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經史子集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初的圖書分類方法

  • 由 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22
簡介六藝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諸子略: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詩賦略:屈原賦、陸賈賦、孫卿賦、雜賦、歌詩兵書略:權謀、形勢、陰陽、技巧數術略: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佔、形法方技略:醫經、經方、房中

字的含義必須與名字相同嗎

在研究和整理文獻時,往往會依照特定標準將圖書或者文獻分門別類地標示和組織,這些方法即稱作圖書分類法或者文獻分類法。按照圖書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分類,歷史上曾採用過多種方法。

中國古代的書籍分類方法是逐漸演變的,有傳承也有突破,經歷了一個提出、完善和定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約從西漢開始,經歷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直至隋唐,有千年左右的時間。

典籍的豐富促生了圖書分類

西漢到三國是提出和探討時期

春秋戰國之前,由於世存書籍數量十分稀少,尚未形成對書籍文獻分類的概念。到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段文化繁榮期,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逐漸產生出文獻分類的需求。孔子率先進行了文獻的分類整理,編成《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成為古代最早有史可據的文獻分類。

到了漢代,由於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大繁榮,典籍文獻日益豐富。對於典籍文獻分類、輯錄的要求更加迫切。

西漢的劉向、劉歆父子在整理朝廷藏書的工作中創始的六分法,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法。

經史子集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初的圖書分類方法

劉向

當時漢成帝命劉向主持整理和校閱皇家圖書,劉向每校完一書,就為該書著錄篇目,撰寫提要。最後把各種書錄分類彙集在一起,稱為《別錄》,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專著。之後,劉歆繼承父業,將《別錄》刪繁就簡,撰成《七略》,創建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套正式的圖書分類體系。

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文藝志》繼續沿用《七略》中的圖書分類法。《別錄》《七略》原書均已亡佚,但各略的名字及大概內容,都保留在《漢書·文藝志》裡。

劉氏父子將當時的文獻典籍總分為六大類(輯略是總序,不類分圖書),六略之下再分為38小類。

六藝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

諸子略: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

詩賦略:屈原賦、陸賈賦、孫卿賦、雜賦、歌詩

兵書略:權謀、形勢、陰陽、技巧

數術略: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佔、形法

方技略: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圖書分類反映學術體系

六分法已基本形成了古代圖書分類的大體結構,反映的是先秦至漢代的主流學術體系。

例如六藝略下分的9個小類實際上就是漢代人最重視的儒家六經、傳記和有助理解經典文字的學問(即小學類,相當於今天的語言文字學)。諸子略下分的10小類就是流行於戰國時代的主要學術派別,即所謂“九流十家”。六藝略和諸子略這兩個大類相加起來,佔所有小類總數的一半,可見儒家經典和諸子學說,是先秦至漢代學術的核心內容。

六分法逐漸不合時宜

不過,隨著政治、社會、文化以至學術環境的不斷髮展變更,六分法逐漸變得不合時宜。先秦時期的史學研究並不發達,史學書籍被歸入了六藝略之下的春秋類。漢代以前的人,也沒有發展出清晰的文學觀念,詩賦略只是因為要避免六藝略中詩類書籍數目太多而另立的一個類別,並不是基於其體裁屬性的歸類。

從西漢末年到魏晉年間,文史典籍顯著增加,兵書、術數、陰陽書籍相對減少,六部分類體系已經不再適用,順應時勢,四分法產生併成為了圖書分類的主流。

經史子集的前世今生

四分法成為主流

中國古代圖書最後延續的是四部分類法,這一分類方法創始於曹魏鄭默、西晉苟勖,成於東晉的李充,由歷代文人逐漸摸索經驗慢慢地完善。

據記載,三國時期魏國的鄭默根據皇室藏書編成藏書目錄《中經簿》,採用的是一種新的圖書分類方法,將群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奠定了圖書四分法的基礎。西晉武帝時的荀勖根據《中經簿》編成《中經新簿》,正式確定了四分法。

甲部:六藝、小學

乙部: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

丙部: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

丁部:詩賦、圖贊、汲冢書

可以看出,此時的四分法已具後世四部分類法的雛形,甲部類經,乙部類子,丙部類史,丁部類集。到了東晉初李充編《晉元帝書目》時,把荀氏四分法的順序進行了調換,將史籍更為乙部類、諸子更為丙部類。這便形成了後世分類法中以“經史子集”順序排列的定則。

經史子集正式定名

經史子集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初的圖書分類方法

群書雖分四部,但當時尚無經史子集之名。唐初魏徵主持編撰的《隋書·經籍志》廢棄甲乙內丁,正式使用經史子集四部命名圖書分類。並將道、佛放在集部之後,將四大類又分為40小類,為四部分類法確立了規範,是魏晉以來圖書分類法的總結,開始了以四部分類法為正統的新階段。

四部分類完善成熟

經史子集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初的圖書分類方法

四部分類法自唐朝確立以後行用了千餘年。清朝的《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提要》)考校了歷代分類法的利弊得失,最終建立了科學完善的圖書分類體系。《總目》大類下有小類,小類下有分子目,共計四部 44類69小類。

經部10類: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

史部15類: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

子部14類: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

集部5類: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

至此經、史、子、集四部及其下分的類、子目等三級詳細清晰的類目體系已趨於完善。

其它分類法

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一直為正統的官修目錄所採用。當然其他分類法也並未消亡。

五分法

經史子集並不是中國古代最初的圖書分類方法

這是四分法的一種分支形態。南朝梁任防、殷鈞和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