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 由 自說文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1-06-05
簡介很多人說,若沒羽箭理解為“連羽毛沒入的箭”,張清的綽號就和小李廣花榮重複了

莫讀音是什麼意思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在《水滸傳》中,綽號文化十分顯著。書中許多人物都有綽號,比如沒毛大蟲牛二、飛天夜叉丘小乙、生鐵佛崔道成、鎮關西鄭屠、賽伯當王四等。至於梁山108將,更是人人都有綽號,比如玉麒麟盧俊義、青面獸楊志、一丈青扈三娘。有些人甚至有兩個或更多的綽號,如宋江,他即可以叫“及時雨”,也可以叫“呼保義”,還可以叫“孝義黑三郎”;豹子頭林沖,還有個綽號叫“小張飛”;小李廣花榮,也叫“神臂將軍”等。

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六的叫張清,綽號“沒羽箭”,是八驃騎之一。

張清原是東昌府虎騎,出場很晚,直到第七十回才現身,不過他出場表現倒是很不錯,憑藉一手飛石,連打梁山魯智深、林沖、楊志、呼延灼等十五名大將。後來,吳用設計,活捉張清,張清歸順梁山。南征北討期間,張清表現不少,還迎娶了美貌的仇瓊英,生下兒子張節。可惜,徵方臘期間,張清和董平立功心切,急於復仇,結果雙雙戰死。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張清形象

關於張清,有爭議的不僅是他的武藝,還有他的綽號。

“沒”是個多音字,既可以讀作“梅”音,表示沒有;也可以讀作“莫”音,表示消失。而且這兩種讀音,都可以解釋張清的綽號。然而,作為綽號,“沒羽箭”的“沒”,終究只能讀一個音。那麼,“沒羽箭”的“沒”,究竟該讀 “méi” 還是 “mò” 呢?

從張清的暗器說起

張清是一員虎將,常規兵器是槍,飛石可以說是他的暗器,常能攻敵不備。正因為出其不意,所以關勝、魯智深、楊志等人,明明武藝不輸張清,但面對張清時,卻依然躲不過飛石,甚至被打得頭破血流,心驚膽寒。

張清手拿石子,喝聲道:“著!”石子從肋羅裡飛將過去。張清又一石子,錚的打在盔上,嚇得楊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基於此,很多讀者認為,張清的飛石主要特點是奇,故而“沒羽箭”之“沒”,讀音應該為“méi”。這種讀法,是把飛石比喻為沒有羽毛(箭羽)的箭。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楊志形象

然而,沒有羽毛的箭有箭鏃和箭桿,實在是很難和石頭建立聯絡。如果把石頭比喻為短小傷人的箭鏃(箭頭),倒還合理,比如張清的妻子仇瓊英,她也善用飛石,其綽號就是“瓊矢鏃”,顯然這是把她的飛石比喻為箭鏃、箭矢。

另外,張清的飛石並不只是起到出敵不意的目的,因為其本身力度就很大,有很大的殺傷力,這從原著中也能看到。

飛石的威力有多大

張清與敵人交手時,飛石的作用到底如何?我們看看原著中的具體表現,就能知道。張清曾一日之內連打梁山十五員大將,盧俊義攻打東昌府時,已經有郝思文和項充兩人落敗,等宋江攻打時,張清又打十三人,徐寧是第一位。

徐寧去趕,張清把左手虛提長,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覷得徐寧面門較近,只一石子,可憐悍勇英雄,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馬。

張清用飛石擊中徐寧的眉心,徐寧直接翻身落馬,這就說明他的石子力度並不小。當然,這裡提到了張清距離徐寧較近。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徐寧形象

徐寧戰敗後,錦毛虎燕順上前,結果“

打在鏜甲護鏡上,錚然有聲

”;百勝將韓滔繼續,結果更慘,“

鼻凹裡打中,只見鮮血迸流

”;天目將彭玘不甘心,還沒靠近張清,就被張清飛石擊中面頰,還丟了三尖兩刃刀;緊接著醜郡馬宣贊,他被打中嘴角;而呼延灼上陣時,雖然沒受傷,但“

手腕上早著一下,便使不動鋼鞭

”。

步軍劉唐憤而上前,結果也被張清一石子打倒在地,還被活捉了;楊志出馬,被飛石擊中盔甲,嚇得撥馬而回;雷橫和朱仝雙馬齊出,結果一個額頭中石子,撲倒在地,另一個脖子中了飛石;關勝掄著青龍刀出戰,被張清飛石“

正中著刀口,迸出火光

”;董平連續多開兩顆飛石,但最後還是被擊中;索超被飛石“

打在臉上,鮮血迸流

”。

上梁山之後,張清用飛石打傷過嵩州都監周信,還打得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

“額角鮮血迸流”“雙手掩面”

。八十萬禁軍都教頭丘嶽,也被張清飛石打得落馬,還打落四顆牙齒,鼻子嘴唇也都破了。南征北戰時,張清打中過遼國猛將阿里奇左眼,也曾把耶律國寶打得,翻筋斗落馬等。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張清卡片

