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 由 營銷之美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22
簡介而在經營效率上,李寧持續夯實“肌肉型企業”戰略,聚焦消費者、市場、商品與賣場,不斷提升全渠道、店鋪運營、庫存、商品經營、組織架構和成本六個效率指標

李寧品牌什麼時候建立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品牌的複利

說起中國的運動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會是誰?

我想很多人答案,會和我一樣,是李寧。

在中國的商業語境中,有兩條規模化成長的路

,一種是成為大的企業,一種是成為大的品牌,前者對應的外生力,透過資本擴張,實現體量上的快速膨脹;後者對應的是內生力,是自己長起來的品牌,它不僅需要“規模效應”,更需要持續盈利能力。

“我一直希望做一箇中國的運動品牌”,正如在一檔採訪節目中,李寧如是說道,“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要做一家能賺錢的公司,不是很難,但做成一個品牌,真的很難。我們所等到的,是新生代成長起來了,他們並不拒絕國貨,給了國貨品牌發展的空間。”

這個世界上除了規模,有一些東西依然是有價值的。對於品牌而言,需要找到符合你的複利曲線和模式,把品牌的定位做到極致。

成立三十二年的李寧,正是在經歷了四個不同階段的競爭後,迴歸品牌價值定位,以及品牌的複利增長的模式。

品牌初創階段:1990年-2003年

,李寧以品牌化形象填補市場空白,在與以OEM起家的晉江系品牌的競爭中,快速崛起;

品牌發展階段:2004年-2008年

,以港交所上市為新起點,李寧在專業化、國際化的道路上高速發展,支援中國奧運代表團出征雅典,簽約NBA知名球星奧尼爾,成為NBA官方合作伙伴,並逐步建立李寧運動科學研究中心,推動李寧品牌專業科技實力提升;

品牌轉型階段:2009年-2013年

,在金融危機和行業週期波動的大背景下,李寧開始渠道變革,從批發模式向零售模式轉型,經歷了低谷陣痛期;

品牌煥新階段:2014年至今,

李寧不斷追求“李寧式體驗價值”,透過“三大聚焦、六大效率”,打造“肌肉型企業體質”,帶動品牌重回增長高位。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或許,從短的時間週期來看,品牌的成長可以歸因於外部紅利。但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你

會明白商業世界存在著客觀規律。

它會告訴我們,從發展到成熟,必須邁過過程中對路

的依賴,並迭代出全新的版本。

正如在當下不斷湧現的,踩著時代和資本紅利而起的新品牌中,只有那些真正相信和尊重客觀規律、直面現實的,才能夠穿越牛熊,蛻變成真正的品牌。

李寧,正是跨越成長週期的中國品牌樣本。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迴歸增長曲線

在最新發布的2021財年年報中,我看到的是營收規模和經營能力雙增長。

2021財年內,李寧集團收入達225。72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比上升56。1%。淨利潤40。11億元,同比增長136。1%,整體毛利率為53%,同比上漲3。9個百分點。在營收和淨利潤增速上,分別約為耐克的2。95倍和1。08倍。

尤其在“國產替代國際品牌”的風潮中,李寧抓住了國貨替代增量。據第三方統計資料顯示,相比2018年,李寧2021的市場佔有度上漲兩個百分點。

或許單看資料,兩個百分點的佔比提升並不多,但放在整個中國運動服飾產業的規模來看,

個百分點

的提升是非常大的,領先於其他國產品牌。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除了規模增速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是現金流儲備,尤其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財報資料顯示,李寧去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65。25億元人民幣,相較於2020年的27。63億,增長了一倍有餘。

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回升,反饋出李寧在公司渠道收入的增長,以及新品銷售的強勁。

整體零售流水實現超50%-60%的高段增長,新品(國際市場和李寧YOUNG除外)的零售流水佔比達86%。同樣在流通環節的渠道存貨結構上,新品(六個月或以下)佔渠道存貨的92%。

