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讀過的書都會忘,那讀書到底還有什麼用呢?

  • 由 袁宇在思考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02
簡介所以,這句話不能解釋讀書的意義,反而能多少說明讀書的無意義:吃食物總是會讓人有力氣或者長肉(當然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煩惱),但是讀書卻並不總是讓我們能記住和運用裡面的知識

讀過的書都忘了,讀書有什麼意義

讀過的書都會忘,那讀書到底還有什麼用呢?

最近有興致翻了翻中學時候做的讀書摘抄,在專門的筆記本上,抄寫下了當時認為特別美,或者特別受用的段落和句子。

一方面感概歲月流逝,一方面感嘆過去其實也讀過不少書,同時心中也開始有了一個疑慮,因為看到多年前摘抄下來的這些內容,再次閱讀的時候,基本上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曾經讀過。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內容我都忘記了。

既然讀過的書大部分都會忘,那讀書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同時也詢問了其他朋友,普遍來說,我們都不否認讀書的意義。那麼這些意義都是什麼呢?

食物讓身體成長,讀書讓心靈成長

有一句話是這樣來比喻讀書的意義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實際上,這段話有點偷換概念了。讀書所追求的直接目標,是記住和運用書本里面的知識,而吃食物的直接目標,是有力氣或者長身體,而不是記住。

所以,這句話不能解釋讀書的意義,反而能多少說明讀書的無意義:吃食物總是會讓人有力氣或者長肉(當然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煩惱),但是讀書卻並不總是讓我們能記住和運用裡面的知識。

不過,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類比食物和書。吃過的五花八門的食物,經過我們的消化和吸收,被融入到我們的身體系統中。讀過的五花八門的書也是類似,經過我們的理解和思考,被融入到我們的心靈系統中。

也就是說,食物在被吃進去之前的形態,和被我們消化利用之後的形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同理,我們在書本上讀過的文字,和在我們的大腦裡呈現的形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回過頭再去看以前讀過的那些內容時,我們會覺得很陌生。

吃飯讓我們的身體成長,讀書讓我們的心靈成長。這樣的成長都需要時間的積累(那些抱怨喝水都會長肉的人,也可能會不同意),我們也常常用“潛移默化”來形容,我們思維認知上的成長。

所以,讀書當然是有意義的。

學以致用

著名的生涯規劃師,《拆掉思維的牆》的作者古典,認為學習一定要功利,包括讀書。

他提到,我們從小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怎麼又在玩,沒有讀書啊?”。而你只要一讀書,不管有多慢、讀什麼書,大人就不打擾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個概念:讀書總沒錯。

但實際上,這個思路是錯的。在知識匱乏、非終身讀書的年代,學肯定比不學好;但是在今天知識爆炸、終身讀書的時代,“為什麼”(why)、“學什麼”(what)、“如何學”(how),比“學就好了”(do)更重要。

所以他建議把閱讀做幾個分類:娛樂性的、知識性的和心智提升類的。一定要強忍住買書的慾望,極其功利地分配資源——從自己的需求開始,區分三種閱讀,設定目標,分配資源。

統計資料表明,2016年出版的新版圖書有26。24萬種,也就是說還不包括重版、重印的圖書,也不包括電子出版的書籍。如果要把所有這些書看完,一個人每天24小時不睡覺,假定每本書用3個小時,也需要89年。更何況,我們如果每天能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都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

因此,在注重效率的現代社會,本著學以致用的想法,

要獲取知識、提升心智,選擇讀什麼書、怎麼讀,確實是大家特別需要重視的。

讀書人的氣質

有一句很美的話,說“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

”。所以,讀書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氣質。

曾國藩也說過:“

人之氣質,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

在魯迅的小說裡,“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大概就是讀書人的氣質,即便生活落魄,也依然有一種貴族一般的精神。

在一部法國的長篇小說《刺蝟的優雅》中,女主角之一的門房勒妮,雖然出身卑微,外表冷漠、邋遢,而且總是給人“滿身是刺”的感覺,卻是一個內心世界異常豐富的求知者。

在改編的同名電影中,有一個長長的慢鏡頭,是進入到勒妮狹小擁擠的房間,然後在開啟房間裡另一扇類似於儲物間的門之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大大的漂亮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這樣的一個“私人圖書館”,象徵了勒妮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也正是因為勒妮深藏的氣質,影響了另一位女主角,住在同一棟樓裡的小女孩帕洛瑪。帕洛瑪原本對於自己身處的家庭和環境,有著深深的絕望和厭惡,感覺不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在小說的一開始,她便決定要自殺。而在小說的最後,帕洛瑪決定直麵人生。

所以,

讀書能給我們一片精神上的私有領地,在這片領地裡,我們可以找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結語

有朋友曾經對我說:“我們看電影、看電視,從來不會說要追求有什麼用,那麼為什麼讀書就一定要追求有用呢?”,她說得很對。

比起讀什麼、怎麼讀,我們首先更應該搞清楚的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增長知識、提升心智,又或者,是為了增長我們的氣質。

就像我們的日常飲食一樣,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是為了解饞,還是為了增長體力、保持健康,又或者,是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某種精神上的追求。

有一句西方的諺語說:“你吃什麼,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我想,讀書也是一樣,你讀什麼,就是什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