張清又早按住鞍鞽,探手去錦袋內取個石子,看著番將較親,照面門上只一石子。卻似流星飛墜,弩箭離弦,正中阿里奇左眼,翻筋斗落於馬下。

這些例子足以證明,張清的飛石,不僅奇特,令敵人難以察覺,而且力度極大,輕則打得對手敗退,重則打傷敵人,甚至能致命。

我們從仇瓊英的飛石,也能看到這一點。

仇瓊英與張清一樣,善用飛石。梁山好漢征討田虎時,曾與仇瓊英交手。結果一場戰役下來,扈三娘被瓊英打中手腕,丟了刀;林沖被瓊英打中臉上,鮮血迸流;就是皮老骨硬的李逵,被飛石打中兩次後,一樣流血。

倘若飛石只是“在奇不在力”,那麼瓊英不可能把人打傷,尤其是把李逵打傷。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仇瓊英

作者贊張清的贊詩中,也說過“

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歸空”以及“飛來猛將不能逃,中處應令倒旗鼓”

。贊詩雖然常常誇張,但顯然說出了張清飛石的力度,否則不可能“但著處命歸空”。

換個角度來說,若飛石僅僅是“在奇不在力”,那它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真正殺敵,若要真正殺敵還需要其他兵器。但從張清的表現來看,顯然不是這樣,很多時候,他甚至不用槍,而直接用飛石。

沒羽箭之“沒”的讀音

既然飛石在奇也在力,那麼很明顯,沒羽箭之“沒”,應當讀“mò”。只有讀“mò”,才能表現張清飛石的力度。因為,這種讀音是“射石飲羽”的典故,和李廣等人(不止一位,下面會說明)有關。

西漢名將李廣,箭術高明,百發百中,另匈奴人都為之害怕。他鎮守右北平郡期間,匈奴人畏服,還稱李廣為“飛將軍”。匈奴人怕李廣,李廣在任期間,他們幾年都不敢侵犯。《史記》中,記載過李廣射石的事。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李廣影視形象

​李廣有一回出去打獵,看到草叢中的石頭,誤以為是老虎。於是他拈弓搭箭,正中“老虎”。靠近一看才知道,原來不是老虎,但那隻箭卻已經深深沒入石頭中,連箭羽都沒入石頭裡了。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再次射石頭,卻發現箭再也射不進去了。

後來,唐代盧綸還寫詩說“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

把石頭誤認為老虎,顯然距離很遠,但即便如此,李廣卻能把箭羽都射入石頭中。這足以說明,李廣箭術精準,而且力度大。這就是“射石飲羽”的典故由來。張清綽號“沒羽箭”,其實也是比喻他的飛石奇準而且力量強。

很多人說,若沒羽箭理解為“連羽毛沒入的箭”,張清的綽號就和小李廣花榮重複了。

事實上,水滸中綽號重複很正常。比如關勝和聞達,綽號都是“大刀”。還有打虎將李忠,他的綽號不僅是因為身體強壯,也是因為他祖上是李廣,因為他的贊詩中說過“

李忠祖是霸陵生

”,而霸陵生就是李廣。所以,李忠和花榮的綽號,都和李廣有關。除此之外,書中鮑旭和沈抃綽號都是“喪門神”,郝思文和童裡合綽號也都是“井木犴”。若論綽號中帶“龍”或者“虎”字,那就更多了。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關勝形象

所以,不能因為有重複,就否定張清的綽號和李廣有關。

其實,能“射石飲羽”的神箭手,不止李廣,至少還有三位。一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養由基,《呂氏春秋》記載他曾“

中石,矢乃飲羽

”;《韓詩外傳》記載,楚國熊渠子“

夜行,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

”;《周書》中,猛將李遠“

見石於叢薄中,以為伏兔,射之而中,鏃入寸餘

”。

不過,其他三位沒有李廣名氣大,而且李遠的不太符合,畢竟只是箭頭入石,沒有達到箭羽入石的境界。所以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這個典故是指李廣。

早期張清的贊詩問題

張清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當時是張青),其讚語為“

箭以羽行,破敵無頗。七札難穿,如遊斜何

”。很多人據此分析,認為張清早期就是神箭手,不過後來弓箭改為飛石了。既然石頭代替了箭,自然是沒有羽毛的箭。

沒羽箭張清的“沒”,讀“méi”還是“mò”?

新水滸張清形象

實際上,龔開的讚語頗有點諷刺的意思。因為前面還是說“箭有了箭羽後,就能無偏無頗,精準命中”,但後面兩句則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射不穿七札的鎧甲,射得很歪斜。這似乎也是在暗示,張清的人生之路也是如此。

水滸作者要讚美張清的飛石,不可能沿用龔開的說法。

更何況,水滸成書是個漫長的過程,期間多有取捨,除非宋元話本、雜劇也有證明,否則不能僅憑《宋江三十六人贊》,就認定張清的綽號是“沒有羽毛的箭”,因為這樣的綽號太平淡。

綜上可知,沒羽箭的“沒”字,讀“mò”音,更能表現水滸中張清的飛石準度和力度。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江三十六人贊》《史記》《呂氏春秋》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