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 由 常棣tandy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14
簡介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北京人“正月初一日子刻後祀神”,之後,人們就可以到處求悅目開心之趣了

古代俞是什麼意裡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初一開正與賀正

所謂“初一”,也就是初一是拉開年節序幕之日。

所以古時稱初一為“開正”日。

“開正”,有的地方也叫“開春”或“接神”。“開正”的時刻每年是不一樣的,過去都要根據“皇曆”上的說法來定,不過大致都在初一天亮之前。

“開正”的禮俗歷代不一,但總的來說,都圍繞著一年之始求個吉利,求得新的一年萬事如意的美意。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古人在“開正”這天要“賀正”或“走春”。

《易卦通驗》中說,漢代和六朝時人“賀正”的方式是:

“正旦五更,整衣冠,於庭中爆竹,貼畫雞子或縷五色土於房上,厭不祥也”。《荊楚歲時記》中說,當時人在正月初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唐代人賀正,已有走出去的習俗,謂之“探春”。如《開元天寶遺事》中說:“都人士每至正旦午後,各乘車跨馬,供帳於園囿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

宋元之後,初一賀正的活動就更繁瑣了。

據近代人胡樸安著《中華全國風俗志》雲,北京人:

“初一日各不相往來,人家多吃素餃子。據云,元旦吃素,其功用等於一年。又元旦日不準使水出門,即不潑水,不掃地,蓋以為水土出門即財氣出門也。又是日不準用剪刀,故往往於三十日即將剪刀藏好,恐元旦忘卻也。”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北方數省並於“元旦用面作角(同餃)子。齊俗用素餡者多,省垣謂之水包子,市肆需賣者謂之扁食,亦謂之水餑餑,東府謂之帽飿”。

江南一帶則是“歲朝,開門放爆仗三聲,雲解疫病,謂之開門爆仗“;還要燒十廟香;歸必炷香於家堂司命諸神之前,曰回頭香”。

浙江杭州人:

“元旦日,各族設奠於祠堂,次拜家長。為椒柏之酒,以待親戚鄰里。以春餅為上供,燕列炭於堂中,謂之旺相;貼青龍於左壁,謂之行春;插芝麻於簷頭,謂之節節高;籤柏枝於柿餅,以大桔承之,謂之百事大吉。自此少年遊冶,及時行樂,衣履翩翩,任意徵逐,或彈絲吹竹,或鬥九翻牌,以及舞棍踢球,唱說平話,任意所之,無論晝夜,是謂放魂。”

到了近代,“開正”、“賀正”之說已少見,一般直稱為“過大年初一"。

這天,除前面一些章節介紹的活動外,還有很多其它活動,算得上是“任君為之,雜亂無章,惟求一快

”。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北京人“正月初一日子刻後祀神”,之後,人們就可以到處求悅目開心之趣了。熱鬧處之一是琉璃廠之廠甸,“一日即開市,任人遊覽。”

“每屆新年,傾城仕女,香車寶馬,群向此中心點而來,……無老無幼,無貴無賤……大家均可同樂。”“由是觀者如堵(牆),人稠地狹,擁擠不堪……門之兩側搭有蓆棚,陳賣各物,以人造花卉最能銷售。然較兒童玩物,尚不及百分之一也。”“兒童玩品,氣球為最易銷賣之物……其形圓,其色紅藍不一,飄蕩空中,大有可觀。偶一鬆手,則翻天飛天半,可望而不可及,尤增餘興。三五少年,專以放氣球為樂事,購七八枚或數十枚,纏連一繩,而放諾天際。身坐肆中,興高采烈,追眾人仰望,尤樂不可支,拍掌歡呼聲震數星。”

當時天津人過初一情況之盛,不亞於京城,而且別開生面。

“每屆舊曆新年,商民均仍其舊習,休其業,停其工……謀家室之歡聚。至於元旦,賓朋慶賀,聚眾飲博。耳目所及,大都是焉。雖租界內之商戶,亦多掩扉三日,以一暢其歡樂。”

“元旦日,凡極繁華街衢,皆閉門歇業……娘娘宮大街,則見有紅衣婦女,進香請願,聯袂於途……舉凡北里樂戶,均須到場,打鼓說書。而其裝束又甚奇觀,無論長幼,均著紅花緞衫褲,至於鞋襪,亦無不紅色。加以首插紅花,面塗胭脂,真為一紅人。”

