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 由 五柳老師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23
簡介並且一直以來,有特定的一批觀眾是很喜歡韓寒導演的這一套,所以韓寒電影一直以來得以兼顧了票房和口碑

韓寒為什麼不再寫作了

韓寒自18歲成名以來,桀驁不馴、叛逆、敢言、不服輸的形象便隨之左右。

隨著年紀的增長,渾身是刺的韓寒開始學會了閉嘴,也學會了中年人的人情世故。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在2021年最新的一檔節目中,韓寒表示:“為了他人的高興,我願意自己不那麼高興一點點。”

如此看來,在為人處世方面,韓寒確實成熟了。

但在文藝方面,39歲的韓寒仍在複製貼上18歲的自己。

叛逆、文青,渾身是刺的少年韓寒

2000年,在上高一的韓寒出人意料地選擇退學,專心寫作並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三重門》,一時轟動全國。

18歲的韓寒火了,同年他參加了央視一檔訪談節目《對話》。

節目中,韓寒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審視和質疑,批判他的選擇,批判他的才華。甚至有觀眾當面罵他“土雞”,斥責他“太輕狂了”。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18歲青澀的韓寒毫不畏懼,一一回擊了這些質疑,甚至很多激烈的對話最終被節目組“剪掉”。但節目播出,韓寒的桀驁不馴、叛逆、敢言、不服輸的少年形象仍然展露無疑。

後來韓寒甚至稱這場《對話》為《對罵》,暗諷起了節目組。

不管如何,年少輕狂的韓寒成了無數80後、90後的偶像人物,他才華橫溢,無所畏懼,敢於對一切事物施以重拳。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在和文學評論家白燁的論戰中,韓寒用一篇《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X》的文章自絕了中國文壇。這起罵戰更是將韓寒的“不畏強權”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最終白燁、解璽璋、高曉松等人被韓寒粉絲罵到關博。

此外韓寒還批評過陳凱歌、餘秋雨、鄭鈞等人,也就杭州70碼飆車案、上海釣魚案等公共事件發表過自己的犀利看法。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幾場罵戰下來,韓寒的部落格也成為了全球點選量最高的部落格,他成了年輕人的新一代意見領袖。

韓寒對於“文藝”這兩個字是有情懷的,在最早創辦雜誌《獨唱團》時,一開始起的名字就叫“文藝復興”,只是雜誌名沒被批下來。

韓寒對文藝的看法比較悲觀,他說:過去的就過去了,現在的文藝很難像以前那麼興旺了。

更為關鍵的是,現在的文藝載體變了,文藝不僅僅侷限於文字。

所以從寫書到辦雜誌,再到後來的拍電影,韓寒其實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文藝。

甚至來說,韓寒的這種文藝基調,幾十年來都沒有變過。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韓寒的電影藝術

在《四海》遭遇滑鐵盧之前,韓寒的三部電影是一步一個臺階。

首部電影《後會無期》票房6。28億,其次《乘風破浪》票房10。46億,《飛馳人生》17。28億。

更為重要的是,四部電影都蘊含了“強韓寒風格”,貫穿的是同一種情感,講述的也是同一個故事:賽車,小鎮青年,親情,友情,成長,韓式金句……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有人說韓寒其實一直都在拍同一部電影。

這種說法我是贊同的,並且在我看來,這件事本身也並不是錯誤的。

比如諾蘭導演的很多部電影都會出現重複的母題,重複的元素,《時間瞬移》《時間的非線性》《時間差值》《時間的相對》《時間逆轉》等,其視聽風格也一如既往的諾蘭。

所以導演拍電影就像是爬山一樣,有的導演拍十部電影是爬十座山,而有的導演拍十部電影是從不同的角度爬同一座山。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韓寒導演就是後者,這只是導演選擇的不同,並無高下之分。

