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16
簡介”卓家傑說,以前橫嶺生產的瓦製品很受歡迎,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橫嶺生產隊大力發展瓦煲製作產業

碑怎麼組詞兩個字

玉州區大塘鎮 大塘村 橫嶺屯

村民均姓卓

這裡有200多年的古窯歷史

至今仍傳承瓦煲製作技藝

橫嶺的窯火翻開了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在玉州區大塘鎮有一個屯,至今仍保留著不少有200多年曆史的古窯,這一座座古窯成為了這個屯的一部立體“村史”。這個屯叫大塘村橫嶺屯,村民均姓卓,祖祖輩輩以製作瓦煲為生。據說,他們的祖先是在清代乾隆年間從廣東梅州遷過來的。

橫嶺瓦煲遠近聞名,曾經遠銷兩廣地區。幾百年來,瓦煲製作技藝在這裡代代相傳。至今,橫嶺屯仍有不少人家保留著祖輩傳承下來的瓦煲製作技藝,並且以此為生。

近日,記者走進這個村莊,探訪那些歷經了百多年歲月的古窯,瞭解瓦煲製作技藝傳承的現狀。

百年古窯場,遍地瓦煲碎片

橫嶺屯坐落在大塘村北面,背靠山嶺,林木蔥鬱。記者跟隨著大塘村黨支部副書記卓家傑走進橫嶺古窯場,只見遍地瓦礫,還有不少瓦煲的模坯,甚至還有較為完整的小瓦煲。

在一個早已廢棄的瓦窯窯口前,卓家傑從一堆瓦礫中拾起一隻較完整的瓦煲,他說,這隻瓦煲有一個細長的“嘴巴”,過去用於煲茶或煲湯、煲中藥,應該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燒製的。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一些古窯的窯口還保留完整。

卓家傑介紹,橫嶺瓦煲有20多種型別,其中以煲飯的瓦煲為最多,其次是茶煲。以前,還專門生產一種玉林本土專用的粥煲,這種粥煲的體形不大,煲粥時將粥煲放進火灶裡面,利用煮菜或煲飯時灶裡的火炭來熬粥。“粥煲放進灶裡後,也不用理會,待從田裡幹活回來,粥就熬好了。”

眼前這座古窯早已停產,但它的窯口仍清晰可見,窯口呈長方形,約有半尺見方,古窯有50多米長。“跟現在的瓦窯一樣,古窯有多個燒火口。”卓家傑說,每隔兩米就設兩個燒火口,左右各一。一次一般能燒3000只瓦煲,一次連續燒16個小時左右。

順著窯尾的方向走,古窯的形狀依稀可辨,只是上面長滿了荒草,很難再見到古窯的“廬山真面目”了。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卓家傑在介紹以前留下來的瓦煲。

“據老一輩人說,以前整個橫嶺屯有古窯20多座,幾乎遍佈整個山嶺。”卓家傑說,以前每一座瓦窯旁邊,都有一個專門用來晾曬瓦煲坯的小曬場,瓦煲的模坯做好後,先在室內晾乾,然後一隻只搬到曬場上晾曬。“現在看上去比較平坦的地方,就是以前的曬場。”

橫嶺瓦煲曾經遠銷兩廣

再往山裡走,只見沿途都是瓦煲的碎片,顏色有淡紅、淺灰、藍黑等,不少碎片的體形比較大。“以前,還可以看到不少300多年前的古窯,可惜的是現在古窯基本都倒塌了。”卓家傑指著一處已長滿荒草的地方說,這是一處清朝時期的古窯遺址,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可以看到古窯的大概形狀,如今已是無跡可尋。

記者走近古窯遺址,扒開荒草還可以挖出不少瓦煲的碎片。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作坊還保留著原來的製作工具。

在山嶺上,至今還有兩間保留完整的瓦煲作坊,裡面還有不少燒好的瓦煲和模坯,工作臺和製作瓦煲模坯的工具也都保留著。工作臺是一塊厚度達10多釐米的硬木板,中間有一個凹陷很深的圓坑。“這是以前做瓦煲的模坯時磨出來的。”卓家傑說,製作瓦煲時,下面有一個能轉動的裝置,工人一邊轉動一邊捏製煲坯。卓家傑還現場演示了一遍製作瓦煲的全套工序。

“這些作坊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那時候也是橫嶺屯瓦煲產業最興盛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製作瓦煲。”卓家傑說,以前橫嶺生產的瓦製品很受歡迎,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橫嶺生產隊大力發展瓦煲製作產業。在那個年代,大塘周邊的生產隊集體食堂使用的瓦煲、飯盅等,幾乎全是橫嶺屯生產的。以前福綿樟木和容縣等地製作的豉油,也全部使用橫嶺製作的瓦盅作為包裝瓶。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以前的瓦煲作坊還保留有部分產品。

在作坊裡,還擺放著不少編織得較為密實的篾筐。卓家傑說,這些都是用來裝瓦煲成品的,橫嶺屯生產的瓦煲不單在本地銷售,還遠銷梧州、柳州、來賓、廣東湛江等地,在銷往外地時,橫嶺瓦煲都是用這種篾筐進行裝運。

瓦煲製作技藝傳承200多年

橫嶺屯的瓦煲製作技藝,是從廣東梅州傳過來的。卓家傑介紹,橫嶺屯村民全部姓卓,他們的祖先卓玉濱在清朝乾隆末年搬到橫嶺屯。“我們的祖籍是廣東梅州定遠縣,世代以製作瓦煲為生。”卓家傑說,他們的祖先西遷玉林時,是三兄弟一起來的,西遷的目的就是要在廣西發展瓦煲生產。

探訪橫嶺古窯場遺址,翻開一段玉林製陶文明記憶

每一隻瓦煲都刻有商號。

為什麼卓姓祖先選擇玉林?卓家傑說,這應該與玉林的地理位置有關。相關史料記載,在宋朝時期,玉林就發揮南流江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加強與外界交往。尤其是玉林曾以生產銅鐵、轉運鹽務、生產陶瓷等為支柱產業。

據介紹,卓姓祖先剛開始遷到現在的大塘圩鎮上,住了幾個月之後,發現那裡的土質不適合製作瓦煲,而橫嶺屯一帶的土質比較適合製作瓦煲。於是搬到了橫嶺屯並在這裡定居下來,發展瓦煲產業。如今,到卓家傑這一代,已是第二十二代。

採寫 | 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耀前 周立華

責編 | 李家州

校對 | 鄧斯奇

稽核 | 李飛月

監製 | 袁長松

出品 | 玉林日報全媒體

【來源:玉林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