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 由 慢話詩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22
簡介識人關心農業,關注民生,初夏的小雨淅淅瀝瀝,田裡的麥苗生長迅速,作者自然會開開心心郊外散心,至於“北風寒”則是一語雙關,一方面下雨會降溫,另一方面,在北宋宣和六年,王之道兄弟三人同時進士及第,金蟾折桂,時號“三桂堂”,王氏文采風流,傳為佳話

雄偉的雄能組什麼詞

宋代南渡詞人王之道在詞壇並不出名,但他卻是蘇東坡的“頭號粉絲”。作為宋代追星一族,他追星的方式非常獨特,就是“君唱我當酬”,讀罷蘇軾詞,就“追和”一首,以蘇軾的詞進行“次韻”創作。

例如,蘇軾有一首《南鄉子》:“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王之道次韻寫到:“風急斷虹收,孤鶩搖搖下荻洲。醉帽盡從吹落去,颼颼。幸有黃花插滿頭。君唱我當酬,千里湖山照眼秋。不見故人思故國,休休。一闋清歌聽解愁。”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王之道與蘇軾遙相呼應,將秋花搖曳,醉裡清歌,詩酒唱和寫得意蘊深厚。據統計,王之道是第一個在詞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詞人,也是宋代追和蘇軾詞最多的一位詞人,這可能和他仰慕蘇軾的才華有很大關係。追和蘇軾詞作的過程,也是他體悟蘇軾人格和精神的過程,表達了一個超級粉絲對蘇軾的崇高致敬,人生況味盡在詞中。

王之道在南宋初期,堅定抗金,提出先打敗“金人”,然後“休兵”以“息民”的政治主張。他關注民生,為官施政心繫天下蒼生,把百姓安危疾苦掛在心頭,體現在他的詩歌中,就是悲天憫人的仁者情懷。

王之道南渡之後,因政治主張和當權者相悖,罷官閒居長達二十年,所以詞作中不光有蘇軾的詞風,也有陶淵明的神韻。例如他寫在宋高宗紹興十三年,也就是1143年的這首《千秋歲》中,就有“斜風橫雨。咫尺高城路。紅蓼岸,蒼葭浦。滯留春色晚,棲泊郵亭暮。”以“棲泊”表達了自己的隱逸思想。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作者以“橫雨”寫家國之恨,讀之令人憤慨,在這首詞的結尾說:“歸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誤”。無奈之下的王之道希望像陶淵明一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希望在“心遠地自偏”中,做一個隱者,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除了關注現實和內心追求,王之道還寫了很多以節令為主的作品,清逸縹緲,例如這首寫在小滿節氣的詩五言詩《遣懷》:

遣懷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

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

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題解:

這首詩的詩題是“遣懷”,遣懷有“遣興”之意,是古人以詩排遣情懷的表達方式。例如杜牧的《遣懷》:“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前兩句寫詩人沉醉歌舞場,後兩句抒發人生不得意、志向無法實現的感慨。

再如陸游的《遣懷》:“山澤荒寒外,門庭寂寞中。厭聞鳩喚雨,常羨鵲知風。逆境嗟行遍,閒愁幸掃空。今晨有奇事,簫鼓賽年豐。”詩人一生主張北伐,但未能實現報國之志,隱居山陰後,門前鞍馬稀少,頗感寂寞。聽風沐雨,閒愁幾許,生活境況安閒,賀歲的鼓聲激起了詩人的回憶。

註釋:

1。 步屧:行走;漫步。

2。 攢:聚集。這裡指雲攢聚在一起。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賞析:

“步屧隨兒輩,臨池得憑欄”

