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自驅型成長:兩週幫助培養孩子自控力

  •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30
簡介根據腦神經科學前言研究表明:父母把孩子控制得過緊時,致使孩子面對著嚴重或慢性的壓力,會讓孩子發育中的大腦的杏仁核變大,導致前額質持續緊張,結果會造成孩子反覆受到焦慮和抑鬱情緒的影響

自驅型是什麼意思

自驅型成長:兩週幫助培養孩子自控力

“我的孩子成績不好,週末不參加課外補習班班,就會輸在起跑線上,你說我能不焦慮嗎?”

“和我的孩子一談起作業,我們家就像是在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戰’,一點就燃,你說我該怎麼辦?”

“我是想限制孩子用手機的時間,但學校要求他使用手機聽課和做作業,我一不盯著,他就偷偷玩遊戲,簡直是自毀前程,你說我能不嚴加管制嗎?”

……。

作為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面臨著上述問題帶來的焦慮和困惑:我們到底該不該為孩子做決定?以及如何管教孩子?

絕大部分家長總想著要一手操辦孩子的一切,從做作業到參加興趣班,再到用手機,父母都要想說了算,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根據腦神經科學前言研究表明:父母把孩子控制得過緊時,致使孩子面對著嚴重或慢性的壓力,會讓孩子發育中的大腦的杏仁核變大,導致前額質持續緊張,結果會造成孩子反覆受到焦慮和抑鬱情緒的影響。在美國矽谷,有80%的高中生報告自己的焦慮程度正處於中度到重度的水平。

針對父母過度控制孩子的問題,享譽全美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博士與親子互動和焦慮管理教育專家奈德·約翰遜強強聯合,共計60餘年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和一手的臨床案例和諮詢經驗,總結成了《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律》這本書的內容。本書在美國一經上市,就登上了亞馬遜科學育兒類暢銷書榜,並引起了父母的熱烈討論。

《自驅型成長》的核心觀點是: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動機,才能使這種願望成為可能。

父母應該成為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諮詢顧問,而不是孩子的老闆或是經理人。需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孩子終身成長的思維,使之能夠靈活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未來的挑戰,獲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長,更優異的學習成績和更高水平的職業成功。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兩位作者在書中分14章節的內容進行闡述,適合父母1天學習1個章節的內容,你只需要2周你就能完成學習,並且掌握70條切實可行的方法運用到你的育兒實踐中去,幫助你的孩子找到自主動機——

1。把你的孩子能夠自己支配的事情列成一個清單。想一想,還有什麼是可以再加進這個清單裡的嗎?

2。問問你的孩子,有沒有什麼事是他感覺自己能說了算,可現在他卻管不著的?

3。在制定計劃時,多考慮一下你的措辭。你是會說“今天我們要先做這個,在做那個。”還是會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

4。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達到或超過十歲了,你可以嘗試著跟他說說下面這段話:“我剛讀到一段非常有趣的話,生活裡有四件事會讓人緊張起來:第一,發生了新情況;第二,出了之前沒想到的事;第三,發生了讓你覺得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挨批評或者感到尷尬的情況;第四,出現了你覺得自己難以把控的局面。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為在上班的時候,我如果覺得自己得做某件事,但我有沒有做好完全準備,我就會很有壓力。有沒有什麼事,也會讓你覺得有壓力?”找到你自己生活中的壓力,隨後聊聊這個話題,透過這種方式,你就是在構建一種對於壓力的意識,而這恰恰是遏制壓力產生負面影響的關鍵步驟,應對壓力時,認識它,表達它,最終才能駕馭它。

正如樊登老師所說的那樣:“當把孩子控制過緊時,我們不自覺地淪為解決問題的標準機器,奪走了本屬於孩子自己變得堅強、自信的機會。沒有被動要求,沒有評級,更沒有獎勵,但恰恰就是這種‘自驅型時光’。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備經歷。”(記者 溫濟聰)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