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 由 好好聊歷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20
簡介比如 《唐詩清麗集》 所附 《論試體詩七則》,主要是關於試帖詩寫作的一般規則,就像毛奇齡 《唐人試 帖》以破題、承題、中 比、後比等制義概念來提示章法,臧 嶽 《應 試 唐 詩 類 釋》 卷首 “應試唐 詩 備 考”論 及 “押韻有用韻字不

復是不是多音字

試帖作為官方推行的一種應試詩體,雖非新創之格,但清代的寫作畢竟少有積 累,要想探求其寫作規則與技巧,只能求之於前代的創作實踐。清初毛奇齡 《唐人 試帖》雖有討論,然而 “詳於論詩而略於疏義,初學之士,每苦尋求”,直到紀昀 《唐人試律說》問世,關於試帖詩的理論與技巧才有較全面的總結。此書固然被公認 為發凡之功的經典著作,但它所標誌的試帖詩學的深入,首先得益於乾隆間唐人試 帖詩的編選、普及,以及由此帶來計程車人群體的廣泛鑽研。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唐人試帖詩的選本,據陳伯海先生考察,清代以前只知有宋佚名輯 《唐省試詩 集》,明吳勉學輯 《唐省 試 詩》,佚 名 輯 《唐 科 試 詩》及 吳 汶、吳 瑛 輯 《唐 應 試 詩》 四種。前文所列舉的清初諸選仍處於草創階段,雖不能說都是草率的急就章,但 從研究的角度來說專門性終究有限。認真的研究首先要求全面掌握文獻,吳縣徐商 徵、仁和沈文聲輯 《唐詩清麗集》可以說是對唐人試律的初步梳理。此編題沈德潛 定,乾隆二十二年冬許翼週刊,扉頁有 “是集專選唐五言長律,備場屋、館閣之用” 字樣。沈德潛序稱:“丁丑春,皇上念科場論判雷同之敝,命改試五言八韻唐律,作 人雅化,雲漢昭回,海宇喁喁,講求聲韻之學。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而長律專 選 顧 無 善 本,學 者 患 之。 徐中翰商徵、族孫文聲薈萃 《全唐詩》,錄其尤者,輯 《清麗集》六卷,分應制、應 試、酬贈、紀述四門,自六韻至百韻鹹具,不獨資場屋揣摩,亦以備館閣用也。” 既然此編是依據 《全唐詩》選 錄,在文獻來源與依據方面就具有了權威性,不 同 於以往取材較隨意的選本。張希 賢、李 文 藻 編 《全唐五言八韻詩》四 卷,也 是 很值得注意的選本,收錄唐人八 韻 五 言 詩 四 百 餘 首,看來同樣是基於對唐代試帖詩 文獻的全面考察,展現了一種要完整把握唐代試帖寫作全貌的姿態。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序 稱 “今 皇 帝御極二十有二年春,特諭立法程材,無貴剿襲,嗣後禮部會試可黜論表判勿用, 而易以五言八韻唐律一首。會試後臺臣請行之鄉試,復 俞 其 奏”雲 雲,可見此 書也是在功令試詩之後,為適應一時的社會需求而編纂的。 不過,以上這些全面而審慎的選集或總集,僅僅意味著學人鄭重對待試帖詩 文獻的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唐代試帖詩研究實際上還未展開。比如 《唐詩清麗集》 所附 《論試體詩七則》,主要是關於試帖詩寫作的一般規則,就像毛奇齡 《唐人試 帖》以破題、承題、中 比、後比等制義概念來提示章法,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臧 嶽 《應 試 唐 詩 類 釋》 卷首 “應試唐 詩 備 考”論 及 “押韻有用韻字不同、韻 字 或 平 仄 之 不 同”一 樣, 應該都是詩家相傳的老生常談。這裡略加引述以見其涉及的問題範圍。其一論篇章 結構: 八韻作法,前人未有 明 言 之 者。