2、初二祭財神

所謂“初二”,是因為大年初二這天,基本活動仍和初一樣,是大年開始的繼續。

不過,許多地方也有些獨特的活動。

北京和北方一些地區,舊時大年初二為祭財神之日,各家要吃餛飩,大概是因餛飩形似元寶,取個吉利。俗稱吃“元寶湯”,取財源如湯似水滾滾而來之意。

錢財,自古至今,乃人之所好,連孔夫子都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因為沒有錢財,是要過苦日子的。所以古人就非常崇拜“財神”。

至於財神為誰,由於各取所好,可就亂了套了。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據宗力、劉群著《中國民間諸神》中說:財神為“中國各階層最普遍的信仰物件之一。

然而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對於財神的認識不完全一致,所奉財神遂因時因地而異。

正如《集說詮真》所說:

俗祀之財神,或祀北郊祀之回人,或稱漢人趙朗,或稱元人何五路,或稱陳人顧希馮之五子,聚訟紛紜,各從所好,或渾稱曰財神,不究伊誰。‘近代又有文、武財神之說,說者以殷代忠臣比干為文財神,關帝為武財神。

又據《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

尚可於財神之旁看到天官、和合二仙、預兆幸福之龍等等(注:此財神或系青龍,以青龍為財神之風氣在山東及浙江頗盛行)。平時財神常系單獨表繪,坐在畫之中央。倘有一女像坐在其旁時,其名稱乃致為財公,而其妻乃稱財母。此原型大約系另一人物,然究竟為誰,似不易確定。’可見財神種類頗多。”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中華全國風俗志》曾寫了當時北方祭財神的一些習俗,也很有趣:

“正月初二日日各家祭財神。其所祭之財神,有由店鋪購者有自小孩手中買下者。此類童子大半為貧苦之家,欲乘此新年機會,撈摸若干錢文,於是做成財神,向各住戶串售,於門口大呼曰‘送財神爺爺來了!‘願意要者,付以一兩枚銅元之代價,即滿意而去。若不要者,亦不能回以‘不要’,蓋避不祥也。只答以‘已有’祭時所供為雞及活鯉魚。又有在家中祭祀不算,必須赴彰儀門及財神廟燒香,並借元寶,惟借一枚須還十枚。”

3、初三老鼠娶新娘

“初三老鼠娶新娘”之說,不僅臺灣有,大陸許多地方也有這種傳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個口頭話,盡人皆知,而且人人這麼做。

原因是老鼠對人類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說老鼠還有一點用處的話,就是廣東人和南方一些少數民族喜歡吃它的肉。因此,老鼠家族一年到頭提心吊膽過日子。

據舊時民間傳說,老鼠也並不是天生本來就專幹壞事的,而是玉帝見人間有人糟踏糧食,不愛惜衣物,派耗子精即老鼠精下界,專門咬人衣物,糟踏糧食。

人們當然一見著它就打。耗子滿肚子委屈,就跑到天上告了一狀,說

人間

對它不公平。王帝見耗子說得可憐,就降了一道旨意,允許

它們

在正月初三夜間可以娶妻生子,任意活動,有人敢破壞耗子的好日子,可以加倍懲罰人類。

於是,代代相傳,正月初三就成了老鼠活動的日子。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據說,每年正月初三夜晚,各地的老鼠都大模大樣,成群結隊行動,尋找樂趣,其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公耗子和母耗子舉行婚禮,以便繁衍子孫。

所以,每年正月初三,人們都儘量早早熄燈上床睡覺,免得打攪了老鼠的喜事,招來更大的報復。人們為了討好老鼠,天黑之前還要在屋裡地上撒些鹽、米、糕屑之類的食物,表示慶賀耗子的吉日佳期。

另外,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老鼠是互相妒忌的,天一黑人們熄燈上床,公鼠、母鼠成群出來,爭風吃醋,胡亂咬起來,結不成親,就會少生小耗子,少糟踏莊稼和衣物。這些說法雖都是無稽之談,但卻反映了人們對老鼠既怕又恨的心理。

不過,就實而論,人們初三很早熄燈上床睡覺,是有道理的。

因為初一和初二“開場”中都累得不可開交,初三早睡正好休息一下,緩緩勁,好迎接新的喜慶活動。

正月初三日,舊時江蘇一帶又稱為“小年朝”。

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這天人們“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意思也是怕這些動作會影響生財。

