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 由 梓諾電影推薦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28
簡介電話亭 La cabina導演: 安東尼奧·梅爾塞羅編劇: 安東尼奧·梅爾塞羅何塞·路易斯·加爾西主演: 何塞·路易斯·洛佩斯·巴斯克斯阿古斯丁·岡薩雷斯Goyo Lebrero蒂託·加西亞型別: 恐

角加奇讀什麼 龍

死亡實驗 Das Experiment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奧利弗·希施比格爾

編劇: Christoph Darnstdt / Don Bohlinger / Mario Giordano

主演: 莫里茲·佈雷多 / 克里斯蒂安·貝克爾 / 奧列佛·斯托科斯基 / 沃坦·維爾克·默林 / Stephan Szasz ……

型別: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2001-03-08

片長: Canada: 114 分鐘(DVD) / South Korea: 109 分鐘(cut version) / Germany: 120 分鐘(uncut version)

又名: 實驗監獄 / 實驗 / The Experiment

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由一個駭人聽聞的實驗開始。 真人真事改編,以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為基礎。

電影是關於心理學的,實驗中的人物心裡都有描述,其中最清晰的是Forest Whitaker演的角色,一箇中年男人長期獨身,跟母親住在一起,心理的變化,刻畫得比較深。內心的孤寂,表面的內向,見陌生人自作外向的交談,以及在離開家後自己領域的脾氣怪異,變態的心理表露無遺。

科學家找來一群普通善良百姓,隨機分成兩組,由幾個人扮演“獄卒”來管理別人扮演的“囚犯”,來模擬兩週的監獄生活。開始時大家嘻嘻哈哈,後來獄卒開始使用權力維持秩序,隨後發展到濫用權力、私刑、發洩個人情緒。“犯人77號”帶領“囚徒們”對“獄警們”展開了報復,整個監獄陷入失控狀態,直到代表實驗結束的紅燈與警報聲出現。

影片改編自馬利奧·喬丹努的小說《黑盒子》。

這是一部透過設定極端環境表現人性陰暗面的電影,非常有衝擊性。電影節奏明快,畫面粗礪有力,當然這些是作為一部說得過去的電影所必備的。

一個監獄實驗,參與者分成兩組,分別擔當看守與犯人。這個設定引起了我的關注。首先這是人為設定的封閉環境,對立雙方面對雙重規則:一個是這個封閉世界中必須遵守的規則(看守者與犯人,保持均勢的條件是不得使用暴力),一個是雙方都非常明瞭的現實世界規則。也就是說,大家都帶著之前的身份和規則認同進入這個世界。這兩個規則是衝突的。所謂人性,就在衝突中凸現。

衝突是由於不服從這個環境的規則造成,起因卻是犯人一方認為這是個遊戲,因此不必要嚴格服從監獄的規矩,潛意識裡並不認同看守者的壓倒性權力。衝突總是從個性強悍的個體開始。於是雙方各出現一箇中心人物。一方壓制,一方反壓制。逐漸雙方忘記這僅是個遊戲,忘記之前世界的平等地位,完全進入這個世界的角色了。而這個遊戲的設立者對情況缺乏必要的警覺和及時控制,客觀上推動了對抗的白熱化。“不得使用暴力”的規則在流血之後,已經被完全拋棄,均勢打破,形勢一邊倒。在看守者一方,借維持秩序穩定的名義,使用暴力以控制整個監獄,暴力的物件包括遊戲設立者。一方的權力絕對化,在暴力對抗中完全失去理性的情況下,暴力已經演變成為暴力而暴力,滅人性,滅人權。

所謂人性的陰暗面,大概就是指人潛在意識中的敵對和暴虐傾向吧。這個世界的創設者顯然是個失敗的創設者,這個遊戲的設定中,雙方力量的起點是不對等的,而偏偏他們是帶著現實中對等的意識進入遊戲。假使雙方起點的力量是均勢呢?我猜遊戲的設立者也必然希望對抗衝突局面的發生吧,因為這才是他觀察的興趣所在。所以明知存在兩種世界意識的衝突而設立的這個遊戲,無非令衝突更容易發生而已。設立者樂見其成,結果也不出所料,只不過連設立者也被暴力所消滅。

