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資治通鑑:王莽失敗在什麼地方?建議每個管理者細品!

  • 由 謀略那些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13
簡介從這一點來看上面三點,王莽自身性格、脫離實際、過多幹預,都是極其容易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也必定要承擔天下怨恨

買件莽是什麼意思

《資治通鑑》37卷,漢紀二十九

王莽建國四年(壬申,公元12年)

【原文】

莽性躁擾,不能無為,每有所興造,動欲慕古,不度時宜,制度又不定;吏緣為奸,天下嗷嗷,陷刑者

。莽知民愁怨,乃下詔:“諸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他政悖亂,刑罰深刻,賦斂重數,猶如故焉。

【譯文】

王莽性格浮躁,不能安靜下來,每幹一件事情,總想模擬古代,不管是否適合現實社會。而制度始終未能確定,tan官汙吏乘機為非作歹,天下一片悲愁,被處以刑罰的人很多。王莽知道老百姓憂愁怨恨,於是下詔:“凡是持有國家土地的,都可以自由變賣,不受法律限制。犯法私自買賣平民的,暫且都不處罰。”然而,其他政令荒謬混亂,刑罰殘酷,捐稅沉重而頻繁,則依然如故。

資治通鑑:王莽失敗在什麼地方?建議每個管理者細品!

【解析】

上面的材料算是當時人對王莽的點評。

從篡漢之時的聲望滔天,到現在諸多改革失敗之後的怨聲載道。

王莽在作死的道路上也走越遠,可以預見敗亡之日也快了。

王莽為什麼會如此,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王莽作為外戚進入權力中樞,並沒有經過基層地方,在國家治理上缺乏經驗。

另一方面,王莽的認識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並不是那麼契合,盲目改革勢必導致水土不服。

最後,王莽自身性格的問題,有些急躁,尤其是當他發現自己的舉措失敗之後,不可避免想挽回,又做其他嘗試,結果是一做就錯,越做越錯。

所以,再看上面這段,其實更像是對一個失敗的管理者進行剖析,而王莽的錯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其一,自身性格

莽性躁擾

這說的就是王莽的性格,翻譯過來就是太急躁、太能作。

老子說過:

治大國如烹小鮮

意思是要慢、要小心

,王莽的性格顯然對這個不合適。

急躁這個性格,外表看起來好似有魄力、雷厲風行,但仔細看你就能發現兩者有明顯不同。

所謂急躁,更多是對於事情流於表面就妄下論斷、急吼吼的就去幹,說白了就是沒想清楚就幹。

有魄力則是面對選擇得失敢於拍板、承擔責任。

雷厲風行則說的事行動迅速。

急躁與後兩者外面看起來很像,內涵差了一個深思熟慮。

其實我以前性格就很急躁,總覺得領導慢騰騰、太拖沓,自己做事情太急想立馬就到位、立馬就幹,往往思考不周到錯誤頻出,後來吃過不少虧之後就慢了下來,萬事想明白合計清楚之後,再迅速推動,反而這樣順了不少。

其二,過多幹預

不能無為

《道德經》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無為。

很多人以為“無為”是不去做事或不管不問,其實《道德經》中的無為,應該是

劃下道道之後,讓其順其自然發展。

在規則、框架之內執行就讓他不管,如果越界了就要無為變有為。

放在現在就是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共同作用。

而王莽呢,管得太多!

事事都想管、都想插一手,結果就是事事都做不好。

做管理也是如此,重點在設定一個可以自行執行的框架,讓人們按著制度、規章執行,而不要去過多管框架之內的個體他怎麼做,只需要關注框架執行是否正常、是否調整就夠了。

這一點,不少初做管理以及從做事者身邊轉化為管理者時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思維一下轉變不過來,還是在聚焦做事,而對制度、框架、系統、體系執行維護最佳化缺少深入。

其三,脫離實際

每有所興造,動欲慕古,不度時宜

這個是王莽最大的問題,脫離實際。

關於這一點,其實每個人都要好好地看看毛選。

裡面就不止一次反覆提到的調查的重要性。

沒有足夠的調研調查,脫離實際所制定的方案,就像水中月、鏡中花,看起來是很好看,但是遙不可及,沒辦法落到實地。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講過這樣一句話:

制度不是因為好才可行,而是因為可行才好。

那麼制度為什麼可行?還不是因為經過充分的調查調研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嘛。

關於這個點,過往說了很多,為什麼要調研、調研的本質是什麼等等,這裡不過多贅述。

就記住一句話,

少了調查就脫離實際,脫離實際這事就辦不成

,就這麼簡單直白!

其四,朝令夕改

制度又不定

且不說王莽改革的措施到底如何,但就從他改革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朝令夕改這件事上來看,他這個改革就搞不成。

關於這一點在之前王莽的貨幣改革中,也稍稍提了一點。

作為領導、管理者,每一次朝令夕改,都是對自己威信的折損。

這也是為什麼,領導喜歡甩鍋、找替罪羊,從人性自私的角度和權力敏銳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結果改得好,人家會說你早幹嘛去了?早這樣不就行了?來回折騰!

結果沒改好,人家會說亂動幹嘛?現在搞砸了吧,丟人現眼,瞎折騰!

如果第一種情況還好,最起碼結果能接受,但後一種就夠嗆了。

從這一點來看上面三點,王莽自身性格、脫離實際、過多幹預,都是極其容易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也必定要承擔天下怨恨!

【閒扯】

王莽失敗其實從他開始篡漢就註定了,既時代的因素,也是他自身的問題。

人也一樣,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對應的位置需要有對應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品性。

缺少這些東西硬要上,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是普通個人錯誤自己承擔,但是如果是位高權重,所帶來的就不是一人、一家、一姓之榮辱興衰,而與之相關所有人的生計福祉。

所以再看材料中這四個字:

天下嗷嗷。

看到這裡再想想,

權力之重在於何處,不是作威作福的酣暢淋漓,而是沉甸甸的責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