

不過,令人唏噓的是,雖然後世的人們對於莫里斯的軍事改革評價頗高,甚至公認其為近代歐洲職業軍隊的創始者,但在荷蘭與西班牙之間長達20年的軍事衝突中,兩國只有兩次真正意義上的野外會戰,而且這兩次會戰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反而是荷蘭的騎兵部隊,除此之外,西荷兩國的軍事衝突多以城市攻防戰為主,這使得莫里斯橫隊的真正威力,直到古斯塔夫的再次改良後才得以真正凸顯出來。

參考文獻:

1。吳鑫《莫里斯軍事改革述論》

2。《劍橋插圖戰爭史》

3。《西方戰爭藝術》

4。《圖解世界戰爭戰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

披瀾讀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