線上下渠道中,新品貢獻的銷售收入佔比實現60%-70%的高段增長,佔比提升7個百分點,新品在三個月、六個月的售罄率分別改善13%和14%。李寧集團現金週期維持在20天的健康水平,線下終端零售折扣改善超過3。5個百分點。

在10年前經歷短暫的庫存危機後,如今李寧的庫存管理能力可謂強大。

10年間的變化背後,是李寧企業“內功”的持續加強。

在渠道收入結構上,李寧的電商渠道持續發力,連續五年保持24。73%的年均增長率,已經佔整體銷售收入的約30%。線下渠道持續拓展,2021年李寧銷售點總數為5935家,同比增加23家,對比營收的高速增長,可以看出單店效率正在穩步增長。同時,兒童業務李寧YOUNG,正在呈現明顯的擴張之勢,銷售點數較2020年新增181家,達到1202家。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銷售點數量增長的同時,李寧也在渠道方面開始發力“大店”。2021年,李寧首次實現了第一家月零售流水超過千萬元的大店,並將在未來持續完善大店矩陣,同步推進店鋪結構最佳化,加速清理虧損、低效和微型面積店鋪,

讓“高效大店”帶動線下渠道的高增長。

在貫徹“

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

”的戰略方向,以及 “

三總部兩基地

”的戰略落地,李寧鞏固了業務發展,實現李寧式體驗價值的同時,也打通了設計、研發、生產、物流等上下游環節,逐步完成了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的建設。

而在經營效率上,

李寧持續夯實“肌肉型企業”戰略,聚焦消費者、市場、商品與賣場,不斷提升全渠道、店鋪運營、庫存、商品經營、組織架構和成本六個效率指標。

這一戰略的推進,也提升了企業資金利用率。在營收大幅增長56。1%的同時,運營資金佔收入比例下降2個百分點,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意味著經營效率的同比提升。

相較於財報上的量化指標,或許消費人群的變遷,以及“肌肉型企業”體質的打造,更能夠呈現李寧“內生力”的一面。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商業的本質是人

商業的本質是人。不同年齡層的人群,所呈現出消費需求差距,形成了不同的品類機會,我稱之為“代際紅利”。回溯中國運動產業的三十年,人群的演變,也在影響著產業的競爭規則。

第一階段:從90年代到2000年左右

,體育用品的消費在初級階段,供應不充分,那時只要你能做出產品,有渠道鋪貨,就能賣出去,產品功能方面並沒有太大的需求;

第二階段:2005年以後

,市場逐步開始轉變,供應變得越來越多,產品加工轉移到了中國,富餘的產能轉向做國內市場。企業競爭策略都一樣,推出類似的產品,拼的是渠道,你開一家店,我開兩家店,再到價格戰;

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

,隨著Z世代步入職場,對運動產品的需求影響著消費選擇。他們不再有“國外國產”的品牌隔閡和消費包袱。

隨著運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運動鞋服已不單單是以功能性為主的“運動時候的選擇“。運動品牌設計元素的多元化,使得在專業運動人群和運動愛好者之外,越來越受到Z世代人群的歡迎,被用於日常休閒穿搭。

新生代,就是新的消費力。

從1990年以原創品牌面世,到自我變革,重回增長曲線,李寧之所能如此抗週期,主要原因在於:

一方面,從專業運動和運動生活兩個維度,將產品與運動及生活方式場景強掛鉤,佔領了核心使用者心智。

另一方面,透過線上線下體驗設計,綜合服務、營銷、店鋪、電商等觸點,詮釋“產品體驗+購買體驗+運動體驗”的李寧體驗式價值,將“專業運動基因+運動潮流表達”的品牌記憶,傳遞給消費者,潛移默化地覆蓋更大的消費範圍。

這背後,離不開兩個支撐點:

第一,李寧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方向,豐富專業產品體系,搭建“”和“弜”等專業科技平臺,融合多元化運動潮流風格,並透過多品類矩陣及多渠道佈局,最佳化生意模式。