韓寒的幾部電影拍攝風格可以說有一脈相承的地方,從語言風格方面沿襲韓寒文學作品的幽默、調侃、反諷等特色,各種段子構成了電影的笑點,充分展示電影的解構性特色。

不管是什麼電影,講的是什麼故事,歸根結底講的還是人,而韓寒從18歲開始,直到39歲這年,所有的文藝作品講的依舊是同一類人——小鎮青年。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從《後會無期》的東極島,到《飛馳人生》的巴音布魯克,再到《四海》中的南澳島。小鎮青年離家旅行,遇到陌生人和朋友,在旅途中成長,又迴歸殘酷的現實一直是韓寒電影中橫亙的主題。

小鎮的閉塞、冷清與韓寒電影中滿腔熱血的青年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向前是遠方,身後是故鄉,這也是韓寒電影中一以貫之的情懷與文藝。

並且一直以來,有特定的一批觀眾是很喜歡韓寒導演的這一套,所以韓寒電影一直以來得以兼顧了票房和口碑。

只是今年,韓寒的這個套路似乎玩砸了。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崇拜韓寒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前的觀眾可以寬容韓寒電影中的文青,現在的觀眾不願寬容了。

一部分原因是韓寒變了,從前那個“不畏強權”的青年領袖韓寒逐漸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商人。

在韓寒18歲的時候,他還是個叛逆少年,非常排斥商業,他把所有的稿費投到了自己熱愛的賽車領域。

一窮二白的時候,他仍然會在自己的部落格首頁公告欄裡寫道:不參加各種研討會;不舉辦籤售;不給活著的人寫序;不為他人寫劇本;不參加剪綵……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據韓寒之後回憶,他每年推掉的軟文費估計就有上千萬,而那個時候正是他最缺錢的時候。

2011年,韓寒依舊會為自己參與了一場商業活動而感到抱歉。在停更許久後,韓寒說他很難過這麼多年難得和大家交流一次還要染上商業色彩,真的對不起大家。”

在一連發了8個“對不起”之後,韓寒登出了微博賬號。

但之後韓寒變了,他辦起了自己的雜誌,養活了一整個團隊。他說要讓周圍的人跟著你賺錢,至少不能讓這些人賠錢。

所以韓寒開始擁抱商業,他成立了亭東影業,開始投資、主控電影,個人身價超過數十億。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韓寒完成了從普通作家、賽車手到導演、老闆的身份轉換。

其實18歲的韓寒和39歲的韓寒講的是同一個故事。

但這個故事從叛逆少年嘴裡講出來就很動人,從身價數十億的老闆嘴裡講出來就不那麼動人了。

更為重要的是,不僅韓寒變了,當今的觀眾也變了,變得不再那麼喜歡傷痛文學。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當崇拜的濾鏡被拿下,你會發現韓寒和郭敬明確實很像,一個喜歡流量大城市的紙醉金迷,一個喜歡文藝小鎮青年的成長。

兩人在導演行業都屬於玩票狀態,並不具備硬實力,之前的風光多仰仗於他們本身自帶的話題性。

郭敬明率先被市場淘汰,韓寒還未被淘汰,但觀眾也漸漸看厭了他的模式。

觀眾不喜歡,才是真正的無解。

結語:

憑心而論,《四海》的水平比韓寒之前三部電影水平沒差多少,單論拍攝水平甚至還成熟了很多。

我們回頭再看韓寒導演的首部電影《後會無期》,這裡面的文青病更加嚴重,電影中夾雜著大量所謂的“韓式金句”,已經到了無病呻吟的程度,完全沒起到推動電影內容的作用。

18歲不屑資本的韓寒,終於在39歲變成了一個商人

《後會無期》與《四海》都是弱故事電影,這是韓寒文青一面所導致的。

《乘風破浪》和《飛馳人生》為什麼看起來好點,是因為這兩部電影的情節衝突更強,此外鄧超和沈騰的表演也很大一部分沖淡了韓寒電影中的文青部分,讓一些“做作”的臺詞看起來沒有那麼怪。

所以《四海》沒有“跌下神壇”,這只是韓寒導演的一貫水平。

只是韓寒之前被“神話”了很久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