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梅花字字香 佳話千古傳

  • 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25
簡介《瀛奎律髓》的編纂者方回對張道洽的詠梅詩評價極高,《瀛奎律髓》卷二十收錄了張道洽梅花詩36首

竭這個字念什麼

張蓓

南宋詩人張道洽是開化人,以300餘首梅花詩獲“梅花詩人”之雅號。《瀛奎律髓》的編纂者方回對張道洽的詠梅詩評價極高,《瀛奎律髓》卷二十收錄了張道洽梅花詩36首。而兩人因詩文而產生的友情,成為千古佳話。

“梅花詩人”張道洽

張道洽(1205—1268),字澤民,號實齋,開化縣珠山(今中村鄉張村)人,一生愛梅成癖、愛梅成痴,自言“癖愛梅花不可醫”。宋端平乙未(1235),三十一歲的張道洽高中進士,初授廣州參軍,經常往返於大庾嶺與羅浮山。大庾嶺為古代赴廣州的交通要道,唐玄宗時,官至尚書右丞相的張九齡,曾於此督促所屬開鑿築路,廣植梅花,故又稱“梅嶺”。羅浮山為嶺南四大名山之一,亦因梅花而聞名於世。張道洽經常往返路經此地,每逢梅開,必留戀品賞,由此一生與梅花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他的《嶺梅》,“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接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晚年,他在自己的《梅花詩序》中這樣寫道:“予官萬里之外,蓋常道羅浮山下,登廣平堂上,歲寒心事,於梅最深。”

張道洽為人隨和,生性耿直,不懂曲折迂迴,不懂溜鬚拍馬,屢遭人排斥、排擠,因而一生際遇坎坷、懷才不遇,鬱郁而不得志。明成化年間工部主事、開化進士施恕在《實齋梅花詩跋》中感嘆:“惜乎!位不滿才!”

壯年初入官場時,張道洽躊躇滿志,大有力挽狂瀾、大幹一番事業之志。然君王昏庸懦弱,權臣營私結黨,忠臣屢遭殺害,有識之士累被排斥,種種現實使他心寒。

寶慶元年(1225),太師右丞相史彌遠假造聖旨,擅自廢立。逼濟王趙竑自縊於湖州衙中,大肆殘殺無辜,史稱“霅川之變”。後來張道洽為官,與比他小二十二歲的好友方回暢談詩文以及吟詠梅花詩之寓意時,曾多次忿忿不平地說到了“霅川之變”。曰:“開禧、嘉定、寶慶、端平以來無公論。濟邸之冤,諸老大儒能言其末而不究其本,綱常泯滅,世道淪胥,宋氏之亡,實由於此。”對此激憤言辭,方回曾勸阻張道洽道:“疽根療證,愈深愈固,此淳乎天理之公論,惟君一人能言之?”

這之後,張道洽常常借酒消愁,以詩歌來抒發自己內心對權貴的憤懣和不滿。鹹淳戊辰(1268),張道洽因組織一場考舉後寄住寓所,“一餐飲醉,明發弗興,視之卒”。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憐、以梅自居的張道洽,走完了寥落的一生。

“夢到梅花即見君”

張道洽平生作梅花詩300餘首,有《實齋花詩》四卷,已佚。除了《瓶梅》《嶺梅》《照水梅》《訪梅》《見梅》《墨梅》《千葉梅》《嗅梅》《尋梅》《憶梅》《折梅》等單獨成篇之外,還有《梅花詩五律》20首、《對梅七律》4首、《梅花詩七律》20首、《梅花七律》20首、《詠梅七律》4首,以及《詠梅雜詩》15首。

“癖愛梅花不可醫,開教探早落教遲。欲知無限春風意,盡在相將暮雪時。竹嶼煙深尋得巧,茅簷月淡立成痴。夢驂鸞鶴相尋去,題遍江南寺寺詩”。張道洽為了探尋梅花,可以踏遍竹塢深山,題遍江南的名寺古剎。就連做夢都夢見了自己駕馬車、乘鸞鶴,在江南的名勝古蹟四處尋梅、訪梅、探梅。

