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法媒:華裔少女凱旋門下讀“被遺忘”的日記

  • 由 環球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04
簡介《被大戰遺忘的中國人》多角度地反映了一戰華工在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參戰國的工作、生活、遭遇與收穫,拍攝地點除了巴黎,還包括北部的阿拉斯(Arras)等處

華裔讀音是什麼意思

據法國《歐洲時報》綜合報道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100週年,當地時間1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待來自全球各國的政治人物,共同銘記大戰的血腥歷史、表達對全球和平的期待。巴黎凱旋門前的紀念儀式上,華裔少女用中文朗讀華工日記,美籍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演奏了巴赫交響曲。

法媒:華裔少女凱旋門下讀“被遺忘”的日記

來自巴黎北郊聖·德尼地區Livry-Gargan高中的華裔女生用中文朗讀一戰華工在停戰當日的日記。(來源:法國《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 法媒影片截圖)

11日上午,馬克龍夫婦在總統府愛麗捨宮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70多位領導人及政治人物,包括普京,特魯多,內塔尼亞胡,埃爾多安,默克爾,穆哈邁德二世,特蕾莎·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們隨後集體前往星形廣場參加正式紀念儀式,儀式移師凱旋門下。

面向無名烈士紀念火壇,法國政府繼續一系列日程安排,馬友友等音樂家們演奏吟唱巴赫及其他知名音樂家傳世作品,唱響和平祈禱,併為死去計程車兵安魂。來自巴黎北郊聖·德尼地區Livry-Gargan高中的學生們用法語、英語、和德語朗讀一戰戰士書信。

面向無名烈士紀念火壇,法國政府繼續一系列日程安排,馬友友等音樂家們演奏吟唱巴赫及其他知名音樂家傳世作品,唱響和平祈禱,併為死去計程車兵安魂。來自巴黎北郊聖·德尼地區Livry-Gargan高中的學生們用法語、英語、和德語朗讀一戰戰士書信。

《被大戰遺忘的中國人》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政府正式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距今百年前的1916年,第一批支援歐洲戰場的華工遠渡重洋抵達法國。相關資料顯示,當年約有14萬名中國勞工被英國和法國招募到一戰歐洲西線戰場,主要從事修築道路和工事、修理機械、運輸物資、清理戰場等艱苦繁重的工作,約2萬名華工犧牲或失蹤。一戰期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38萬亞洲人在歐洲戰場參戰,他們為結束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這段歷史一度鮮為人知。

在中國政府、學者和旅法華僑華人的努力下,被遺忘的一戰華工逐漸走入主流社會的視線。一戰百年紀念之際,11月9日晚巴黎凱旋門下,數百名法國政界人士、軍人、中小學生和亞裔社群代表共同悼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贏得和平做出貢獻的亞洲人。來自法國聖西爾軍校等軍事學院的軍人們在寒風中整齊列隊,高舉佩劍,向百年前戰鬥和犧牲在法國的亞洲人致敬。

11月12日晚23時15分,法國電視三臺將播放反映一戰華工為主題的法語紀錄片《Les oubliés Chinois de la Grande Guerre》(被大戰遺忘的中國人),16日早上8時50分,三臺將重播該影片。歐洲時報文化中心原副主任張漢鈞先生參與了該片的策劃和拍攝。

據介紹,紀錄片導演雷吉斯·普雷沃(Régis Prévot)先生在法國國防部音像影片中心(Ecpad)查閱資料時,工作人員介紹說張漢鈞專於一戰華工研究,曾多次前來查閱史料。普雷沃聯絡到張先生,由此雙方開啟了一段富有成效的合作。《被大戰遺忘的中國人》多角度地反映了一戰華工在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參戰國的工作、生活、遭遇與收穫,拍攝地點除了巴黎,還包括北部的阿拉斯(Arras)等處。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同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戰則揭開了中國現代史的序幕。一戰結束後,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討論戰後重新劃分世界版圖。中國代表希望將戰敗國德國佔領的山東半島主權收回,但被置之不理。英、法、意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憤然離去,沒有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訊息傳回中國,引發了全國性的憤怒,直接導致了“五四運動”,這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一方面,戰爭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弱點,使許多知識分子對歐洲所謂的民主體制失去信心、轉而投向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民族自決”的精神在中國萌發,使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空前高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