虞 山 馮 氏 曰:律 詩 兩 句 一 聯,四 句 一 截, 自四韻以至百韻,亦止如此。竊以此指推之,首兩聯渾冒全題,點清字面,與 六韻同。三聯四聯正寫題面,五聯六聯或補寫題面,或闡發題意,或旁襯,或 開合。末後一截,或就題中收住,或從題外推開,或映切本題,以寓懷抱,以 申頌揚,此兩聯尤須一氣銜接。質之近日玉堂館課、丁丑春闈,無弗印合。若 神明變化,出奇無窮,固不拘此板法。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這裡講八韻試帖的結構,已不是傳統的起承轉合之法,而是類比八股文法式的章法 論。它除了承襲馮班的說法外,還參照了近日翰林館課和首次試詩的例項,顯示出 試帖詩相比一般近體詩來,一直是缺乏成法而處於摸索中的詩型。其二論敬語抬頭 書寫的格式: “詩中宜有抬頭字面,或高一格,或高二格,應依表文之例。”這裡清 楚地將試帖劃入廟堂文字的範疇,書寫格式嚴格區別於普通詩歌,而同於章表,再 次暗示了試帖與文章的親鄰關係。其三論試帖之作凡取意、造語、使事等皆以穩愜 為首要原則:“應試之作,以穩愜為第一義。彼失粘失韻,誤解題旨,字犯不祥,言 涉違礙,有一於此,固在必斥。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或意寓幹請則卑,過存身 分 則 亢,使 事 奧 僻 則 晦, 著語旖旎則佻,此類皆謂之不穩。能於穩愜中復精警出色,斯真萬選錢耳。”因為試 帖的讀者是君主或考官,不僅不能有違礙之處,還必須注意風格的莊重和得體,這 是試帖最不同於一般詩歌作品之處,屬於試帖獨有的文體規定。其四論聲律、對仗 寧諧勿拗、寧整勿散的原則: “然在場屋中,寧諧聲協律,勿用拗句。除首聯末聯 外,中六聯寧對仗工整,勿用散句。”這同樣是出於莊重風格的考量,以保證通篇文字、聲律無瑕可摘,中規中矩,通體透著恭敬和謹重,這實在是為人臣最重要的稟 賦。其五論自古相傳的 “八病”。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傳為沈約所揭示的 “八病”是針對齊梁體提出的, 唐代近體詩定型以後,八病中最要緊的 “平頭”、 “上尾”所意味的禁忌已被格律吸 收,盛唐以後就不太講究。這裡卻重新拈出,作了含義更寬泛的闡說:先將兩聯的 首二字虛實字結構相同指為平頭,末二字虛實字結構相同指為上尾,已屬獨標新義; 然後又沿襲舊說,將兩出句末二字同聲定為上尾;最後更將押同音字也稱為上尾, 其說愈繁。至於中間一字,雖無病犯名目,但兩聯虛實字相同,也是一種病,因為 它導致句法雷同,缺少變化,這是近體詩學所沒有的說法。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其六論用韻,要求一概 遵守本朝頒行的 《佩文齋詩韻》,以免古今韻書互有異同,易淆視聽。其七論用字須 注意音讀正確。透過例證說明,有些字音誤讀,在八股文無關緊要,但出現在詩中 就會導致格律錯謬。有些多音字收在不同的韻部,如果不明音義訓詁,更會出現文 義不通的惡果。 以上七條都屬於試帖詩寫作的一般規則,也是時人對試帖詩的初步理解,雖為 後學所遵循, 但更多的理論細節和藝術經驗還有待於深入鑽研唐人留下的大量作 品,同時本朝以還的創作和批評實踐也有待於評估和總結。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就前者而言,紀昀 《唐 人試律說》無疑是一部重要的、也是需要專文加以論述的著作;就後者而言,乾隆 末彭元瑞編 《試帖詩集》所附詩話一卷,輯錄諸多前輩的議論,是較有代表性的工 作。不過更能顯示其時學人用心揣摩唐代試帖的例子,卻 是 桑 調 元 《大 梁 試 帖 序》 之類的文章。

清代試帖詩學與一般詩學的互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