因為大庾嶺,因為羅浮山,張道洽癖愛上了梅花,也對張九齡心生欽佩敬仰之情。開慶元年(1259)隆冬,詩人歸舟載月,旅途拜謁曲江祠,挹其風度,得詠梅詩數首。其中一首曰:“苔封鶴膝枝,流水繞疏籬。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風流無俗韻,恬澹出天姿。霜月娟娟夜,吾今見所思。”曲江,是唐代名相張九齡故里,曲江祠正是為張九齡而立。

張道洽思念和敬重才德美好之人,也流露在他的梅花詩裡:“秋水娟娟隔美人,江東日暮幾重雲。孤燈竹屋霜清夜,夢到梅花即見君。”江東日暮,美人遠隔;孤燈竹屋、夜寒霜清;梅花入夢來、暗香疏影,那風姿綽約翩翩而來的,正是詩人日思夜夢品德高尚、才德美好之人,夢見了梅花就像見到了人一樣。

《宋詩紀事》《宋詩鑑賞辭典》《瀛奎律髓》都選了張道洽的同一首《梅花》詩:“行盡荒林一徑苔,竹梢深處數枝開。絕知南雪羞相併,欲嫁東風恥自媒。無主野橋隨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餘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來。”張道洽移情於物,借物抒情,處處無非梅花,又處處無非是詩人自己。

方回與張道洽的忘年之交

《瀛奎律髓》是由方回編纂、專選唐宋兩代五言七言律詩佳作的詩集,故名“律髓”。又因取十八學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義,故稱“瀛奎”。該詩集共選唐代詩人180餘位,宋代詩人190餘位,共集結詩歌3014首。

方回(1227—1307)字萬里,號虛谷,安徽歙縣人。方回詩作主江西派,為江西派殿軍人物,以詩文與張道洽成為忘年之交。

方回編纂的《瀛奎律髓》成書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這部後世影響巨大的唐宋律詩選集,所收錄的張道洽的梅花詩36首,其中五律16首、七律20首。宋景定五年(1264),方回與張道洽開始交往。張道洽時年六十歲,方回年僅三十八歲。《瀛奎律髓》成書距方回與張道洽交往大約二十年。方回在《張澤民詩集序》中寫道:“予篋中藏君詩三帙,惟與予同官時往來詩最多”。又說“其於詩,如莊子所謂斫輪、削鐻、謝牛、承蜩,志不分而凝於神者”,認為張道洽的梅花詩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了。

從方回的《張澤民詩集序》可以看出,他與張道洽的交往是出於後輩對長輩詩人的欽佩。“不純乎天理,公論不盡;不拔乎流俗,人品不高”,方回認為張道洽“口不臧否人物,而胸中有涇渭”,“與人色笑和易,而遠俗子如仇”,認為張道洽遠離當時的政治爭奪,拔乎流俗,人品甚高。張道洽認為南宋開禧以來幾十年,南宋政權動盪,國家多難,沒有公論,方回覺得張道洽的觀點“此淳乎天理之公論,惟君一人能言之”。

《瀛奎律髓》選詩20首以上的詩人共有36人,張道洽入選的篇數位列唐宋第16位(與韓偓、宋祁並列),這足以說明,在方回的心目中,張道洽是宋代重要的詩人之一。在《瀛奎律髓》選入張道洽的詩作時,方回也對他的梅花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他選的張道洽七言律詩《梅花二十首》後面評論道:“他人有竭氣盡力而不能為之者,公談笑而道之,如天生成自然有此對偶、自然有此聲調者。至清潔而無埃,至和平而不怨,放翁、後村亦當斂祍也。”

“篇篇有味,雖不過古人已言之意,然縱說、橫說,信口、信手,皆脫灑清楚。他人學詩三五十年,未易及也……其詩格為江湖,不甚太高,而圓熟混淪,與人色笑和易,而逮俗子如優,今亦無復斯人。”透過這些評論不難看出,無論是對於人品還是詩歌的創作藝術,方回都給予了張道洽極高的評價。

今天,在張道洽的故鄉,隨處可見的梅花燈、梅花樹、梅花詩、梅花主題文化牆、梅花園、梅花林、梅花路、梅花佳釀、梅花茶、梅花菜餚,是這裡的人們對他最美好、最深情的懷念。而他與方回詩文之交的佳話,將千古流傳。

【來源:衢州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