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 由 絕不妥協你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03
簡介“回答說:“我數次想當官都沒有得到機會,自己哀傷年歲老了,失掉年華了,所以才在這裡哭啊

遇到伯樂怎麼形容

伯樂相馬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人都想遇到自己的伯樂,那麼歷史上有多少人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又有多少人無可奈何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首先仕數不遇的故事應該很少有人聽過。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從前,周朝有一個人幾次想當官都沒有碰到機會,後來年紀大了,頭髮也白了,在路上痛哭流涕。有人問他說:“你為什 麼哭呀?“回答說:“我數次想當官都沒有得到機會,自己哀傷年歲老了,失掉年華了,所以才在這裡哭啊。又問他:“做官為什麼碰不到一-次機會呢?”

回答說: “我年輕的時候學習禮樂制度。等到禮樂教化獲得成就,開始想擔任官職了,可是君上卻喜歡任用老成人。好用老成人的君王死去了,後主又偏愛武勇兵法,我便改習武勇兵法。等到武術兵法學習成功了,偏愛兵法武勇的君主又死去了。少主剛剛登基,又喜好任用少年,但我年歲卻老了。所以一生不曾遇到一一次當官的機會。”擔任官職是要碰機會的,不是可以強求的呀。

在封建社會,只憑皇帝個人好惡來選用人才,往往會埋沒人才。 “合則遇,不合則不遇”,這表現出王充對現實黑暗不公的憤慨之情。看這位周人,學文學武,總跟著人君的好惡打轉轉,可以說是十足的“風派”了。可是年少之時,人君好用老;及至年老,人君又好用少年。這真是“仕宦有時,不可求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必須站得高一-些,突破一般世俗的看法,因為“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遇之論,又就遇而譽之,因不遇而毀之”。有真才實學的,尚且如此遭遇, “況節高志好,不為利動,性定質成,不為主顧者乎”?遇不遇與賢不賢,是兩碼事。只要才高行潔,不要管他什麼逢遇與否。

還有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故事。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魏晉之際有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叫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他與當時的名士嵇康等七人並稱“竹林七賢”。阮籍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氣宏大,學識淵博。他讀了許多書,最喜歡的是《老子》、《莊子》,在生活中也按老莊的哲學思想處世,順其自然,不拘小節。他有時在家關起門來看書,可以一連幾個月不出來;有時出外遊山玩水,又可以多日不歸。他不僅詩歌文章寫得好,還善於彈琴唱歌,又酷愛飲酒。有時他讀書或彈琴到興致濃時,高興到了極點,連自身的存在也忘記了( 不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籍對當時朝政的腐敗黑暗深為不滿,常與嵇康等人在竹林下一邊飲酒,一邊批評朝政。他看不起專權的司馬氏集團,也看不起曹氏傀儡皇帝。朝延曾召他去當參軍。他推辭不去。有一次,阮籍登上廣武城,觀看當年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交戰的遺址。他很蔑視劉邦的人品和才能,感慨地嘆息說:“ 當年是世上沒有真正的英雄人物,而讓劉邦得以成名稱帝。”

後人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典故形容由於時勢的關係,使某人成了名,但並非這個人才能出眾。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歷史上還有哪些“千里馬”沒有遇見自己的伯樂,又或者多少沒有真才實學的人留名後世呢?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討論。

千里馬是否都能遇到伯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