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成長教育最重要是耐心——對話新書《向上吧,少年》作者王德義

  • 由 華文智媒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07
簡介王: 我從很多案件中觀察到, 那些溺愛孩子, 錯愛孩子, 把孩子當作唯一中心, 錯誤以為這就是愛的陪伴的家庭, 很容易走出一個把自己當作 “小祖宗” “小皇帝” 的問題少年,記者: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老子天下第一”,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

點睛之筆的點是什麼意思

成長教育最重要是耐心——對話新書《向上吧,少年》作者王德義

對話背景:

王德義,檢察官心理作家,青少年問題專家。從事政法工作將近三十年,深入採訪上千案例,訪談不計其數罪犯和當事人,長年進行大量社會調查,在國內公開出版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家庭心智教育系列《深度關注》《愛,回家》《給你的青春提個醒》十部專著,同時出版“讓歷史見證你的精彩”系列榜樣力量《向平凡致敬》四部作品。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榮記個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

近日,在《家庭教育促進法》剛剛頒佈實施之際,一部由王德義著作的有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新書《向上吧,少年》,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單書號出版,開始在全國公開發行。藉此機會,記者和他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記者: 作為一名在職的檢察官作家, 在長期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路上,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王: 我長期在檢察機關工作, 由於工作的關係, 接觸和調查了許多青少年犯罪案件, 有一個最大的發現就是, 不少青少年在青春叛逆期慢慢變壞, 以至於走上犯罪道路, 很多都是因為當事人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 缺乏最起碼的敬畏之心, 狹隘的視野和極端的自我, 讓他們逐漸走向黑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法律就是洞悉人心的, 我有幸從事檢察工作, 不斷接觸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 那些不經考慮的鋌而走險, 不計後果的孤注一擲, 令人扼腕嘆息的自甘墮落, 讓人觸目驚心的破壞毀滅等, 不但是當事者人生的至暗時刻, 也是他們背後親人朋友最大的不幸, 更給周圍的人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和危險, 為我們這個世界蒙上難以驅散的陰雲和無窮的隱患。

在此, 我最想向全社會呼籲: 成長陪伴, 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 是一個民族面對未來的重要著力點, 一切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全社會都應該真正擔當起來, 祛除浮躁, 沉下心來, 用一種負責任的作為, 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規律, 循著每一位青少年的發展軌跡, 一路護愛成長, 呵護花開!

成長教育最重要是耐心——對話新書《向上吧,少年》作者王德義

記者: 最近, 在心理學研究領域, 透過實驗, 有這麼一項比較新的科學發現, 其中提到, 有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可以預測一個人是否身心健康, 這個指標就是愛, 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狀態。

王: 你提到的這個問題, 特別值得我們對這個 “愛” 字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這麼多年, 我在關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 接觸到很多未成年犯罪人的家庭, 一個強烈感受是: 這些家庭, 一點也不缺少愛, 但是, 讓我痛心的是, 這個愛只是一種狹義的愛, 而且在這個愛中, 不是愛錯了, 就是錯愛了,

記者: 能不能說得更具體一些?

王: 我舉一個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例,

一個男孩, 很小時就勤學苦練, 會彈吉他, 又會拉丁舞, 還參加過全國朗誦比賽, 學習成績很好, 長大了, 上初中了, 事事爭先, 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 為了孩子, 父母傾盡所有財力, 能上的補習班, 都逼著孩子上了, 能去競賽的科目, 用高薪聘請老師, 也都讓孩子去拼了, 一路比拼下來, 確實成績突出, 孩子在學校成為一位佼佼者。

記者: 做父母的, 一定自豪和高興, 慶幸孩子很爭氣,

王: 突然有一天, 從學校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 兒子和同寢室一個同學, 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吵, 一氣之下, 拿起身邊的裁紙刀刺向這位同學!

刺傷的部位, 正好是身體要害處, 經鑑定, 致使對方構成重傷!

