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 由 影視前哨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15
簡介《春日遲遲再出發》裡不再是攝影棚或者實驗室裡全新的故事,而是結合了每個人離婚再出發的故事,再現的是生活本身,講述的是人與他們真實的情感經歷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未來情感關係的思考,戀綜的轉向也體現在除了作為文化產品應該具有的娛樂屬性之外,也在

綺可以組什麼詞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導讀:

我們應該如何成為離婚後更好的自己?《春日遲遲再出發》用現實主義回答現實問題。

文 | 黎河

“剛剛聽大家在各自聊天的時候,我覺得挺血淋淋的。”

圍坐在冬天戶外的餐桌上,聊起自己曾經的情感經歷,五位嘉賓聊完,一直擔當聽眾的大學老師劉力綺突然開口,“這種故事第一面通常也不會聊到,他一說,然後立刻問‘那為什麼離婚’,沒有任何過渡,就是一針一針一針戳下去,然後你還得講出來。”

這是傷疤吧?當面對不同嘉賓的追問,各自心裡的答案也逐漸清晰浮現。劉力綺說,“我覺得這個體驗很酷。”由芒果TV打造的社交觀察類真人秀《春日遲遲再出發》今日播出,在第一站張家界,七位素人嘉賓攜離婚物品走進“昨日展廳”,在自我傷疤的揭露中即將開啟一段或治癒或心動的旅程。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讓人物自由選擇,

讓故事真實發生,讓情感自然流淌

去年,《再見愛人》以現實主義的婚姻視角引發眾多關注,在遐想與喟嘆間,不斷擴充套件情感綜藝邊界。

“現實主義”在影視劇中是一個經常出現的詞彙,但在綜藝中人們卻極少提及,因為這好像不符合娛樂的屬性。作為《再見愛人》姊妹篇,《春日遲遲再出發》獨特之處在哪?它拋開高濾鏡和高甜度,在現實主義的表達下重新審視離婚後“往前走”的歷程。讓故事真實發生,讓現實的議題能夠勇敢地被討論,以及在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間讓節目變得更加好看。

一方面,節目反映真實的婚姻狀態。

有美好的瞬間,在結婚前吳雅婷查出懷上的孩子沒有長好,她去問對方是否還要結婚時收到一條資訊,“我娶你是因為我愛你,今天這個孩子有沒有我都會要娶你的”;有遺憾的錯過,趙亞楠答應把明信片寄給前任,都因為“重要而不緊急”,那張明信片還留在他的手上,“有些小的事情,真的能反映出來最後的結局”;有無情的背叛,劉力綺兩張《巨齒鯊》的電影票把前夫在感情上的“時間管理”展露無遺,“兩個人的電影,卻有第三個人看過”藏著令人心碎的四年;甚至也有一些點到為止的陳述,莫非不願多談她的故事,沒有對“太簡單”的追問背後也是每個嘉賓的溫暖所在……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春日遲遲再出發》第一集中每位嘉賓勇敢揭示傷疤,不管是美好回憶的消逝,還是被背叛後面臨的艱難選擇,或是未曾努力表達的遺憾,都在節目中娓娓道來。不避重就輕,也不刻意隱藏,這些“不美好”的故事或細節都傳遞出現實力量,讓觀眾也能夠更加有勇氣地審視自己的“傷疤”。

另一方面,節目尊重真實的選擇。

從整體模式框架來說,不同於其他戀綜以“配對”為目的的推進,《春日遲遲再出發》一個重要的規則便是“只要在節目中有心動的感覺就可以拍下心動按鈕,心動的人數超過半數時,治癒之旅將變成心動之旅”。事實上,在陳述與記錄中讓嘉賓們主動選擇,不管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治癒之旅,還是願意認識新人的心動之旅都是美好的收穫。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而在具體的嘉賓交往中,他們之間的傾述更像是朋友。當劉力綺問大家,為了孩子而選擇在婚姻裡隱忍是不是正確選擇。Rock(楊磊)直言,“你不用去考慮什麼大眾,這個標準在你自己手裡。你自己覺得受傷,覺得不行,就是不行”;趙亞楠也表示,“痛的是你自己,要不要原諒,也是由你說了算的,沒有任何人能幫你做決定。”

不是抱著談戀愛的目的,而是不同生命之間的寬慰、療愈和鼓勵。沒有劇本,完全尊重每個人的決定——正是這種藏於不確定性中的關係,才能真正讓觀眾信服,自然流淌的情感才具有引發共鳴的源泉。

在平視中“再出發”,

差異化理解婚姻更積極

“他們沒有辦法去溝通,或者很勇敢地表達。”心理諮詢師李松蔚在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在婚姻中感到痛苦的人,他們對離婚充滿恐懼。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也感受到一檔綜藝的力量:“這檔節目真的讓我們看到這些人非常的可愛,而且他們也繼續擁有著去進入一段關係的能力,這可以幫助大家對於這個人群有更多正面的認識。”

