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 由 朱彥說論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01
簡介其實,拋開影視作品不言,歷史上真實的清宮太醫有著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等明確特徵,而且還有一個令人疑惑的特點,那就是這個直接關係皇帝和後宮妃嬪、皇室宗親、勳貴大臣性命的官職卻幾乎全部由漢人擔任

御醫工作的地方叫什麼

在諸如《甄嬛傳》、《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類“宮鬥劇”中,以甄嬛、魏瓔珞和如懿為首的“宮鬥集團”之所以能在步步陷阱、層層算計的後宮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最終笑傲後宮,得益於自身的“宮鬥”智慧和基本素質,得益於皇帝的信任和恩寵,更得益於集團內部成員的鼎力相助、誓死相隨。

甄嬛集團的溫實初、魏瓔珞集團的葉天士和如懿集團的江與彬,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太醫”在後宮“宮鬥”中絕對不容撼動的標配地位。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如懿傳》江與彬劇照

當然,影視劇作為了劇情發展和矛盾衝突的需要,對太醫這個角色有著很大程度的藝術加工。歷史上的清宮太醫,根本不可能參與到“宮鬥”中去,更不可能和後宮妃嬪之間暗生情愫,像溫實初和沈眉莊之間的荒唐事更是無稽之談。

其實,拋開影視作品不言,歷史上真實的清宮太醫有著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等明確特徵,而且還有一個令人疑惑的特點,那就是這個直接關係皇帝和後宮妃嬪、皇室宗親、勳貴大臣性命的官職卻幾乎全部由漢人擔任。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清宮太醫嚴苛的錄取、考核制度

根據清朝官方文獻記載,清宮太醫來自全國各地,從各省民間醫生以及舉人、貢生等有職銜的人中,挑選精通醫理,情願為宮中效力的人,量材錄用。除此之外,太醫院還設有專門的太醫培訓機構——教習廳,用以培養醫務人才,而教官一般由資歷老、名氣大、醫術高明的高級別太醫充任。

《清史稿·職官二》詳細記載了清宮太醫院的領導成員和太醫等級:

太醫院管理院事王大臣一人。院使,左、右院判,俱漢一人。其屬:御醫、吏目、醫士、醫生。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也就是說,除了管理大臣、院使、院判這三級領導層外,清宮太醫共分為4個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御醫、吏目、醫士、醫生。御醫、吏目、醫士“於九科中,各專一科”,乃系擁有診病、開方資格的正式太醫;醫生,則“見習於太醫院”,作為實習太醫存在。

從“醫生”逐漸升級到“御醫”,需要一個漫長而且嚴苛的考核過程。在清朝歷史上,太醫院的考核堪稱現今的“司法考試”,考試規程之嚴密,遠勝於科舉考試。除了對新入“醫生”有著嚴苛的考核和政審外,禮部官員還會和太醫院院使、院判一起於固定時間對“御醫”之下的“吏目、醫士、醫生”進行考核,然後根據考核成績分為四等,並予以相應太醫級別的晉封或處罰甚至革職。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清代太醫考核科目——《醫宗金鑑》

清宮太醫的工作範圍

《清史稿·職官二》有載:“御醫、吏目、醫士掌分班侍直,給事宮中曰宮直,給事外廷曰六直。西苑壽樂房以本院官二人直宿”。也就是說,清宮太醫的服務物件並非只有皇宮中的皇帝和後宮妃嬪,還負責宮外皇室宗親、勳貴大臣的醫療服務。

在承擔王公、公主、駙馬以及文武大臣等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太醫需要將診治過程詳細彙報過皇帝。甚至,在外地的公主、駙馬及臺吉大臣有病,太醫也得奉旨攜帶藥品前往診視。遇皇帝出巡、科舉考試、軍事行動也會有跟隨服務的太醫,甚至在軍營駐地、牢房禁所也必須有太醫的定時應差或者聽旨服務。更有甚者,如果皇帝恩寵的地方大員身染疾病,太醫們還會被派遣出差,前往診治。

清宮太醫院奉行“有病治病,無病早防”的基本原則,就算在皇帝或者後宮妃嬪無病無災的平常時期,清宮太醫也要充分保證他們的日常保健、請平安脈等,可謂一刻不得閒。

神秘的清宮太醫:門檻高,工作忙,風險大,而且只能由漢人擔任

清宮太醫可能面臨的風險

在清宮影視作品的演繹中,因為診治無效、醫術不精或者處方有錯等原因而被“杖責”、“趕出宮去,永不錄用”甚至直接拉出去砍了的情節,屢見不鮮。就此方面而言,影視作品的演繹並無過多誇張之處。我們以兩個具體事例來說明清宮太醫在具體工作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

1、康熙五十四年,太醫院院使孫之鼎等奉旨治療正黃旗內大臣頗爾盆“痔漏復發症”。得到孫之鼎“束手無策”的彙報後,康熙皇帝給出了“庸醫誤人,往往如此”的評價。不說具體的懲治手段,單就這幾個字的訓斥就足以令孫之鼎等人惶惶不可終日。

2、乾隆二十年,太醫院院使劉裕鐸領旨治療領侍衛內大臣伯依勒慎“傷寒發疹之症”。可在劉裕鐸等人的診治下,伯依勒慎的病情越來越重,乾隆皇帝震怒並直接降旨內務府總管大臣:“交給他們一個病人都治不好,你提防著點,去守著他們,看是如何治病的”。龍顏震怒,劉裕鐸等人會得何等懲處,可想而知。

在“京師十笑”中,“太醫院的藥方”之所以名列其中,就是因為承擔著巨大工作風險的太醫們不得不以“不求有功、但求無功”為基本原則,以至於這些醫理精通,經驗豐富,獨具特色的醫學家們被生生逼成了笑話,逼出了“寸效全無的名醫伎倆”。除此之外,清宮太醫還有著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在清朝長達200多年的歷史中,這一直接關係皇帝安危的官職卻幾乎全部由漢人擔任。看來,“薩滿驅邪”和自康熙朝便已進入宮廷的西醫、西藥到底沒能比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醫。

參考文獻:《清史稿·職官二》、《京都太醫院考略》、《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