。第一句就寫出了作者跟著孩子們出遊的歡樂景象。詩人穿著木屧,邁著悠閒的步伐,在兒孫的陪伴下出門散心,走到一座亭子前,臨池而立,憑欄遠眺,十分愜意。

古人喜歡遠足踏青,但很少提及出遊會穿什麼鞋子。這裡作者寫自己穿的是“屧”,這是一種木質鞋底。《宋書 · 謝靈運列傳》:“靈運因父祖之資,生業甚厚。奴僮既眾,義故門生數百,鑿山浚湖,功役無已。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喜歡爬山的謝靈運把這種鞋進行改造,便於攀爬,穿著它爬山行走自如。

第一句寫得十分閒散,為下句“

久陰東虹斷,小滿北風寒

”做了鋪墊。作者為什麼和家人出遊呢?第二句給出了答案。連續陰霾天氣,明明到了小滿節氣,進入了夏天,卻有“北風寒”的感覺。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俗話說“東虹日頭西虹雨”,意思是東邊有“虹”,說明雨勢東移,就會下雨。小滿前如果有充沛的雨量,就能為小麥灌漿提供滋養,農作物就會漲勢喜人,顆粒飽滿。而作者說“東虹斷”,也就是東邊的彩虹斷續出現,天氣陰雨連綿。

識人關心農業,關注民生,初夏的小雨淅淅瀝瀝,田裡的麥苗生長迅速,作者自然會開開心心郊外散心,至於“北風寒”則是一語雙關,一方面下雨會降溫,另一方面,在北宋宣和六年,王之道兄弟三人同時進士及第,金蟾折桂,時號“三桂堂”,王氏文采風流,傳為佳話。

然而南渡之後,王之道一直未被重用,閒居長達二十年,王之道“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的心裡一直裝著社稷百姓,他曾自述:“之道生長田間,自為兒童時,志在與民除害興利”。他引用東坡詩說:“吏民莫作長官看,我是識字耕田夫。”如今真的隱居田園,壯志未酬,豈不“

心寒

”。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點水荷三疊,依牆竹數竿

”。第三句白描了一幅夏日的清涼圖景,眼前是水落荷葉,荷葉在夏風中飄搖,層層疊疊,一會兒鋪展開,一會兒重疊在一起,這是一幅動感十足的畫面。遠處是牆角數杆翠竹,不懼風寒,挺直腰桿,像是少年的自己。

靖康初年,王之道任和州歷陽縣丞,有一年久雨成災,有幾個豪強家的圍牆垮塌,當地豪紳要求官府趕緊派民夫修築,州官讓王之道督促此事。正義凜然的王之道對其中一個喊得最厲害的實施鞭刑,豪紳們只好自己出資修牆,減輕了百姓負擔,得到村民的誇讚。南宋詩人尤褒說王之道:“官吏得逃責,百姓免餓殍。”

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

”,尾句抒發感懷,詩境疏澹蒼涼。天氣突然轉晴,心中不免歡喜,放眼遠眺,遠山上籠罩著悠悠白雲,鏡頭拉開,拉遠,鬱結的寒氣紓解開了,胸中的鬱悶隨著晴好的天氣排解了,但是作者並沒有忘記的志向和使命。

宋代王之道寫在小滿節氣的《遣興》:一生壯志未酬,詩意疏澹蒼涼

他曾在《登清淮樓》中說:“大劍長刀秋正憂,淡煙疏雨暮還愁。誰能不討清河朔,誓楫當期祖豫州”,詩境蒼涼中湧動著作者恢復中原的期盼。

王之道生逢亂世,飽受戰亂之苦、喪家之痛,然而“位卑未敢忘憂國”,無論身居廟堂,還是閒居在家,他的心裡始終有百姓,他常說:“凡有利於民者,往往以死爭之”。他以身許國,卻報國無門,胸有良策,卻壯志難酬,他詩詞中的愛國精神和愛民護民的思想值得我們敬仰。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慢話詩詞

朱淑真這首《初夏》,從春花零落寫到夏花初開,讀來動人心扉

二首石榴詩,蘇舜欽穿越時空清幽靜謐,韓愈榴花耀眼寓意無窮

宋祁的落花詩:字字有情,處處有我,託物寓情,花之殤便是我之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