大逃殺 バトルロワイアル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深作欣二 編劇: 深作健太 / 高見廣春

主演: 藤原龍也 / 前田亞季 / 山本太郎 / 北野武 / 慄山千明 ……

型別: 劇情 / 科幻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0-12-16(日本) 片長: 114分鐘 / 122分鐘(導演剪輯版)

又名: 聖戰 / 東京聖戰 / Battle Royale

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臺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範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這就是影片所有血腥殘暴的由來。

精緻的彈簧刀穿過了一個好爭論的女孩的前額,下一個死去的是平時愛發牢騷嘰嘰歪歪的男生,一顆綁在他脖子上的炸彈把他的腦袋炸開了花。其他學生則用弓和箭、鶴嘴鋤和大鐮刀互相屠殺。

有人說《大逃殺》是人性的諷刺畫,似乎所有的一切是由所謂人性的惡所造成的,這是完全不對的。如果《大逃殺》的主旨是揭露所謂人性的惡,那麼電影的主角將完全是另一些人,而結局也將完全是另一個。《大逃殺》是這個社會的諷刺畫,電影中的那個孤島就是社會的極端的表現。電影中是頸環的逼迫,而現實中則生存壓力的逼迫;電影中是互相殘殺,而現實中則是殘酷無情的競爭;電影中有人自殺,現實中迫於生存壓力而自殺的人有不少少,電影中有桐山那樣殘酷無情的人,現實中也有人叫嚷什麼“狼性生存”。社會是一個建立在殘酷無情的生存鬥爭之上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這就是《大逃殺》所表現的。

電話亭 La cabina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安東尼奧·梅爾塞羅 編劇: 安東尼奧·梅爾塞羅 / 何塞·路易斯·加爾西

主演: 何塞·路易斯·洛佩斯·巴斯克斯 / 阿古斯丁·岡薩雷斯 / Goyo Lebrero / 蒂託·加西亞

型別: 恐怖 / 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語言: 西班牙語

上映日期: 1972-12-13 片長: 35分鐘 又名: The Phone Box

本片是西班牙著名電視電影導演安東尼奧。梅塞羅1972年為西班牙電影三臺拍攝的一部電視電影,安東尼奧。梅塞羅的作品大家可能很少能看到,因為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本國的電視電影,從來沒有在海外發行過。值得一提的還有本片的編劇除了梅塞羅之外,還有當時還是年青電影人的何塞·路易·加奇,當時剛從電影學院畢業的他作為副手與梅塞羅共同編導了本片而嶄露頭角,成為西班牙導演新星,後來他在1982年導演的作品《重新開始》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本片以超現實和象徵主義的手法描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主角只是一個不知名的中年男子。電話亭——一個在任何城市都很常見的東西,卻能夠殺人不見血,你能相信嗎?

一個炎熱的中午,地點是在一個普通的住宅小區裡,操場上空無一人,太陽火辣辣得曬著地面。一輛電信工程車開了進來,下來四個人,抬下一個普通的單人電話亭,然後把它安裝在操場的中央,

工程車

緩緩離開,過了一會,一箇中年男子急匆匆走來,向單元樓走去,忽然看到了新裝的電話亭,一絲微笑浮現在他臉上,於是走進電話亭,開始撥電話,這時候電話亭的門漸漸關閉……打了很久可能是沒人接,於是他放下電話,正欲離開,推門,門卻沒開!他還沒覺得意外,以為只是門鎖的小問題,於是用手小心地搖著門柄,可還是沒開,試了很久,他有點急了,環顧四周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在休息,沒辦法,他只好坐下來等有人經過,試了很多辦法,甚至想破門而出,可是那厚厚的鋼化玻璃很堅固一點反應也沒有……太陽透過玻璃直射到他的身上,亭子裡面又悶又熱,他已經滿頭大汗了……