這個還未成年的男孩, 因故意傷害罪, 從一名中學生, 瞬間變為一名罪犯。

記者: 這事讓人感到挺意外的,

王: 我在採訪這個案件時, 發現一個細節, 特別讓人深思: 男孩家庭條件並不好, 沒啥收入, 當爹當媽的, 把男孩當作唯一的希望, 只要孩子成績好, 再受苦受累, 都咬牙堅持, 決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 全家以男孩為中心, 為了讓他勤奮學習, 包攬了他所有的後勤服

務, 那麼大一個人, 掃個地, 抹一下桌子, 都不讓他去幹, 只要他能拿到高分, 一切為他讓路, 毫無原則地遷就他、 縱容他, 從小, 用膽小如鼠形容這孩子, 一點兒不過分, 本來是那麼善良、 柔弱, 連殺雞都不敢看的孩子, 因為同學一句話惹怒了他, 突然間面目猙獰, 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 情緒失控, 不計後果, 頭腦一熱, 拿起刀就捅向對方。

記者: 凡事總有前因, 才有後果,

王: 是的, 根據成長心理學分析, 每個未成年人的可塑性都特別強, 他們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如果去深挖原因, 往往可以從身邊的大人身上找到根源。

說句心裡話, 現在教育資源的稀缺、 升學就業的壓力、 孩子未來面臨的激烈競爭等, 給我們現代家庭教育帶來很多挑戰, 讓不少父母頭疼。

怎樣培養孩子、 陪伴孩子、 教育孩子, 家長總會覺得茫然、 焦慮、 困惑, 加上一些很現實的問題, 所以一個學生在校的考分, 以及所具備的專業特長, 就成為家長衡量孩子有沒有前途的 “指揮棒”。

由於目的直接, 功利性太強, 一些父母把全部的愛和心思,傾注到孩子的學業和愛好培養上, 卻忽略了對孩子做人的培養, 以及人際關係的和諧等, 長此以往, 孩子變得極端自私狹隘, 目光短淺, 沒有一點格局。

記者: 這樁案件很值得我們反思。

王: 對的, 我們有必要去問問::這樣愛孩子, 這樣無私奉獻, 而最後造成的結果, 是當初父母期望的嗎?

曾經, 男孩考試總是前幾名, 被人稱為學霸, 吹拉彈唱, 拿得起放得下, 可謂才華橫溢, 然而, 還沒走出校門, 就成了一個階下囚!

記者: 發生這種痛心的事, 作為父母, 有沒有一定責任? 那麼愛孩子, 究竟在哪個環節出了大問題?

王: 可以肯定地說, 父母所付出的愛, 只是集中在孩子的學習能力、 知識的掌握上, 恰恰忘記了, 孩子作為一個正常人, 所擁有的做人的基本原則和道德觀!

根不正, 苗就不會壯, 甚至會毀了正在成長的大樹!

王: 我從很多案件中觀察到, 那些溺愛孩子, 錯愛孩子, 把孩子當作唯一中心, 錯誤以為這就是愛的陪伴的家庭, 很容易走出一個把自己當作 “小祖宗” “小皇帝” 的問題少年,

記者: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老子天下第一”,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 缺乏分享、 包容、 合作的精神, 到最後, 走向社會, 又會能怎麼樣?

王: 這麼多年, 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中呈現了這樣一個怪圈:

有一些未成年人, 因為長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 一旦和人產生聯絡, 在處理問題時, 特別容易導致:

一語不合, 打架鬥毆;

一不順心, 報復社會;

一遇挫折, 要死要活;

一遭不平, 魚死網破。

這些年, 我接觸太多的犯罪案件, 發現很多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 上演令人痛心的悲劇, 究其根源, 大都是缺乏敬畏之心, 自我膨脹, 心胸變得越來越小, 慢慢地變得極端狹隘、 自私, 心中容不下其他, 塞滿黑暗和醜陋。

記者: 心中只有自己, 從來沒有別人, 這是不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個特別明顯的病根,

王: 我特別不贊成, 讓我們的孩子只安心讀書, 對眼前發生的一切, 不管不問, 要知道, 置身這個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島, 無一例外地身在其中, 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明白: 我們的國家, 我們的人民, 未來會面臨很多的挑戰! 我們和我們的祖國, 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 正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應對危機和挑戰, 對我們和我們的孩子, 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認知學習, 何嘗不是一種培養能力的功課!

讓孩子走進現實,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 學會適應生存, 熱愛生命, 關愛身邊親人, 關注周圍陌生人, 建立與他人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聯絡,

記者: 最起碼, 從身邊小事做起, 養成良好健康習慣, 強壯身體, 在生活細節上, 嚴格要求自己, 想著自己, 心有別人。

王: 是啊! 如果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 錯過太多學習機會, 將會是終身遺憾, 比如, 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個人的擔當和責任感、 悲天憫人的情懷、 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等,

記者: 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 在他們成長的重要階段, 我們 一定不可錯過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

成長教育最重要是耐心——對話新書《向上吧,少年》作者王德義

王: 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指出,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 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 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 所有人類的失敗, 都出於這種人。

他強調, 一個人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 最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植物園裡的一串串綠葡萄, 細想有一天, 一旦停止給它提供養分, 會是一種什麼結果?