據殷登國先生近著《歲時佳節記趣》一書中講,“正月初三又叫‘小年朝’、赤狗日'。赤狗是怒之神,遇之則不吉,而*小年朝'這天例應祀祖祭神,所以古代中國人年初三大多不出門、不宴客,而只在自家家中祭祀天地神祇、祖先家神;這種風俗,安徽人也叫作*謝年’或‘送年'。”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殷登國先生此論不知出於何處。不過,《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記載:“南方赤帝,赤帝熛怒之神也。"赤帝,乃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帝之一,是主南方之神。“赤狗是慣怒之神”和“赤帝怒之神”是不是一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但熛怒之神是可怕的,他下了界,人們不敢出門,是可以理解的。

4、諸神下界

所謂“初四神落天”,就是正月初四這天,是“諸神下界”之日的意思。

初四這天諸神下界之說,尚未見古籍記載,大概是源於民間傳說。

據民間傳說,臘月間將諸神送上天庭,好叫他們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一年來在人間的工作情況;他們在上天朝賀飲宴一番後初四這天就得回人間繼續供職。不過也還有另外的說法,說是在除夕午夜之後,萬神就下界,人們要恭恭敬敬“接神”。

總而言之,人們將神恭送,還得將神敬接。過去,人們接神是很鄭重的,在初四下午,要先擺好供桌,供桌上陳列好牲醴、果品、酒類、菜餚,還要點燭焚香,以備諸神享用;同時要焚燒事先扎制好或畫好的“神馬”、“神兵”、“甲馬”,目的是讓他們作為諸神的乘騎和護衛,下界時既方便又威風;屆時還要大放鞭炮,以表示對諸神下界的熱烈歡迎。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舊時人們為了把諸神下界說得逼真,還煞有介事地編造了一些故事。

據說,有一家請神,一切儀式都很規格,但神就是不下來;這家人當然很著急,經過扶乩,才知道神嫌馬不能騎,沒有下界。

這家人忙一檢查,才發現因印製“神馬”的木版年久失修,所印神馬的一隻腳是斷的。

用紙紮或紙印的“神馬”去接諸神,這還是人們簡化了的方法。

據說,秦漢之前人們接神時還得殺真馬。大概是後來人覺得這麼做太浪費,才改用了假的。近代,人們再也不用這一套東西迎神,而在初四這天照樣上班工作或下地勞動了。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近幾年,春節假期延長,初四這天,人們更是忙於歡樂,更沒人迎什麼神了。這個過程,也說明了人類對神的依賴、懼怕逐漸淡漠,直至在

人們

觀念中消失。

據說,有的地方現在仍有初四迎神的習俗,老人們是受習慣的影響擺擺樣子,年輕人則是看看熱鬧罷了。

5、初五說道多

正月初五日,俗稱“破五”。這天的說道可就多了。所謂“初五隔開”,代表了許多地方的習俗。“隔開”,也就是在初五之前人們只是舉辦各種年節活動,而從初五開始,就可以做些別的事情,一些客商也可以開始經營了。

臺灣和南方沿海一些地方的習俗,過去初五是撤供的日子,從這天起,撤去初一以來所有供品,待客也不那麼講究,恢復正常生活。

從除夕就休業的商店,也大都開張營業。

舊時北京一帶

說道

雖多,也是個“隔開”的意思。

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北京一帶,初五之前婦女是不許往人家串門的,“謂之忌門,去則不祥”;過了初五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這種陋習看來很可笑,但舊時由於迷信思想束縛,婦女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當時人們在初五之前,“家家戶戶不煮新飯,但將年前做就食品熱之。其所食不外餃子、雞、魚、豬、羊肉。又此五日內不食烤物,如餅之屬。食餘之餃子,須俟五日後,方用火烤熟食之。”

就是說,從初五“隔開”,可以任意製作各種食物了。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江蘇一帶另有習俗。當地人舊時認為初五是“路頭神”的生日,要大加敬禮,以求吉利。《中華全國風俗志》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筆者注:俗傳為“五路財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酸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蔡雲《吳俞欠》雲:‘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到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是日,市賈祀神,懸旌返肆,謂之開市。”

初一過年無聊?看看古人,初一到初五怎麼過?原來不是一般有意思

如前所述,有的地方將關帝聖君也就是關雲長奉為“武財神”,要在正月五日給他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紙焚香膜拜,求這位神祇保佑,在新的一年中大發利市。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