人終於多了起來,大家都圍在這個電話亭周圍,嘻笑著,交頭接耳議論著,好像在笑一個人居然會被小小的電話亭給關了起來。裡面的他已經熱得不行了,他用力用手拍著玻璃,用手勢比劃著求大家誰能幫幫他,一個壯漢走過來,使勁用手拉著外面的門把手,可門依然紋絲不動,突然“咔嚓”一聲,把手斷了,壯漢摔了個四腳朝天,圍觀的人群鬨堂大笑,可裡面的他卻有點絕望了。

這時圍觀的人越聚越多,兩個警察撥開人群走進來,見此情景,他們拿來了一把電鋸,打算從頂部鋸開鋼架,這時裡面的他已經困在裡面快4個小時了,毒辣的陽光和悶熱已經使他精疲力竭,汗流浹背了,他快徹底絕望了。。。過了一會兒,那輛工程車又開來了,他見有車來,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希望,於是掙扎著爬起來敲打著玻璃比劃著,車上下來那四個人,見此情景,一句話也不說,擰開固定在地上的鏍絲,把他和電話亭一起抬到車上開走了,一路上他以為是去生產電話亭的原廠就可以救他出來了,可車子卻駛向了城外,在郊區顛簸的山路上行進著,他的心也跟著驚恐起來,感覺路線不對了。

這時,一輛一模一樣的工程車從後面趕上來,並排行駛著,他突然驚見那對面的車上也裝著一個一模一樣的血紅色電話亭,裡面赫然也是一人,兩眼如死人般絕望無光,汗流滿面衣衫不整,和自己一樣!他已經感到事情不妙了……這時車子終於開進了一個巨大的鋼鐵熔造廠,他環顧四周,赫然發現兩邊的地上擺滿了一個個同樣的電話亭,每個電話亭裡面都關著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已經自殺而死,有的甚至已經成了一堆白骨!!!

第二天中午,太陽依舊火辣,操場上依然空無一人,一輛工程車開來,下來四個人,在操場的中央又裝上一個新的電話亭。太陽依舊照在血紅的電話亭上,它矗立在那裡,依然張開著血盆大嘴,等待著下一個犧牲品……

本片著力表現工業化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殘酷,以象徵化的黑色電影語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現代化城市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酷和漠不關心,獨特的手法和創意令人回味。本片被很多電影人評為70年代西班牙最優秀的電影短片之一。

浪潮 Die Welle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丹尼斯·甘塞爾

編劇: 丹尼斯·甘塞爾 / 彼得·圖萬斯 / 約翰尼·道金斯 / 羅恩·比恩巴赫 / 羅恩·瓊斯

主演: 于爾根·福格爾 / 弗雷德裡克·勞 / 馬克思·雷邁特 / 詹妮弗·烏爾裡希 / 克里斯蒂安娜·保羅 。。。

型別: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2008-03-13(德國) 片長: 107 分鐘

又名: 惡魔教室(臺) / 白恤暴潮(港) / 波浪 / 揮手禮 / The Wave

賴納文格爾(Jürgen Vogel 飾)是德國某所高中的老師,該學校正在進行“國家體制”的主題活動周。由於他最喜歡的“無政府主義”課被另一位老師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講“獨裁統治”課程。

對於自由散漫的學生們來說,任何課程都只是為了學分而上。他們在課上大聲聊天,無心聽講。文格爾別出心裁提出假想“獨裁”的實驗。在為期一週的實驗中,文格爾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們對他要絕對服從。從最初的玩樂心態,這些青年男女漸漸沉湎這個名為“浪潮”的組織中,他們體會到集體和紀律的重要性,卻在不知不覺中滑向了“獨裁”與“納粹”的深淵……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並榮獲2008年德國電影傑出劇情片和最佳男配角獎(Frederick Lau)。

《浪潮》透過一堂演習課程的詮釋,嚴肅而有力的抨擊了獨裁教學體制以及社會風氣。片中的“納粹速成班”不僅為觀眾展示了一個微縮的納粹德國,也清晰地呈現了個體是如何被集體所異化。在《浪潮》中,觀眾幾乎可以看到所有有關獨裁的典型元素:沒有原則的集體主義、泯滅個性、消除差異的制服,對異己的隔離與言論自由的取消等等。