如何才能有更多正面的認識,“平視”是看完《春日遲遲再出發》後最深刻的感受。一方面,我們在他們對過往故事的講述中看見了親密關係中的冷漠、放棄和背叛等;另一方面,嘉賓們更像形成了一個互相治癒的小組,給彼此以新的角度去理解曾經的歷經和選擇,鼓勵他們在孩子、工作等方面更加去遵從內心,從而更有底氣、更有信心走入新的人生階段。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所有開心的事情都抵不過這樣難過的事情,你才會覺得說,那就這樣吧。”吳雅婷把攢了滿滿一盒的機票帶到節目中,霸氣地寫道:“還給你,我不攢了。”她面對過往經歷積極的一面也帶給更多觀眾思考,“每一段都是有值得回憶的地方,再痛苦你都有開心的時候,它都不值得你‘我要恨這個人一輩子’,我希望他過得好。即使今天已經離婚了,我也不後悔曾經有一段那樣的婚姻,我也不覺得我的婚姻是失敗的,它只是結局的不一樣而已,並不代表這些年我過得不好。”

離婚之前的吳雅婷是全職媽媽,離婚後做起了全職主播,“總要找一些謀生的技能,因為重新要踏入社會。”即使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帶了這麼多孩子,但依然硬著頭皮也要幹。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再出發”是差異化理解婚姻關係的重要視角。當下國內戀綜的創作模式和表達視角都形成了一定套路,但《春日遲遲再出發》把這個型別拉入到一個更廣闊的視野當中,我們發現“再出發”去“戀愛”只是一個切入口,這個過程中對離婚後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個人追求、情感理解的呈現,才是這檔節目潛在的“言外之意”。

林承緯不是婚姻的過錯方,但卻選擇淨身出戶,從常理來說這並不容易讓人接受,大張偉爆出金句,“明智的放棄,好過盲目的執著”;傅首爾說,“他在表達一種珍貴,這段感情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一個東西,我不會去要房子,不會去要錢,因為這些都不足以彌補這段感情對我人生的缺憾”;而李松蔚又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提出一個名詞“被動攻擊”,指出這是一種“讓另一方不舒服又難以指摘的效果”。

當前社會中對“結婚”或“離婚”的爭論在不同輿論場都存在撕裂的地方,但只有恰如其分地討論過“離婚”這件事,才能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正常看待其快樂與難過、得到與失去。《春日遲遲再出發》重要的是創造一種契機讓我們明白處理情感關係的諸多智慧,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機會從中得到相應的投射與反饋。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參與性的“現實主義”,

讓戀綜型別更進一步

“離婚”真的是一地雞毛嗎?

在社交媒體不斷放大其情緒的當下,“離過婚的人”顯然成為一個失聲的終點,而非主動的起點。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提及這個群體,提及這種行為總要打上一個負面的、否定的標籤。而在更多現實題材影視作品中,離婚本身也是處於一種被表達和被想象的狀態。

真實的“離過婚的人”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又在做什麼?《春日遲遲再出發》用一種“參與性”的現實主義重新介入。

“好多人對於愛情和婚姻,看上去好像是一杯子,這杯子只要有個眼就不能用了。”大張偉卻把它理解中的愛情和婚姻理解為一塊布,“如果有個眼,我們縫一個,然後這邊有個眼縫一個。時間長了這塊布就變成了一張畫。”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愛情究竟是杯子還是畫布?或許答案並不那麼重要,但《春日遲遲再出發》正在提供一種重新理解愛情的角度,猶如我們爬出黑暗潮溼的洞穴。

在趙亞楠的故事講述結束後,吳雅婷追問“我的第一反應覺得,是因為你不夠愛那個人,所以你答應那個人的事情,就不是在第一位的……怎麼會拿一件這麼小的東西,就變成了遺憾呢?”鏡頭轉到觀察室裡,吳克群卻有不一樣的觀點,“我們這樣只是在判罪,我們判罪是幫不到任何人的。”而吳昕也一眼看到這種探討的價值所在,“每個人對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我們在看別人的時候,我們也會從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它的不同,所以才會有不同的觀點。”

走向現實主義的戀綜,更有溫暖治癒的力量|《春日遲遲再出發》

戀綜裡的這種參與性現實主義,能夠在型別綜藝發展的大潮中,保持更加開放的創作意識,更加冷靜的現實思考和更加嚴肅的討論姿態;也基本站在以人為本的立場上,更多地接到了地氣,落到了實處,並嘗試與更加多元的群體對話,因而有望提升戀綜這個型別本身的思考深度和現實廣度,引發更多的觀眾共鳴併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春日遲遲再出發》裡不再是攝影棚或者實驗室裡全新的故事,而是結合了每個人離婚再出發的故事,再現的是生活本身,講述的是人與他們真實的情感經歷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未來情感關係的思考,戀綜的轉向也體現在除了作為文化產品應該具有的娛樂屬性之外,也在對現實的“承載”和“擔當”中給予治癒和共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