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七十二作坊

  •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19
簡介”我仔細打量那榨油的木製油床,簡單得甚至有些簡陋,一個箍和幾個楔子便組合成了榨油機器,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

磨豆腐怎麼畫

作者:陝西西安市水文局 秦延安

雪沒有落下來,雨卻飄搖了一地。遠山如黛,近水清幽。被雨水洗過的白牆黑瓦更加分明,就連漆黑的門窗也被映得光亮,給臨近春節的作坊鎮平添了一分詩意。我們行走於此,如徜徉在一幅水墨山水畫中。

雖然雨後寒意陣陣,但鎮上游客依然不少。門店前一串串紅燈籠,一面面迎風招展的旗子,和著各種吆喝聲熱情洋溢地招呼著各方遊客。我仔細辨認著那些作坊的招牌:油坊、磨坊、染坊、醋坊、粉坊、絲坊、糖坊、掛麵坊、中藥坊、鐵匠鋪……這些帶有歲月印痕的店名,一下子將我們帶回舊日的記憶。

我們順腳走進榨油坊。寬敞的榨油坊分為兩部分,一邊是擺滿各種油壺的櫃面,一個女人守在櫃檯前正在向顧客介紹壓榨好的菜籽油。另一邊是操作間,兩個中年男人,一前一後,密切配合著推動撞錘榨油。見我們圍觀,男人們更是喊起了號子:“手要穩、勁要勻、出油多、奔小康……”我仔細打量那榨油的木製油床,簡單得甚至有些簡陋,一個箍和幾個楔子便組合成了榨油機器,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隨著男人拽動撞錘上的拉繩,來回奔走,撞錘狠勁地撞向箍上的木楔子。每撞一下,便發出“呯”的一聲,如地動山搖般震人耳目。這一種原始的借力打力,硬生生地將固束在油床裡的熟菜籽往一塊擠。每一次撞擊都是亢奮有力,於是,那濃香撲鼻、醇釅清亮的菜油便從一層層堆起來的油床夾縫裡,如滲血般汩汩地往外冒。那四溢而出的油香,便如池塘裡泛起的漣漪擠滿了一屋子。看著男人不慌不忙的腳步和女人不急不緩的招呼,我知道,他們對自己的榨油技藝是很有信心的。

出得油坊,便是豆腐坊。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每到年節時,便要和母親去磨豆腐,一磨便是兩大框,一家人要吃一個春節。和兒時驢拉碾盤磨豆腐不同的是,小鎮是手磨豆腐,經營者是母女倆。作坊內石磨、過濾木架、灶臺等製作裝置齊全,櫃檯前掛著免費品嚐、免費體驗的牌子。朋友好奇地拽著丁字形的磨把,撅著屁股往後使勁,然後又順著磨把兩頭空中吊著的繩子往前推,那兩扇水桶粗的磨盤便如齒輪般轉動起來。隨著磨盤裡泡好的黃豆滾落,一股股乳白的豆汁從磨盤間擠出,如瀑布般瀉到磨盤下的木盤裡。朋友才推了兩下便氣喘吁吁,店裡的老婦接過他手中的磨把示範道:“你推和送都不要太使勁,要借力送力,就這樣,輕輕地磨盤便轉起來了。”看著老婦輕而易舉便讓磨盤轉得歡快,朋友感嘆道:“看來每一行,都有它的技巧,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勝任的。”也許因為臨近年節,來店裡的人特別多。我這才注意到櫃檯上空掛的一溜木牌,上面用紅筆寫著:豆腐乾、豆腐乳、豆粑餅、豆腐皮、豆豉、豆腐、豆花、豆芽……來的人既有老主顧也有像我們一樣的外來遊客,店家一會切豆腐,一會盛豆花,一會稱豆芽,忙得不亦樂乎。一張笑臉,如迎春花般令人興奮。我們在豆腐坊吃了一碗豆花,才心滿意足離去。

剛出豆腐坊,一股濃烈的酒味便撲鼻而來,我們又被吸引進了斜對面的燒酒坊。只見店鋪裡擺著一瓶瓶待售的白酒,旁邊有散酒供遊客品嚐。看起來澄清透明,顏色橙黃,小飲一口,酒味醇香,味道甘甜。我們好奇地進入後院,只見院中搭了個簡易爐灶,正在用柴火蒸煮一大鐵桶酒糟。師傅給我們講解,酒糟一般需要提前個把月備好,然後用鍋蒸熟攤涼,再加入適量酒麴,攪拌均勻後倒入密封的大酒缸內發酵,最後才開始上灶燒製,所以叫燒酒。而這燒酒的關鍵也是對火候的把握,火太猛了,燒出的酒會有糊味,苦澀得難以入口;火勢跟不上,又失去了燒酒獨有的烈味,淡得如水般沒有醇勁。除此之外,還要保證一定的出酒量,畢竟用來燒酒的糧食浪費不得。聽著師傅的講解,看著那一股股騰空而起的水蒸氣,以及瀰漫開來的醉人醇香,我貪婪地呼吸著。除此之外,還有竹坊、掛麵坊等,一家接一家,每一家都讓人看到農耕文明裡的匠心獨具。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每一項技藝都有一個傳奇,每一個作坊都有一段故事。在這些即將消失的原始老作坊裡,我們不僅被深邃的秦巴文化所吸引,更被匠人們的超高技藝所折服,而這一切都是中華文明的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