片中的多彩對應民主,單色對應獨裁;影片透過這種形象的色彩語言表達了抽象理性的政治概念,本真地傳達了對政治話語的情感態度。片中的多彩顏色與白、紅、黑單色的對照營造出一種對民主與獨裁關係的反思之勢。但是,影片的封閉性結尾容易導致民主好、獨裁壞的簡單區分,從而影響到觀眾對於民主與獨裁關係的深層反思。影片的死亡結局顯示了獨裁的血腥與慘敗,但是就這樣定論獨裁的死刑則顯得過於簡單化。

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影評人以及眾多學者的強烈反響。該片是一個實驗,更是一曲極權主義的葬歌。影片以一個極具戲劇張力的悲劇結尾告終,並且對於這場鬧劇注入了導演深沉的思考以及深刻的批判。該片給觀眾提供了一副生動的集權主義畫卷,同時也對現實世界中的“烏合之眾”進行了形象的描摹 。

玩命記憶 Unknown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西蒙·布蘭德 編劇: Matthew Waynee

主演: 格雷戈·金尼爾 / 布麗姬·穆娜 / 吉姆·卡維澤 / 喬·潘托里亞諾 / 巴里·佩珀

型別: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11-01(美國) 片長: 85 分鐘

在一座停產的密閉工廠裡,五個男人從昏迷中轉醒,但他們卻想不起來自己身為何人,又為何在這裡,唯一清楚的是,他們被困在這裡,而且或被捆、或受傷,狀態糟糕。與此同時,一起綁架案的贖金交接程式正在進行,歹徒依靠高明的事前準備成功拿到了錢並脫身,暗中監視的警察們迅速展開了追擊。廠房裡的五個男人在經過搜尋模糊的記憶片段與分析後,大致理清了當下的形勢:五人中有兩人是被綁架的某公司總裁寇斯與同事麥肯,其他三人則是綁匪,真正的寇斯與麥肯必須在收錢的綁匪返回前脫身,否則將面臨撕票的危險,但是在身份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每個人想要保住自身安全又談何容易?

《玩命記憶》集合了失憶和密室兩大時髦的懸疑元素,主要講了在一間密閉的倉庫裡,五個因意外而失憶的男人尋找出路同時也尋找記憶的故事。

這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綁架,卻因為失憶而變的複雜起來。因化學品的意外洩露,倉庫裡的人都昏了過去。當他們相繼醒來,都忘記了自己是誰,混淆了綁匪和被綁架者的身份。這時,電話響起,綁匪的同伴將在日落之後回來。於是,在無法確定自己屬於哪一方而無法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這群相互猜疑的人又必須聯合起來。說到失憶,就會想起《記憶碎片》來。不過這裡的失憶和《記憶碎片》裡的失憶還是很大的不同的,沒有那麼費勁,要觀眾和主角一起去完成關於記憶的拼圖。這裡的失憶沒有那麼嚴重,隨著劇情的展開和深入,每個人都相繼想起一些片段,當然都不是很完整很具體的,因為真相總要在最後揭曉嘛。不過你有興趣的話,已經可以根據回憶片段和各個人物的表現,去猜測每個人的真實身份了。

而關於密室,在其他的電影裡展現的可以說夠極至了:《立方體》的詭異,《電鋸》系列的殘酷,以及很多偵探片中的推理。這裡的密室,沒有花哨的設定,只是為各色的人物提供了一個展現人的本質或者說本能的特殊舞臺。每個人醒來時的姿勢和處境,雖然多少有些象徵和模仿的意味,但主要的還是為劇情、為還原真相服務的。再來說人,因為失憶而喪失了個體的身份,人也就變的更純粹了。一方面是原來為了利益而生死對立的,眼下也需要合作;而另一方面有信任就會有猜疑,有本能的救生和堅強也有身處險境的脆弱。任何一絲情況的改變和更新,都會讓彼此的關係發生變化。於是就有了戲劇的衝突和張力。