李寧在各條產品線上實現均衡增長。其中,運動生活品類保持突出的表現,全年錄得71%的零售流水增長;專業方面,跑步、籃球健身品類增速也顯著提升。儘管運動生活品類高速增長,跑步、籃球、健身等組成的“專業運動品類群”,還是佔據著李寧近60%的份額,專業運動依然是李寧的核心。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在品類顆粒度上,李寧正在深耕細分品類價值,正如李寧所說:“過去幾年,我們一直持續著投入在籃球,如何讓一雙籃球鞋配得上CBA的球星,配得上NBA的球星;如何讓一雙跑鞋,配得上一個馬拉松冠軍;如何把一些科技功能材料,應用到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產品會成為同步於世界領先的科技水平和引領能力,過去幾年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還是很有效的。”

在品牌認同上,李寧也將中國文化符號與專業產品進行融合,展現了品牌獨特的駕馭能力。例如,透過 “反伍”系列,將街頭籃球文化融入中國城市特色元素;以日進斗金、滑板

和櫻花等IP系列產品,連線運動與生活潮流,為消費者提供生活方式新選擇;與傳奇滑手Erik Ellington、法國藝術家DFT、成龍功夫等聯名跨界合作,幫助品牌觸達更多元的消費圈層。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第二,在運營效率的夯實上,李寧以“肌肉型企業”為錨,建立起高效的內外部協同,進一步控制不必要的費用開支,最佳化經營利潤率。從而建立可持續發展、以及可持續提高盈利能力的經營體制,持續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

在商業觀察中,我看到過很多企業,秉著“搏一把大的”的理念,透過資本、槓桿,能夠快速撬動規模上的增長,這種增長模式是脆弱的、虛胖的,市場風口一轉,就容易被內部經營效率拖垮。

李寧的“肌肉型企業”的實質,正是透過結構和流程最佳化,提升抗風險能力,實現規模增長、經營效率的同比提升。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更考驗企業的“內部修為”,李寧的“肌肉型企業”顯得更為重要。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品牌從內生長

在拳擊主題電影《洛奇》中,有這麼一段經典臺詞,“勝利的關鍵不是你可以打出多重的拳,而是你可以承受住多重的打擊並且能夠一直向前”。

同樣,對於可持續向上增長的商業模式而言,看的不是長板,而是沒有短板,它意味著

全維度的經營能力

李寧“肌肉型企業”所包含的,正是“三大聚焦、六大效率”,即聚焦消費者、商品與賣場、市場,往外延伸一層是追求全渠道、成本、組織架構、商品經營、庫存和店鋪運營的效率。

六大效率,組成了企業內生力的肌肉群,它們協同發力,支撐起“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落地,實現全品類的均衡增長。

下面,我來圍繞

商品、庫存、渠道和供應鏈

四個維度,逐個拆解李寧“肌肉型企業”的打造。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商品經營:強化商品運營管理,完善商品計劃體系

具體來說,

李寧

縮小商品寬度,增加核心款深度,並建立起“月度計劃、周度銷售回顧”的敏捷反應的機制

,快速將業務一線的問題,反饋到運營決策端,並透過短週期的計劃,指導日常銷售管理活動,針對性地調整折扣力度,加速當季商品的消化,剋制打折的力度,提升售罄率。

此外,任何產品最終都要邁向“商品化”過程,它需要透過流通環節和終端轉化情況的把控,來驗證產品的商業化價值。李寧透過連通各環節資料反饋,能夠進行快速驗證和策略調整,進而充分實現商品的價值,並透過市場反饋加速迭代產品,保證使用者的產品體驗。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李寧有的放矢、快速最佳化,以“問題導向”實現決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避免決策鏈路的“臃腫遲鈍”。

庫存效率:用合理的庫存做更好生意

良好的庫存管理,需要的是一個動態平衡,太多了,會造成庫存積壓,成本不可控,太少了,不能放大新品效能,影響收益,這背後需要克服最大不確定性——需求不確定性(預測的準確度、及時性),最終確定合理的庫存。

這需要企業數字化能力,以及建立一條快速反應、實時共享的極致。

李寧每週會識別庫存風險,建立起全公司庫存共享的資訊平臺,及時消化老品和滯銷新品,確保庫存總額和結構處於合理水平。並根據月度計劃,加強終端門店的調撥、集約和下沉,實現“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平衡,提升庫存管理的靈活性。