植物科學告訴我們, 葡萄藤的一個重要功效, 在於它連線了生命活力,

它或許不可能單獨成就什麼, 但那一串串葡萄, 假如自我膨脹, 想切斷與之相連的葡萄藤, 脫離同伴, 結局只有一個, 停止生長, 然後就是脫落枯萎, 丟掉性命。

記者: 您這樣一說, 我恍然大悟: 我們每個人, 不就是生長在人類葡萄藤的一串葡萄嗎?

走出小我, 放大做人格局, 與他人建立命運共同體, 才能一身晴朗, 兩眼陽光, 所以我們要甘於奉獻, 做一個有大愛的公民, 只有連線生命之源, 成長的人生才能蓬勃旺盛。

王: 我經常和一些家長討論, 提出這樣的設想: 我們的孩子, 將來走向社會, 差一點技術、 差一點才能、 差一點知識, 人生又能差到哪裡去?可是, 如果根子出問題了, 缺少了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愛、 善、 智 慧、 遵紀守法等這些基本條件, 那將是怎樣的恐怖! 在這裡, 我特別奉勸做父母的, 抽出時間, 學點心理學。

記者: 學心理學? 這有用嗎?

王: 學習一點心理學, 對關愛孩子成長用處特別大, 它像一把 “萬能鑰匙”, 解鎖家庭教育問題, 能夠幫助我們認清自己, 讀懂孩子, 抓住要領, 一路護愛其成長。

我在焦作檢察院工作時, 曾採訪過一個少年殺母案, 教訓十分 深刻。

一個 15 歲的未成年男孩, 是某校一名中學生, 因為對母親心生怨恨, 一天, 趁母親回臥室午休, 到廚房找到兇器, 走到母親臥室, 沒有一點猶豫, 手起刀落, 瘋狂向母親身上一陣亂砍, 把親生母親活活 砍死!

記者: 母子之間, 有什麼深仇大恨, 讓一個少年, 瞬間變得這樣冷血、 殘暴!

王: 案發後, 我第一時間查閱大量案卷, 和辦案警官、 檢察官, 以及當事人的親人、 同學、 老師等, 進行深入交流, 還走進監獄和少年殺人犯交談, 不可思議的是, 這起兇殺案最重要的原因, 竟然是這位母親對孩子付出得太多, 愛得太深!

記者: 此話怎講?

王: 這個未成年人兇犯, 我就叫他果果吧。

他的父母, 都是城市中最普通的職工, 收入有限, 條件一般, 平時, 省吃儉用, 任勞任怨, 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捨不得買, 可是, 只要是兒子學習方面的,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有求必應, 時間長了, 果果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只知一味從父母那索取, 從不關心體貼父母。

有一次, 他想去外面小館子吃飯, 讓媽媽陪著買單, 坐在對面的母親, 捨不得多花錢, 啃著一個燒餅, 而果果只管自己吃著魚, 喝著飲料, 沒有給媽媽留一點兒肉, 最後, 媽媽看到他剩了一些, 正要拿過來打掃乾淨, 誰知, 對面的果果一把奪了過來, 高聲訓斥: “這是我吃的魚, 你得到我的允許了嗎?”

記者: 看這架勢理直氣壯, 好像犯錯誤的是對面的媽媽!

王: 果果家的鄰居張大媽說, 果果的媽媽對果果太好了, 有時候, 街坊鄰居的, 家裡有點好吃的, 給他們送一些, 每次, 他媽都讓果果一人吃, 她有點看不下去!

果果七十多歲的姥姥說, 在案發前幾天, 閨女還和她商量, 準備等年前發獎金了, 湊夠錢, 給果果買臺鋼琴, 培養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

案發後, 警方在果果家搜查, 發現果果的母親藏著一本還沒有寫完的日記, 我在裡面, 看到這樣一段話:

“你, 果果, 是我的太陽, 是我的希望, 媽媽多麼希望你能好好學習, 長大以後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記者: 越深入瞭解, 越讓人對此感慨。

王: 我接觸了不少出了問題的家庭, 有一些問題, 特別想問家長:

不懂成長心理, 沒有正確的家庭情感教育, 缺乏理智的愛, 孩子即便有了本領, 又有何用?

不懂成長心理, 缺乏感恩引導, 一味無條件地付出, 孩子學習成績再優秀, 又有何用? 不懂成長心理, 總是遷就孩子, 委屈自己, 讓孩子沒有一點責任感, 孩子知識再多又有何用?