再說說各個人物,這是影片裡最精彩的部分。先說拿著打火機的帥哥A,這應該是影片中的一號男主角。一臉的憂鬱,看著就不象壞蛋,可根據他的記憶他似乎是屬於綁匪一夥。果然後來其他綁匪回來了,他是他們一夥的。不過他還是選擇站在了“失憶夥伴”一邊,同時透過外面追捕綁匪的警察透露,原來他是臥底,果然是個好人(最後的結局也是最後的意外,我也在文章的最後再說吧,呵呵)。

光頭男B,論形象應該是最象綁匪的一個,不過他以後的表現漸漸說明他是最值得放心的一個(最後的真相他是原來這出綁架的最大受害者)。

穿藍體恤的C,是個典型的電影角色,不是惡徒卻有些讓人討厭,最後英勇一把卻免不了一死。

胖老頭D,一出場就是被綁在椅子上,看著象受害者,不過卻真正是綁匪的幫兇。還有那個被手銬吊在上面的E,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一直吊沒什麼表現,且第一個死掉。不過他卻是影片中相當有意味的一個,他是對密閉的倉庫裡的情況看的、理解的最清楚的一個(我懷疑他也是對真相瞭解最清楚的一個),不僅僅是因為他高高在上看的清楚、發現了手槍,還因為在別人相互猜疑、爭執、甚至絕望的時候,他講了個故事,讓其餘的人頓悟似的團結起來了(他是綁匪中的一個,講完故事就死了,也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

最後的結局,全部真實浮出水面,呵呵,原來警察帥哥A和光頭男B的老婆勾搭在了一起,一起策劃了這起綁架,借他臥底的毒販之手幹掉光頭男,然後來個人才兼收(光頭男是個大富翁,顯然太關注生意場,冷落了老婆)。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這是畫蛇添足的一筆,我覺得這是相當精彩的。A在失憶之後,做了和原本計劃完全相反的事,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他呢?人性的複雜,人性的善惡,意味非常,這正是“Unknown”的精髓所在。

東方快車謀殺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人性還是獸性?暴露人性的驚悚、懸疑高分電影推薦

導演: 肯尼思·布拉納 編劇: 邁克爾·格林 /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主演: 肯尼思·布拉納 / 佩內洛普·克魯茲 / 威廉·達福 / 朱迪·丹奇 / 約翰尼·德普 。。。

型別: 劇情 / 懸疑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馬耳他

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 / 阿拉伯語

上映日期: 2017-11-10(美國/中國大陸) / 2017-11-03(英國) 片長: 114分鐘

《雷神》和《灰姑娘》的英國導演、莎翁戲劇大師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即將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翻拍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偵探懸疑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訊息。

福克斯宣佈,肯尼思·布拉納不僅將擔任導演,同時還將出演片中主角——比利時大偵探赫克爾·波洛(Hercule Poirot)!波洛是阿加莎筆下最著名的角色之一,曾出現在她33部小說之中。

1934年出版的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描寫了發生在著名的“東方快車”上一起離奇命案,每個人都有作案的嫌疑,比利時大偵探波洛(Hercule Poirot)經過縝密的、抽絲剝繭的邏輯分析,終於讓案情大白於天下。

據悉,新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將由萊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賽蒙·金伯格(Simon Kinberg)、馬克·高頓(Mark Gordon)聯合出品,《銀翼殺手2》的編劇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將負責劇本的改編。

如果《東方快車謀殺案》取得票房成功,福克斯還將把更多波洛破案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日夜行駛、穿過冰雪的蒸汽火車,車廂上繁雜的雕花,做工考究的地毯,熠熠生輝的銀器,豐盛的佳餚美酒,時尚復古的精緻裝扮,充滿異域風情的動人旋律,這些元素給該片的視覺效果加分不少。和1974年西德尼·呂美特導演的版本相比,它不再是密閉空間的群戲,增加不少跑動場面,片中的乘客身份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些會影響到人物的行為動機,不過整個故事還是延續了觀眾熟悉的線索。米歇爾·菲佛精確地演繹出哈伯德夫人的幽默、輕浮,對角色的詮釋張弛有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