這背後,

企業數字化和內部流程改造的結果

,缺一不可。

渠道效率:拓展高質量可盈利店鋪

在傳統的認知裡,“渠道”是商品流通的環節,而在李寧的語境中,

“渠道”是“品牌觸點”

,是使用者與品牌的連線,無論是親身經歷、身臨其境,還是間接分享、一眼瞟過,人們與品牌的每次接觸都會形成體驗,形成感知、印象與記憶。

在明確由“直營高效店矩陣建立”到“批零協同升級”後,李寧正在加速“渠道”向“品牌觸點”的轉化。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對此,李寧加速優質店鋪開設,於核心城市開設地標性旗艦店,持續改善店鋪形象和店鋪質量;零售運營方面,注重單店經營表現,打造一個個運動文化的“社群”。

供應鏈:變被動生產為主動生產

起勢靠品牌力,成事供應鏈,穩定的供應鏈基礎,能使品牌在版圖擴充套件時更加遊刃有餘。

這需要品牌形成與供應商之間穩定的、長期的夥伴關係,持續評估、確定核心供應商,提升核心供應商的訂單佔比,和對產能、定製化需求的保障。截至年末,供應商數量增加4家,鞋增加7家,服減少3家,前三大供應商產能佔比超45%。

而比起純實物的消費升級,基於場景的體驗經濟更值得關注。

基於“肌肉型企業”的打造,李寧才能在與使用者接觸的每個MOT(Moment Of Truth),傳遞出“產品體驗、購買體驗和運動體驗”的李寧體驗式價值。

MOT(Moment Of Truth)是由北歐航空公司前總裁卡爾森提出的,他認為關鍵時刻是客戶與企業的各種資源發生接觸的那一刻,這個東西很重要。

比如洗車場景,我們公司樓下的洗車店,你去提車,往那一坐,主動提一瓶水,你洗完車,坐到車上,又發現兩瓶水,其實這兩瓶水一共就 4 塊錢,用的還是農夫山泉,但卻產生了 40 塊都解決不了的感覺。

對於每一位使用者而言,感受到的是一個“用運動點燃激情”的李寧。但在背後,李寧圍繞消費者、市場和商品賣場,實現商品經營效率、庫存效率、店鋪運營效率、全渠道效率、成本效率、組織架構效率這六個方面的效率提升,是持續的、刻意練習的“練肌肉”的過程。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練肌肉是個特痛苦的事,每天都得堅持,一個星期不練,對手就能夠察覺到,

你只有不斷去練,把它練成一種習慣,才能固化為企業的共識,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成長動力。

“增肌”的李寧,與中國品牌生長的邏輯

專業主義者的勝利

近幾年,國貨崛起的聲浪迭起,從表面上看,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但事實上,在潛移默化中,一些服飾品類如運動服飾行業,已經實現“華麗轉身”。

抓住一輪輪行業景氣度上升的機會,給堅實的品牌核心注入新的理解和活力,推動行業整體進入下一個增長週期。這個過程中,走得更早、更遠的品牌,收穫也更大。

森林裡最能承受風暴的,往往是根基扎得夠深夠穩的那棵樹,在事事講究專業的競技體育行業,運動品牌沒有捷徑可走。

在中國,在未來,誰才會獲得成功?我想是專業主義者。那個只靠生意嗅覺,膽子大,酒桌文化就能賺到錢的時代,正在過去(不是說已經沒錢賺,是正在式微)。

專業主義者、掌握技術的人賺錢的時代到來了,它是基於對客觀規律的理解和尊重,持續地做出系列的、大機率正確的決策。

從“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戰略,到聚焦“產品、消費者、商品與賣場”打造肌肉型企業,這是基於對客觀規律的理解,對品牌的不斷改造和適應的過程。

或許,從偉大的企業,到偉大的品牌,以李寧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行走在路上。

編輯:Mark

總編:沈帥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