你不懂成長心理, 把孩子視作一切的中心, 讓孩子沒有一點大愛, 孩子學歷高, 又有何用?

記者: 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王: 每次普法, 我分享身邊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劇, 聽眾聽了, 都十分震撼, 說得最多的兩個字, 就是 “遺憾”。

遺憾自己認識心理學太晚, 學習心理學太晚, 懂得心理學太晚。

一位母親感嘆: “我的孩子上了初中, 真的好遺憾, 假如當初學點心理學, 也不會鬧得雞飛狗跳!”

還有一位家長後悔, 說: “沒能早些聽到, 如果真正讀懂了孩子, 就不會愛得那麼盲目, 給兒子的成長造成一些困擾!”

記者: 根據我的分析, 其實, 這樣的遺憾, 部分原因來自一個誤會: 家長覺得孩子又不會犯法, 學不學法律, 不重要! 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專業課, 是幫助心理有問題的人的, 一般家庭學了也用不上。

王: 實際上,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 其實就是內心世界出了問題。 心理學一個重要功能, 是為所有關注自身發展的人準備的, 尤其是為家長關心孩子健康成長所準備的, 它能幫我們掌握一把 “鑰匙”, 解決很多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問題。

做家長的學點心理學, 就會理解, 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既能解決親子關係問題, 也能從中找到孩子的天賦, 並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擁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

記者: 明白了, 愛孩子, 最重要的是懂孩子, 學會如何真愛陪伴。

王: 其實, 親子關係的培養,是一個急不得的種樹過程,

記者: 能不能說得再具體一點?

王: 唐代著名散文家、 詩人柳宗元, 有一篇很著名的 種樹郭橐駝傳。

具體講的是,有一個姓郭的, 患了佝僂病, 背部高高地突起, 像駱駝一樣, 所以人們稱他郭橐駝。

他家住長安西, 職業就是種樹。

別看他其貌不揚, 可他種的那些樹, 或者在他指導下種的樹, 不管是種到當地, 還是移栽到其他地方, 沒有不活的, 而且樹都長得很高很壯, 結的果子又多又好, 可以說, 郭橐駝是聞名遐邇的 “種樹大王”,

記者: 同樣是種樹, 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郭橐駝種出新水平, 種出新高度?

王: 其實, 在郭橐駝看來, 這並沒有什麼多深的玄機, 也不是自己有超越常人的本領, 能夠種出枝繁葉茂、 碩果累累的大樹, 只是自己充分了解這個樹的自然本性, 不去過多地干涉, 尊重樹木的成長規律罷了。

比如, 要給樹木的根部提供能夠使其舒展的土壤, 同時又要把土夯實, 保持周圍的水土不流失, 確保根部經得起風吹雨淋。

種好了樹以後, 郭橐駝特別提醒, 不要再去動它, 也不必過分擔 心, 既然種下了它, 就要善於放手, 讓它迴歸大自然, 釋放天性, 絕對不要好心辦壞事, 影響小樹的自我成長。

在這個問題上, 郭橐駝毫不客氣地指出, 有的種樹人卻正好相反, 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在種樹的初期, 缺乏長遠目光, 沒有將根基紮實, 並且在小樹的成長過程中, 憂慮這個, 害怕那個, 甚至揠苗助長, 人為摧殘小樹的正常生長, 用美好的願望, 做著適得其反的蠢事。

作為種樹的專家, 郭橐駝對這種行為不以為然, 他告誡, 就是這種行為, 表面看起來是愛樹, 其實是害樹, 特別不利於樹木的健康成長!

這個時代, 給我們販賣太多的焦慮, 尤其是給那些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家長帶來太多的浮躁, 讓他們心裡總是太著急, 殊不知,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 就像這個郭橐駝說的, 違背了樹木成長的規律, 自然就難盡人意, 甚至會適得其反!

記者: 愛孩子, 是我們共同的美好情感, 如何愛, 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首要問題,

王: 說得太棒了, 的確說到了根本!

縱觀我們現在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問題, 就會發現我們不缺愛, 但是, 缺一份有營養的 “健康選單”!

未成年人的成長道路, 任重道遠, 家庭本源教育, 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成長與教育都是有規律的, 究竟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或者說, 做好新時代家長要有哪些最重要的特點?

也許, 可以用 12 個字概括, 那就是: 陪伴、 榜樣、 發現、 尊重、 支援、 成長。

Top